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生的接受方式、提出方式和退却方式_研华论文

何春生的接受方式、提出方式和退却方式_研华论文

何春盛的收放进退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道论文,进退论文,收放论文,何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春盛与众不同

记者:我注意到研华的员工都称呼你“春盛”,而不是“何总”,你听起来舒服吗?

何春盛(研华中国区总经理):我习惯了,而且我喜欢他们这么叫。叫名字很容易,重要的是公司有没有宽松的气氛。其实大部分美国公司都是叫名字,但是很多公司即使是叫名字,还是会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我喜欢在公司中营造出一种类似家庭的气氛,这样在公司中虽然还是有上下级,大家还是会觉得亲切。我也许跟别的总经理不太一样。

记者:非常乐于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总经理,那么你如何定位作为一个企业领导的角色?

何春盛:一个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将部属的最大潜能激发出来,让部属在工作中获取信心和成就感,让你的团队每一位成员承担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并能够在决策管理中训练你部属的管理能力。总而言之,我认为一个优秀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是训练你的部属也成为优秀的领导。

记者:听说你看了七遍《蓝海战略》这本书,是《蓝海战略》的“粉丝”,在台湾和中国大陆总共举办了23场读书会,跟客户分享心得。蓝海战略对你的企业是否有实用价值?

何春盛:我确实是《蓝海战略》忠实的信奉者,我花很多的时间跟客户和同仁进行这方面的交流。

实际上《蓝海战略》说的就是创新的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才有价值。企业必须要在红海中生存,这本书并不是告诉我们要离开红海,而是要练习在红海中生存,找机会去寻找蓝海。

读完这本书后,我召集所有的业务主管和经销商伙伴开了一天的会议,讨论我们公司的策略草图和竞争对手的策略草图,作对比分析,重新决定我们要增加什么,降低什么,我们要创造什么。

快跑超越对手

记者:研华从事电脑制造业,有非常多的竞争对手,在您的价值链中,什么是你寻找的蓝海,如何协调蓝海和红海之间的关系?

何春盛:研华生产的是工业的电脑,这个市场非常大。从天上飞的、到路上跑的,都可能有我们的设备。

研华目前在全球占有最大的市场,产品占全球工业电脑的18%,是产业电脑的龙头。但我们后面有非常多的竞争对手,他们推出的产品可能跟我们是一模一样,连编号和颜色都一样,当他们模仿时,售价会比我们低1/3。对于我们来说,会形成价格的压力。

我们要不断的创造新的应用、设计性能更好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蓝海。除了满足现有客户需求之外,还要挖掘潜在的客户。例如,公共汽车和私家车的电脑,这些是产品电脑;工厂的机器装卸货物的电脑,这些是产业电脑。他们都是我们新开发的客源。

我们为了避免竞争对手模仿,就要不断的比竞争对手跑得快,然后创造更新的市场。我们的产品要不断的出现,出现,让竞争对手来不及模仿。现在即使竞争对手要模仿我们,但是没有我们那么多的资源,或者他们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记者:你亲历台湾和大陆制造业的“黄金时代”,现在的中国大陆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台湾也曾走过这个阶段,企业家很希望“中国制造”有一天变为“中国创造”,以你的经验看,企业应该怎样走这条路?

何春盛:在企业里,流程分为三部分:研发、制造与行销,两边是研发(技术与产品)和行销(品牌与通路),中间是制造。制造相对于研发和行销能够创造的附加价值相对较低:研发创造20%~25%的附加值,行销创造25%—30%的附加值,制造只能创造10%~15%的附加值。

近5年,我们看到西方把大量的制造部分外包给台湾和大陆的工厂。现在两地的工厂每天都面临着厂商杀价。从世界来看,几乎每10年制造业就进行一次大迁徙。 1970年代日本,1980年代东南亚、1990年代中国,下一个 10年可能是印度。因为制造业的可取代性很高,所以以制造业为主的厂商都要思考怎样办。我们都很清楚,研发和行销这两端的产业以脑力为主,不易取代。如果你不想每10年换一次工厂的话,你就要做好你的品牌和研发。

我认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三个关键因素——创新能力、品牌经营和企业文化。其中创新是最重要的。大陆高层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最新的“十一五”规划里就强调要自主创新。

记者:你在各处的演讲,一直很强调企业要创新,那么你认为企业在哪方面的创新最重要?如何才能使企业长保创新的活力?

