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商贸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100
摘 要:教学需要评价,如何有效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是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绝对分数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即谁的分数高就说明谁的学习成效好,但这样的评价模式往往只能发挥部分成绩好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忽视了成绩差的部分学生。增值评价则采用相对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评价对象,考查学生在前后两次学业成绩测评期间的进步幅度,并按进步幅度的大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评价,无论学习成绩好差,只要谁进步大就能受到肯定。本文尝试从增值评价的原理出发,建构增值评价的基本模型,并在相关课程中进行了应用;通过实验对比,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增值评价对学习动力带来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中职学校 增值评价 学习动力
中职学校中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一种长期以来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同学热衷于网络游戏等与学业无关的事情,无心学习。这种现象在低分段学生中尤为明显。尽管此种现象已引起了一线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并且家校联动也想了很多办法,成效却并不太理想。
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除了外部环境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撑外,还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学源于师生密切的配合,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否会自动、自发、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由学生的学习动力来决定了。目前中职生的学习动力如何?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中职生的学习动力?影响的程度如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从性别来看,女生的学习动力强于男生的学习动力;从专业看,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强于其它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优生”的动力超过“学困生”的动力;学生的自我意识、归因方式与学习动力具有高度相关性;父母的关系与子女的学习动力具有相关性;父母的管教、关心方式与子女的学习动力具有相关性;父母的心态对子女的学习动力具有相关性。不管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所以,教育管理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为中心来展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家庭、校园共同创建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点燃孩子内心学习的欲望,即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
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特指中等职业教育下的学生对于学习所持有的或在其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中职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影响着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制约着中职学生的发展。解决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将促进中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机、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学习心理问题。透过这些显见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事实上还存在着“学习能力”“学习焦虑”“学习习惯”等诸方面的学习心理问题。笔者将“由表及里”把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归纳为“动机——目标类学习心理问题”“意志——过程类学习心理问题”“能力--个性类心理学习心理问题”“焦虑——情感类学习心理问题”“习惯——方法类学习心理问题”等几大类,并进行较为深刻的理性分析和阅释。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职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中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中职学生克服其学习心理问题,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觉得是否可以尝试着从评价方式的改变上着手,引入增值评价,让更多学生看到经过努力就能取得进步,从而满足其内心的需求,激发其学习动力。
一、增值评价研究的意义
增值评价就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评价对象,考查学生在前后两次学业成绩测评期间的进步幅度,并按进步幅度的大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在中职学校有着很大的优势:
1.不同的学习基础有了比较依据。目前中职学校普遍移植了普通中学的评价方式:依据考试分数,用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普高在学生入学时一般是按照学生的升学成绩进行平衡分班,各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大致相当的,并且每一个科目都有较多的平衡班级,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但中职学校各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平衡的。首先,中职学校是根据专业分班的,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较大;其次,即使同一个专业,各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套用普通中学的评价方法,那显然是不适合的。有了增值评价,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只要看谁的增值量大就意味着谁的学习进步大、学习效果好。
2.不同科目之间能进行横向比较。中职学校按专业开设课程,专业课为某一个专业所特有,有些专业的专业课又往往是某一个教师单独教,不同专业之间很少有相同的专业课,因此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更难进行比较。此外,还有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怎么比较的问题。有了增值评价,只要比较学科的增值量,谁的增值量大,就意味着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好。
