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中国跨世纪传播发展战略研究_通信论文

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中国跨世纪传播发展战略研究_通信论文

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我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战略论文,通信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将在21世纪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实现社会活动的信息化。通信作为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产业,所面临的历史性任务就是要加快发展,满足需要。发展,是今后十五年(1996—2010年,下同)我国通信事业全部工作的主题和核心。研究我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拟从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对策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社会需求和国际环境——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分析

任何发展战略都必须从客观实际为依据。影响我国通信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一般客观意义上讲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社会需求和国际环境。社会需求是通信发展的内在动因,国际环境是通信发展的外部动因。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需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原动力。国内各种要求通信发展的客观因素,最终都要集中反映在对通信的需求上。也就是说,社会通信需求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对通信的要求。影响我国未来通信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商品经济是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实现形式。实现经济商品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社会商品意义上的通信需求,必然会受到经济商品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经济商品化的程度越高,社会对通信的需求则越大。现代商品经济要求生产和流通更加趋向社会化和国际化,因此,经济的发展不再完全取决于对资本和劳动的占有,而会在更大程度上依靠通信网络来获取信息,从而创造更好的效益。今后十五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从而必将会引发出更大的通信需求。

第二,我国人口城市化的程度。人口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通信需求的重要来源。世界各国通信发展的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信发展的实践证明,通信需求主要来源于城市。至1994年底,全国电话用户共2730万户,其中城市用户占82.3%;农村用户仅占17.7%。高消费、高科技业务如移动电话、数据通信等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没有人口的城市化,今后也很难产生大面积的持续的通信需求,我国通信的全面现代化也难以想象。人口城市化是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前提的,只有当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才可能实现人口城市化。今后十五年,将是我国实现人口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由农村转向中小城镇(县城、乡镇)和大中城市。随着人口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通信市场将更为广阔,通信需求将会出现新的更大增长。

第三,我国社会信息化的程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准的重要标志。通信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条件,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高,社会对通信的需求就越大。目前,我国信息化的程度还很低,百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信息含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弱、效果差。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是产生信息通信需求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形成众多开放式、共享性的信息源、信息库,则不可能会产生旺盛的信息通信需求。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实施国家经济信息化工程。在今后十五年内,我国信息化建设将逐步在经济、贸易、金融、海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领域全面展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上一个大的台阶,社会对信息通信的需求也将大幅度上升。

第四,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程度。目前,我国的通信消费主要是公务消费和集团消费,家庭私人消费的比例很小,住宅电话也多是由公家支付费用。影响家庭私人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只有在居民家庭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才可能有家庭通信的购买能力;只有在居民家庭消费中衣食等必需品消费比重下降时,才可能有通信等享受型消费比重的上升,进而才能产生旺盛的家庭通信需求。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额将增加到4万元左右①,食品消费比重将降至40%左右②。随之而来,这期间将会出现新的家庭通信需求浪潮,工薪阶层将会成为新增住宅电话需求的主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今后十五年内,我国通信需求将是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且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状态。既有集团层、宏观层的需求,也有个体层、微观层的需求;既有电话、信函等传统型业务的需求,也有数据通信、信息通信等新型业务的需求。

我国通信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研究我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必须认清世界通信产业发展的趋势。今后一个时期,世界通信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这既为我国通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通信建设加快带来的压力。自1993年9月美国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即我国所称的“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全世界正在掀起一个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浪潮,各发达国家(也包括一些中等发达国家)都在制定本国建设计划。通信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体和骨干,在整个建设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本国通信网。欧共体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在本世纪内实现通信网的全面现代化。日本计划5年内投资800~1000亿美元,建成高级通信网。如果不加快建设我国的现代通信网,将会使我国通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拉得更大。

二是世界通信技术进步带来的压力。在当今世界,技术已成为竞争的制高点,谁拥有高新技术,谁就掌握了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处于当代技术发展前沿的通信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通信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通信网正在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同步数学、异步转移、光纤用户环路、数字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技术,将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得到广泛应用。今后,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先进通信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一趋势给我国未来通信发展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不大力推进通信网的技术进步,就不可能实现我国通信的现代化。

