领导工作如何“开放”、“封闭”?_领导者素质论文

领导工作如何“开放”、“封闭”?_领导者素质论文

领导工作如何既“打得开”又“收得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打得论文,领导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领导工作中,无论是作决策还是落实决策,既能“打得开”,又能“收得拢”,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能否做到既“打得开”又“收得拢”,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的有效检验。

所谓“打得开”,是指打得开工作新局面。万事开头难。无论是新履职的领导开展工作,还是落实一项新决策,开局很重要。只有局面打开了,架势拉开了,工作起来才会气势如虹、一帆风顺。在如此背景下,小问题会自行化解,大问题会变成小问题。所谓“收得栊”,是指工作结局圆满,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既定目标,不留后遗症、工作局面打不开,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打得开”而“收不拢”。前功尽弃,事倍功半,注定也没有好结果。“打得开”是基础和前提,需要领导者的胆识和魄力;“收得拢”是保证和关键,需要领导者的韬略和计谋。要圆满完成一项工作,“打得开”和“收得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打得开”,对领导者来说,既要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把问题看准,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预见性,找准解决问题的预案。打开工作局面既需要领导者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更需要领导者有科学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不打无把握之仗。打开工作局面,要求领导者站在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发展的高度去看问题。既要看到现在,又要预知未来;既要看到表面的,又要看到深层次的;既要看到静态的,又要看到动态的;既要看到问题的表现形式,又要看到问题的实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把问题看全面、看清楚、看准确了,才能心明眼亮,开展工作才能有的放矢,防止出现心中无数、不计成本、不辨方向、不计后果的盲动行为。另外,把问题看准了,可以防止感情冲动,逞一时之能,图一时之快,办出格的事;可以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最后酿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决策之时、举事之前,领导者必须对整个工作的相关情况有个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并对其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足够的估计,据此制订完整的应对方案。其中,制订应对方案是“收得拢”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收得拢”的工作有三种:第一种是事前可以预料的情况。对事前可以预料的问题制订预案也要留有余地,一开始在无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要将话讲得太满、调子定得太高,这样运作起来可能会更自如顺畅。第二种是预料不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通盘考虑,随机应变。对不可逆转的,可以暂时放弃,待条件成熟时再说;对适当做工作可以争取的,可以暂避锋芒,适当冷处理,放缓进程;对属于个案的,可以另行处理,不要波及全局。总之,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处置,不能自乱阵脚。第三种是事情在中途发生了变化,必须调整方案。对这种情况的处理要把握一个原则:坚持对的,放弃不可能的。只要不是决策上的失误,而是因为受来自上级的指令、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而起变化的,就要从容收缩,大度调整,并稳妥地做好善后工作,不可放任自流,否则,退所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比进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打得开”是领导者胆识、责任、气度、风范、魄力的综合体现。一是需要领导者有说干就干的果敢作风。现在一些事情不是设想不好、方案不对,而是好的设想在没完没了的会议、讨论、争执中反复纠缠,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快,耽误了最佳执行时机。因此,领导者对于看准了的事情,应力排众议,尽快拍板,抢抓机遇,尽快付诸实施,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胸怀和胆略。谨小慎微,患得患失,缩手缩脚,只能是裹足不前,一事无成。成事者,不但要有所作为,更要敢作敢为,敢于承担风险。作为一位领导者,可能谁都不愿遇到困难,但有了困难不能回避;可能谁都不愿碰硬,但有了难度不能后退;可能谁都不愿承担风险,但事到临头不能推脱。遇事只有不存私心,一往无前,大胆进取,强力推进,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二是需要领导者有敢闯敢干的创新意识。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观念的大更新、思维方式的大调整、作风的大改进、工作的大推动、面貌的大改变。我们所说的有魄力、敢于抓,应当是建立在创新改革的基础上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领导者要顺利打开工作局面,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紧跟时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用全新的观念对待改革中的问题,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寻求新的工作切入点。

“打得开”需要领导者具备敢抓的魄力,“收得拢”则需要领导者具备高超的驾驭能力。驾驭能力体现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调控技巧,是魄力的必要补充。领导者要具备高超的驾驭能力需要把握三点:一是把握好心态。既求成功也备失败,既思易也克难,既能进也能退,适应变化的态势,不为一时的胜败得失左右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把握好时机。对工作推进的进程、铺开的局面密切关注,主动介入,科学分析,审时度势,掌握进程,择机而动,做到该放则放、该收则收,该急则急、该缓则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样,即便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不至于临时抱佛脚,因匆忙应对而顾此失彼,影响全局。三是把握好大局。经过实践证明是决策上的失误或者实施条件不成熟而导致的工作受困,要及时根据发展态势调整决策,防止造成更大的被动。但在调整过程中要坚持对的,抓住重点,顾及全局,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防止因噎废食。

“打得开”涉及方法论的问题。首先,决策要科学。决策前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决策中要发扬民主,多方面听取意见,反复比较方案,使程序到位不逾规,高度统一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推进要有层次。要注意主次差异,突出中心,防止次要问题冲淡主题;要注意地域上的差异,突出特色,防止千人一面;要注意方法上的差异,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一项决策,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安排、常规性的做法,忽视了它的特殊目的和意义,就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就会因空有想法却无落实的办法而使工作推不动也搞不活。再次,落实靠毅力,许多工作一开始初衷是好的,设想也是好的,为什么往往半途而废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呢?主要原因是落实不够。落实是一种职责,尤其对基层领导干部来说,仅有好的思路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去抓落实,说了要干,想到就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工作,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起来。抓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对此要知难而进,要多方寻求破解之策、攻克之方。要把住问题不放,锲而不舍、坚忍不拔,身体力行、求真务实,不能蜻蜒蜓

“打得开”需要领导者具备善于抓的能力,“收得拢”则需要领导者具备灵活的协调能力。协调可以使进程更顺利、结果更圆满。领导者要协调进程,把握工作节奏,调节工作进度,使工作铺开有点有面、有主有次、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要平衡关系,兼顾各个层面和各个要素,整合资源,积蓄力量,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防止顾此失彼打乱仗;要着力减少矛盾,化解纠纷,排除障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完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方法,使之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对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打得开”需要的是勇气和胆识的话,那么“收得拢”需要的则是智慧和策略。“打得开”是铺摊子,“收得拢”是收摊子。相对而言,“打得开”容易一些,而“收得拢”则难一些。我们的领导同志如果能做到既“打得开”又“收得拢”,那应当是素质比较全面的了。但现实中,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只注重“打得开”,而忽视了“收得拢”,这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也是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产生的重要原因,作为领导干部,应当严禁之。

标签:;  ;  

领导工作如何“开放”、“封闭”?_领导者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