3.增值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中职学校学生中很多人经历了中考失败的惨痛过程,对于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同时根据统计学原理,一个班级的学业成绩是呈现正态分布的,一部分学生必然是处于成绩较差的状态。这部分学生久而久之觉得自己的成绩反正差,再怎么努力也是差的,也不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重视,最终就逐步放弃了主动学习,学校的评价反而起到反作用,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而增值评价让学生看到付出能取得进步,能有回报,更加有助于其重拾学习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这种以“成长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明确,从起点看发展,只要努力,成功的大门始终为其打开,通过自己与同学比,现在与过去比,进步的幅度和达到目标的程度一目了然,各个同学都有了充分发展的“空间”。正因为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不会有顶峰和止境,评价能永远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二、增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1.学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唯一方式。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就不能不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教育应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所以教学方法的优劣就在于你的手段能否让学生爱听、感兴趣。而对于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特征,既是教师教育起作用的前提,更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
2.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心理学家则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到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而美国的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内心状态。”
3.教育评价理论。素有“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美国学者泰勒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提出:教育测验是教育评价的手段之一,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考察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除了采用纸笔测验,还应采用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全面反映评价对象多方面的水平。泰勒对教育评价的观点,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被广泛应用。
三、增值评价的研究设计
1.增值评价基本模型。根据增值评价的基本原理和中职学校的实际,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流程(见图一):
图一
所谓基础分就是学生在参与某一阶段学习之前的学习成绩,是进行增值评价的基础。基础分具体因考察对象不同而不同,如考察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成效应采用学生在参与本堂课之前的前测成绩,而在期中考试时考察学生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效,则可以选用学生上学期的期末成绩。
目标值基于每个普通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相应的任务的假设,换句话说就是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都能达到满分,完成任务或取得满分就成了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因此需要努力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具体量化来说:目标值=满分—基础分。目标值的本质就是学生经过努力后的进步空间。
终点分就是学生经过努力以后实际达到的成绩,它是基础分的相对面。终点分既表明了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成为学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见证。
增值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增量,具体来说就是终点分减去基础分,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增值程度。这是一个绝对量,增值越大表明学生的学习进步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而增值为正数表明学生是在正向进步,反之则为退步。
目标成绩的确定是增值评价模式的重点环节,更可以说是其灵魂所在。目标成绩的计算原理是以学生对目标值的完成程度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评价值,具体而言就是以学生的增值分数除以目标值所得的值。目标值越大说明学生学习成效越好,反之则越差。
案例:某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张三的数学课程基础成绩为60分,本次考试他考了75分;而王五的基础成绩为80分,本次考试中他考了85分。
分析:在以往的以绝对成绩为坐标的评价体系中,因王五的绝对成绩比张三高,从成绩的角度来说王五比张三好,而且由于张三的基础没有王五好,也许张三怎么努力可能也没法达到王五的水平,张三在很长时间之内都不会被老师重视,以至于出现自暴自弃。如果采用目标成绩评价法的相对成绩来说,结果就不一样了。
张三的目标成绩计算:
张三的目标值=100-60=40(分)(就是说张三的进步空间是40分)。
张三的增值=75-60=15(分)(说明张三进步的绝对值是15分)。
张三的目标成绩=15/40=0.375(说明张三的学习目标完成了37.5%)。
王五的目标成绩计算:
王五的目标值=100-80=20(分)(也就是说王五的进步空间是20分)。
王五的增值=85-80=5(分)(说明王五进步的绝对值是5分)。
王五的目标成绩=5/20=0.25(说明王五的学习目标完成了25%)。
从以上计算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张三的分数的绝对值虽然不如王五,但是张三的整个目标完成度比王五要好,所以张三更应该受到肯定。
2.增值评价模型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与技能是中职学校教学的并蒂莲,也是中职学校教学的两大基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在中职学校,文化课和专业理论构成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偏重于理解与记忆,而专业技能的学习则偏重于操作性练习,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使用增值评价过程中也需要围绕两者的区别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各自的特点。
(1)增值评价在中职学校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根据中职学校理论课的特点,结合增值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笔者认为可以对增值评价进行丰富,使其更具体化。具体而言:采用前后对比、书面测量的模式(见图二)。
图二
①课前测试。增值评价的前提是掌握学生的基础,以便确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增值。为此,有必要以选择、判断、填空等客观题形式来对学生将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课前的简单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目前的基础。课前测试往往放在课前,通过课前测试,教师除了了解学生基础情况之外,还能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调整指明方向。
案例:计划成本法下现购业务课前测试。
【教师活动】下发微课,让学生完成如下任务:
【学生任务】完成上述任务。