三是世界通信业务发展带来的压力。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通信新业务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目前,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语音信箱、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互换(EDI)、数字数据(DDS)、可视图文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业务已广泛使用,而我国才刚刚起步。今后,通信业务将逐步向更高形式发展,向信息服务领域广泛延伸,综合通信业务、多媒体业务、个人通信业务等将逐步进入市场。面对这一趋势,我国只有在继续大力发展基本通信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扩大新业务的覆盖面,才能跟上世界通信业务发展的步伐,跻身于世界通信发展前列。

如果说社会需求是我国通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话,那么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则是我国通信发展的促进性因素,它要求和促使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争取早日跨入世界通信先进行列。

二、满足需求和争取先进——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取向

总体目标是发展战略的中心要素,决定着整个发展战略的基本方向。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客观要求、社会通信需求的增长趋势和世界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基本取向,应是满足需求和争取先进。满足需求是面向国内的取向,争取先进是面向国际的取向,两者结合体现了我国通信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通信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社会效益型服务行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通信需求。因此,正确的选择应当是把满足社会通信需求放在战略目标的核心地位。围绕满足需求这一核心层次,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设计,应实现两个跨越。一为制约型向适应型的跨越,一为适应型向满足型的跨越。八十年代,我国通信严重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处于“瓶颈”状态,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通信有了很大发展,开始向适应型转变,到本世纪末应完成向适应型的跨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10年,我国通信应基本完成向满足型的跨越。

当代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我国的通信发展不可能脱离世界通信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因此,在设计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通信与世界通信发展的接轨问题,考虑我国通信在未来世界通信发展中的地位问题。目前,我国通信网的总规模已进入世界前10位,通信网的技术层次也达到可观水平,为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基础。我们应借助世界先进通信技术,跨越世界通信发展的常规阶段,尽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争取到2010年使我国通信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是指总体水平而言,包括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就人均水平而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到2010年还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届时可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于以上认识,总体目标的设计,在时间上可考虑分为两个阶段,即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在空间上可考虑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内需要和国际地位。由此,我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20世纪末,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通信需求,努力建成现代通信网;21世纪初,基本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通信需求,争取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即到2000年,重点解决好适应需求和基础通信网建设问题。建成规模容量居世界前列、技术先进、手段多样、安全可靠、适应社会多层次需求的现代通信网。全国电话网总容量达到1.4亿门,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8%,城市具备每户一部电话的能力并做到月内装机,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年人均函件量10件。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总量在1980年基础上翻四番。

第二阶段即到2010年,重点解决好满足需求和信息通信网建设问题。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手段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电话网总容量达到4.2亿门,居世界首位;逐步形成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的数字通信网,为信息通信和全球通信提供充足通道。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5%,实现立即装机。年人均函件量达到25件。基本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通信服务,并做到随时随地予以提供。

三、适度超前和优先发展——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的基本对策构想

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战略对策,即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手段和措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的基本对策,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成其核心内容。纵向方面即部门对策,其核心内容是要将通信置于先行位置,予以优先发展。通信发展从本质意义上说,是量和质的统一,是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适度超前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提高,其目的是通过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改变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平衡供求关系,满足社会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的通信发展实践证明,适度超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优先发展作为国家的一项方针政策,其目的是为通信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对策涉及内容很多,最基本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速度超前,扩大通信网的规模容量。通信发展首先是一个量的要求,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速度。在今后十五年内,通信的发展速度必须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并通过这种持续的超前发展,使我国通信网最终具备满足社会需求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规模容量。超前发展的“度”如何掌握?根据以往世界通信发展速度和我国通信发展速度的变化规律,根据今后社会通信需求的增长趋势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十五年内,通信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比值大体可按2:1来掌握。如国民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左右,通信的平均发展速度就应为20%左右。前5年的比值可以大一些,后十年的比值可以小一些。

(2)坚持科技领先,提高通信网的技术层次。通信发展同时也是一种质的要求,要使我国通信网在预期内实现质的大跨越,必须坚持科技领先的原则。即在确定建设项目和选择通信设备时首先要考虑科技含量,尽量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使用科技含量高的设备。我国通信要在下世纪初满足社会需求、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必须始终坚持通信发展的高起点,紧紧跟踪世界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吸收高新技术,努力提高通信网的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坚持科技领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引进技术与引进设备的关系。应坚持技术引进优先,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促进通信的快速发展。二是引进与创新的关系。通信技术装备要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重在创新的道路。在我国通信技术开发水平较低、通信工业生产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网需要的情况下,引进国外的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是必要的,这一点在今后一个时期仍需坚持。但我们的立足点是自主开发和创新。要通过引进,加以消化吸收,做到自主开发,形成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国产通信技术和设备的比重。三是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有完善的统一的体制、标准,不能允许各企业自行其是,也不宜搞“七国八制”。