何春盛:创新是在每一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制造、营销、品牌和工艺等各个层面都可以有创新。

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我试着塑造创新的企业文化,如果文化中没有创新,光是经营者想创新或者是改变是推动不了创新的。研华对失败的人不会加以处罚,反而要奖励,因为如果处罚了创新者,这个组织者中就没有人敢创新了。

我们也尝试建立一个创新的组织,我们做创新时,会先成立一个组织来做新的产品开发,新产品跟我们目前的产品往往没有关联,目的是使新的组织不受旧的组织干扰。我们不断的鼓励部门进行创新,使之形成创新的文化。

放慢人生速度

记者:你之前在惠普等大公司工作,而之后去的企业比惠普小得多,你能否谈谈,在个人的层面如何作人生选择?

何春盛:很多年轻人将来也会碰到我这样的问题。我在台湾读完大学后,就进入了惠普公司工作,当时惠普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可以说我很幸运,我在惠普学到了非常多的技巧,包括管理和做事做人的技巧。在惠普工作了15年,现在的惠普总裁是我带过的,前任的惠普总裁我也带过他业务。我在15年前,就在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在惠普这样的公司,待遇非常好,薪水很高,还配有专车,我只要将英文和简报做好,就可以安稳地度过每一年。

但我在思考人生的价值,人开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时候,就忽略了路边还有美好的景观。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我问自己,是否还应该踩油门,还是应该改变线路将速度降低,好好地欣赏沿途的风光,看看路边的小花。人生除了高速奔驰外还有很多的人生追求。

于是我离开了惠普,我进入了台湾一家很小的企业,当时这家公司只有40个人,我花了6年时间,将这家公司做成上市公司,并在台湾拿到了政府颁布的最高荣誉——磐石奖,也拿到了台湾专业总经理的精英奖。

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公司和平台,但是我个人得到的成就感,远大于我在惠普所得到的。

2000年我进入研华,研华是在1983年创立的,我是创立的三个股东之一。当时我还在惠普公司工作,经过了18年,我重新进入研华。有人说,如果你当初不离开,身家可能有几百亿了。我说,人生如果早知道,就没有穷人了。早知道了就什么事情都很好了。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不要回头看,要往前看。

记者:跟别的总经理只专注于公司业绩不同,你非常乐意和年轻人接触和交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到北大、清华等几十个大学演讲,你还开设自己的“创新管理”专栏。你对自己人生的定位是否有别于我们常见的总经理?

何春盛: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要创造个人的价值。我 2000年到了中国大陆工作,现在正是大陆经济改革时期,不管是对年轻人,还是对企业家,这里都有非常多的机会。我已经很老了,年纪比较大了。我看到台湾很多的事情,今天一一在大陆发生,我愿意将过去看到的学到的跟大家分享,我愿意跟所有的客户分享。我每次讲课四个小时,还送给他们一本书,他们坐着听,我站着讲,这就是在体现我个人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这或者也是对我个人的交代。

我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这个价值是要对社会有贡献,我的买方就是整个的社会。我可能太自我膨胀,但是我真的是这样想的。今天在中国大陆有人一顿饭上千元,但在贵州的山区可以花150元帮助一个小学生上学一年,我们作为企业家还有很多的责任要为国家分担。

何春盛:研华(中国)公司 总经理

学历:台北大同工学院 电机工程系毕业

经历:

1976年毕业于台北大同工学院电机工程专业

1978年加入台湾惠普科技(HP)公司任业务经理,在HP的15年是他人生一段非常重要的工作经历,其间他先后担任过业务工程师、业务经理、系统工程部经理、客户服务部经理、TQC经理,投资公司总经理等多个不同职位。

1994~2000年出任力玮实业公司总经理。在不到6年的短时间内,他带领力玮在台湾成功上市,并为公司赢得了企业经营的最高荣誉——“台湾企业磐石奖”,同时他也因此赢得了职业经理人的最高荣誉——台湾专业总经理精英奖。

2000年任研华(中国)公司总经理,并负责研华全球营销业务,矢志将“研华”打造成为全球第一工控品牌。接手研华中国后,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业绩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中国大陆市场占研华合并营收比重已经达到接近20%,成为仅次于北美及欧洲的第三大市场。研华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电脑制造商。

标签:;  ;  

何春生的接受方式、提出方式和退却方式_研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