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前预测的延续,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更是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决定性环节,通过课堂讲解、分析等方法学习和巩固知识。
案例:计划成本法下现购业务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以工作内容播放自制动画,师生共同来整理业务流程。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理清动画思路。
【设计意图】检验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效果对学生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业务流程知识。
③课堂后测。课堂后测是增值评价的第二次量化评价阶段,测试内容与课堂前测内容基本一致,但是测是形式则是由客观题形式换成主观题形式,通过主观题形式全面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计划成本法下现购业务课堂后测。
【学生活动】玩游戏:连连看。
【设计意图】用自制小游戏进行知识检测,达到知识总结、归纳、迁移从而完成课堂难点突破,也完成了增值评价的课堂后测过程。
④增量分析评价。增量分析评价是增值评价的最终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教师通过两次测试的差异来分析学生学习的增量及增量大小,对于增量大的学生给予肯定,对于增量小或者出现逆增量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帮助分析其原因和根源,帮助其提高。
案例:计划成本法下现购业务增值评价(部分学生)。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目标成绩。从中可以看出,前测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肯努力学,目标成绩往往会比成绩好的更好。
(2)增值评价在中职学校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使命,因此技能教学必然会成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技能教学中采用增值评价可以采用如下模式:技能课采用方法导引,前后效果对比模式(具体见图三)。
图三
①初次尝试。针对技能教学的要点,让学生进行第一次测试。该测试是对学生进行的常识性测试,而且是操作性的尝试,说白了就是学生试着去做一下。教师在学生做过以后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样该尝试往往也放在课前。
案例:签发转账支票(中职会计专业《原始凭证填制》技能操作课)。
【课前教师活动1】下发支票填写微课资料和支票填写步骤图,让学生完成一张支票的填写。
【课前学生活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完成支票填写的初次尝试并提交给教师。
【课前教师活动2】根据学生提交的支票完成评阅,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好教学设计的调整。
【设计意图】翻转课堂理念,让学生课前就参与学习过程,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同时也为增值评价做好基础数据收集的准备。
②方法指导。方法指导是技能教学课的核心环节,教师该环节中就技能操作的中心环节进行示范演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环节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方法。
案例:签发转账支票方法指导——我来钻空子。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多组年月日的写法,让学生来钻空子。
最后总结:写规范,防止被钻空子;明道德,杜绝去钻空子。
【学生活动】找出漏洞,并指出如何修改;举出漏洞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钻空子的练习让学生明白书写规范的重要性,同时突破难点,并强调会计职业道德。
操练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传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并呈现最后的结果。
案例:签发转账支票——岗位大对接。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新业务支票的填写。
【设计意图】联系前知,联系实践,让知识回归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完成了增值评价的第二次测试。
效果对比:前后对比,进行效果比较。
案例:签发转账支票目标成绩(部分)
同样,也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目标成绩。如果能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多鼓励,其进步空间将会很大。
3.增值评价与学生学习动力相关性研究。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两个班级中开展了增值评价的应用实践研究,其中营销2班为实验班,营销1班为对比班,选择了数学(文化课)和消费心理学(专业技能课)作为实验课程。在实验中,课题组采用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作为被比较量,采用以实验后的期中考试成绩作为比较量。经过半个学期的实验,两者经过比较,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了;而且通过SPPS22.0软件的定量分析,学习成效也有显著的变化。
(1)对比班级学习氛围的比较。参加对比的两个班级营销1班和营销2班,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两个平行班。这两个班级进校时的学习成绩及行为习惯方面差不多,而且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基本能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班级氛围基本稳定了。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增值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以前增强,而对比班则学习惰性更明显。两个班级的师生有如下表述:
S老师(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消费心理学教师,心理学高级教师):我同时任教两个班级的消费心理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级学习基础差不多。从本学期开始,在2班我采用了增值评价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进步明显我采取多表扬;而在营销1班还是采取普通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这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两个班出现了不同的氛围。在实验班,基本上每个学生在我的课上都能认真听讲,哪怕是那几个其他任课老师认为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也都在认真听讲;而且我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都能回答,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都能有自己想法,说明他们真正在学习,真正去思考了,积极性非常高。反观对比班,氛围则有点差强人意,有好些学生上课连书都没有,有些学生丢书都丢了好几次,至于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精打采地上课,更谈不上学习积极性了,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干其他事情,说说他还说“要你管”。
Y老师(实验班数学老师,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本学期我在实验班采用了增值评价教学模式。对比上个学期,我觉得这个学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那部分原先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了变化。原先这部分学生学习的时候基本上没怎么有积极性的,但是在本学期的实验中,他们似乎有了变化,虽然他们比不上原先那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是他们再也不是先前那样傻乎乎地坐着,而是会试着去学习一部分东西,而那些学习的成效在他们的课堂增值评价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而我又多表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以前有了提高。