(3)坚持协调发展,优化通信网络布局和结构。通信网络的布局和结构,关系到整个通信网的服务功能和运行效率。布局和结构是否合理,既涉及部门对策,也涉及产业政策。总的原则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组网、协调发展。落脚点是协调发展。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地域间的合理性。由于我国地域的广大性和不平衡性,通信网的布局必须充分考虑生产力的布局和通信全程全网的特点,做到点面结合,协调发展,使不同地区之间相对生产力状况和通信需求状况保持基本平衡。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好,通信需求大,理应成为通信发展的重点。同时要重视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通信发展,特别在干线网的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地区的中长远需要,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第二,网络间的合理性。首先是国家公用网与专用网要协调。要巩固和完善国家公用网的主体地位,发挥国家公用网在整个通信发展和运营中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中的骨干作用,保证国家公用网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先进性。专用网是公用网的补充,说到底也是部门、企业办社会的一种产物。在公用网不发达的情况下,组建专用网是无可非议的。随着公用网的发展完善,国家应适当限制专用网的发展,对确有需要者可鼓励其租用公用网来组建专用网,以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其次是业务网与支撑网要协调。目前支撑网的发展相对滞后,今后要加快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等支撑网络的开发和建设,使之与通信业务网相适应,以确保整个通信网的安全畅通。再次是干线网与地区网要协调。干线网要能够保证地区网所需要的长途电路、长途邮路,并具备较强的迂回能力。本地网既要能保证本地通信的需要,又要具备疏散长途业务的能力。两网的能力配置,相对业务量要大体保持平衡。目前长途通信相对滞后,国家应重点加强干线网的建设。第三,组网方式的合理性。目前的四级组网方式已不适应通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应尽快改善。由四级辐射网逐步向二级辐射网过渡,最终形成无级动态网。

(4)实行优先发展政策,为通信发展提供必要物质条件。优先发展通信事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邓小平同志在《邓选》三卷中曾两次提到优先发展通信的问题,“先把交通、通讯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要研究投资方向问题。日本人说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讯上入手,我看有道理。我们在这方面老是舍不得花钱”③。十几年来特别是“七五”以来,正是由于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政策,我国通信才得以持续高速发展。未来的十五年,是我国通信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上,应当继续把通信作为战略重点,置于先行位置,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为通信的大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未来的通信发展中,资金是主要的物质条件。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生产资料,在通信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因此,优先发展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是解决通信建设资金问题。国家对通信的融资政策,应能保证国家骨干网形成期的投资强度,并允许通信主管部门、通信企业和地方政府采取一定措施筹集必需的建设资金。总的政策取向:一是保留和完善现行的行之有效的资费政策。如电话初装费、通信建设附加费等,并允许在收取方式和标准上作适当调整。二是扩大境内外融资范围,试行新的融资方式。如加大政策性贷款力度、发行通信建设债券、增加财政资本金投资、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实行境内外联合投资、建立境外投资公司和通信建设基金等等。三是调整邮电资费,理顺价格关系。邮政承担着普遍服务义务,长期实行低资费政策,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亏损严重。应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尽快调整邮政资费,改变现行以电信补贴邮政的做法,增强通信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目前的邮电价格仍由国家统一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后应划清国家、通信主管部门、通信企业的管理权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逐步建立分类分级的价格管理体系,并使邮电价格随着周期物价指数(可考虑三年为一个周期)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综上所述,我国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的内涵可用16个字来概括,即“满足需求,争取先进,适度超前,优先发展”。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是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我们相信,只要战略选择得当,措施有力,经过努力,我国通信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现代化,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注释:

①1994年第5期《管理世界》王建 文

②1994年第4期《管理世界》1991—2010年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 文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2页、第165页

标签:;  ;  ;  ;  ;  

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中国跨世纪传播发展战略研究_通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