L同学(实验班学生):老师在课上采用了两次测试的方法,一开始还有点不能适应,但是在老师的慢慢引导下,我发现我对消费心理学和数学课有点期待了。通过第一次测试让我知道自己哪里存在不足和不会,我就特别关注老师上课讲的我不足或者不会的地方,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了。而通过第二次测试让我知道了我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没有真正掌握住我想学的东西以及课后努力的方向。更有趣的是,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让我觉得上课很有意义。
S同学(实验班学生):以前上课是低头族,不是不想学,而是实在不能完全学懂,反正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班里好的同学,以前的想法就是混混日子就过去了。但是本学期老师改变了上课方式,让我对上课有点变了,主要是老师采用了两次考试的方法,然后对于进步比较大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虽然我基础比较差,但其实有些简单的我还是能学会的啦,所以我这里也会成为老师关注的对象,因为我能有进步,有时候甚至比较大。我现在的学习劲道很大呢。
(2)对比班级学习成效的比较。
①数学课程实施增值评价的变化。数学课程是文化课程中常规而又重要的课程,两个班的基础是差不多的,而且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的学习成绩依然差不多,具体见下面SPSS分析图(VAR00001为对比班,VAR00002为实验班,下同):
成对样本统计数据
成对样本检定
从上述SPSS统计软件显示的平均数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数学成绩在实验之初差不多,实验班的成绩比对比班略高一点,但两者的差距也仅在一分左右;而且进一步分析以后发现在95%的置信区间之下,显着性(双尾)的值为0.830>0.05,而且是远远大于0.05,说明两者显著性差异的相关性非常大,即两者的差异性非常小。从中也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验之初两个班级在数学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过半个学习的实验,在数学课程上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带来的学习成效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见下面的SPSS分析图:
成对样本统计数据
成对样本检定
从上面两张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比对比班高了近12分,这样的差距非常大的;而且在显著性差异分析中,在95%的置信区间之下,显著性(双尾)的值等于0.004,该值已经接近0,明显小于差异的界限0.05。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学习成效发生了显著性差异,从中也可以看出增值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消费心理学课程实施增值评价的变化。消费心理学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中职学生需要花一年时间学习该门课程。在实验之前,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消费心理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的知识。两个班的学习成效也几乎没有差异,具体见下图的SPSS分析:
成对样本统计数据
成对样本检定
从上图的分析图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平均分差距在1分之内,应该说两个班没有什么差异。对于两个班成绩差异性的显著性分析中,在95%的置信区间下,显著性(双尾)的值是0.863,已经快接近1,远远大于0.05的临界点,说明两个班的消费心理学成绩在实验之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过半个学期的实验之后,变化也在两个班的消费心理学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具体见下图:
成对样本统计数据
成对样本检定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两个班的平均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验班的平均分远远高于对比班,两者的差距超过20分之多;而且从两者的标准偏差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两极分化程度缩小,而对比班的两极分化程度还是差不多;而在置信区间分析中(95%),显著性(双尾)的值达到0.00,这已经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极限,说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③每个学生的目标成绩差异分析。通过半个学期的实验,课题组对每个学生的目标成绩进行了SPSS分析,具体见下图(VAR00001为对比班数学,VAR00002为实验班数学;VAR00004为对比班消费心理学,VAR00005为实验班消费心理学):
从上图的SPSS分析图可以看出,虽然两个班总体的数学成绩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学生个体的目标成绩所体现的增值程度来说,显著性(双尾)的值在95%的置信区间下为0.467,大于0.05,说明两者的差异不够显著。而在消费心理学这门课程中,显著性(双尾)的值小于0.05,说明增值评价在专业课实施过程中每个个体都发生了显著性变化。
四、成绩与反思
1.增值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成效。
教学需要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而有效的评价模式则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服务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课题研究中总结了评价方法,也通过课堂案例的提供范例,促进教学的实施,真正实现评价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
2.研究者关注课堂的角度转变。
我们通过增值评价的实施,关注课堂的角度有所变化,更多地会关注学生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避免了“想当然”“抄教案”现象的发生。增值意识已经深入课题组成员的心中,追求课堂增量成为一种共识。
3.通过增值评价的课题研究,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些问题需要课题组进一步的思考改进。
增值评价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可以更深入,评价的知识类型可以从理论知识、技能知识逐渐深入到道德和情感知识,做进一步的深入,而且研究学生的主动性时可以更进一步深入,如通过统计量表做学生个体学习动力的SPSS分析等。
参考文献
[1]豆雨松 课堂评价的作用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1,(14)。
[2]袁建美 张朝晖 课堂评价的指标及分值处理[J].管理与文化,2009年增刊。
[3]张雪华 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到教师专业化发展[J].管理观察,2008,(12)。
[4]张乐为 中学生增值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严贺 运用考试分数增值评价教师学科教学成绩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方建卫 沈苗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成绩论文; 中职论文; 消费心理学论文; 动力论文; 基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