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历史地位和现状的思考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历史地位和现状的思考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地位及其现状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论文,地位论文,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历了9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多人发展到今天的八千多万人,并始终保持广泛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除了得益于党在各时期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以外,严密、有序、得力的基层党组织也在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部署。站在历史的高度,系统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客观认识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未来执政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曾说过: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其一,“新”就新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注意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其二,“新”就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方向就明确了,即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虽然“新”,但并不意味着历史必然要选择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实际上非常弱小,一大时,全国只有五十多名党员,党的二大时,全国党员也不超过200名。这样弱小的一个政党,如何能承担得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呢?

1923年党的三大依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通过了一个决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完成改造。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协助国民党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成果,同时,合作本身也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并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发展壮大,大大增强了自身的组织力量,使中共党员从三大时的四百三十多名,发展到1927年4月五大时的5.7万名。

然而,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内出现了严重分歧。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面临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磨难和考验。党员人数从政变前的五万多人,到政变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减少到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四处分散,信息不畅,又处在白色恐怖之中,时刻都有覆灭的危险。党的生存何以为继的问题紧迫而严峻。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首创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红军连队中建立了第一批党支部。在残酷的战争洗礼中,他曾深刻地总结:“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1]这一经验的总结对加强党的地方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此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国民政府的白色恐怖威胁中继续生存,能够在逆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有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更加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对支部作为党最基层的组织,其在团结人民群众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党的七大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党的基层组织的构成、职权、任务等问题,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生动地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建国后,党的基层党建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为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作出了新的贡献。党的八大正式提出“党的基层组织”的概念,在新党章中对基层党组织的成立、组织形式、任务、职责等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党执政以后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做了说明,要求把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为党的领导机关重要的政治责任。八大之后,党的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文革”期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出现了重大偏差。1975年在邓小平主持下的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也被提上日程,形势稍有好转,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改革开放给党带来的新挑战,邓小平提出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为了医治“文革”给党的建设造成的巨大创伤,恢复党内的正常秩序,1979年3月,中央向全党公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草稿),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学习讨论。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再次焕发出朝气和活力,对宣传和贯彻《条例》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能尽快恢复原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巨大的组织保证。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二大报告对党的基层组织列了专章进行论述,结合改革开放的形势,对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和领导体制都作了新的规定,并把“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当时基层党建的价值目标和基本主题,进一步延伸和巩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地位。十二大以后,党内开展了全面整党工作,纯洁了党员队伍。党的十三大虽然重申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当时客观环境的影响,十三大后错误地决定在基层社会组织中撤销党组织,在政府各部门中撤销党组,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再次经历了一个低迷期。

党的十四大后,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渐回到正常轨道。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了部署,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指导方针,强调要下大功夫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放松基层党组织建设,削弱基层党组织作用,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自特点做好工作,努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修订的党章将基层党组织主要概括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和人民解放军连队七种类型,提出了基层党组织的八项任务,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分别作了界定。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思路越来越清晰,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刻总结了国际国内的现实教训,针对新时期党面临的问题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一次强有力地肯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找准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引导基层党组织更好地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些情况都说明我们党对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持续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寄予了厚望。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党的执政能力的根基在基层组织。但党的基层组织存在着的一些现实问题也必须解决好,否则,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就会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第一,有些组织软弱涣散,缺乏“五力”,主要表现为:地位下降,缺乏领导力;职能削减,缺乏监督力;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素质不高,缺乏战斗力;威信下降,缺乏吸引力。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有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造成党务工作者要么是有心无力,要么是无心搞好党建工作。

第二,有些基层党组织发扬党内民主不力,党员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虽然我们党很重视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的作用,但现有的党内权力体制使得党内拥有权力的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客观上处于强势位置,而一般党员和干部则相应处于权利弱势位置,很难对党内权力进行强而有力的制约与监督。所以,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党内同志之间的平等、合作、共同奋斗的关系就被扭曲成一定程度上的权力依附关系,于是必然出现以权力意志支配党内关系、处理党内事务的潜规则,党章制度的权威也就被权力意志权威所取代。很多党员会有只要与主管领导保持一致,就不会有问题的错觉。这种局面使党员在基层组织中仅作为被管理和被监督的对象,发扬党内民主得不到保障,而且党员与领导干部间无形中形成一道鸿沟,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就无从谈起。

第三,有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陈旧,工作作风飘浮,党务工作不精通。基层党组织中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较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形式主义严重。上级党组织规定主题动作较多,基层为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成为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习惯性动作。二是生硬呆板、枯燥无味。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条件,使每个党员都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时事,但为了应付上级的学习指示,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已经被党员所知晓的学习内容,仍呆板地以读报纸、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等传统方式进行生硬灌输,造成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和厌烦。三是不务正题。比如有些基层党组织一年开不上几次会,开会也不解决实际问题,有人把党组织生活归纳为“交交党费,读读文件,看看片子,碰碰杯子,发发银子”,组织生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四,有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正处在党和国家政权结构的基础位置,处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核心位置,所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合力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过去往往偏重于强调某个干部的个体能力,而对班子整体功能建设重视不够。一旦遇到复杂问题,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领导班子如何能够发挥整体作用成为当前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瓶颈,甚至有时因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产生不必要的内耗,就更难以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了。

第五,有些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党员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党员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不牢、组织观念淡薄、能力素质不高、作风严重退化。在革命年代,老百姓总能一眼看出谁是共产党员,但现在却往往是党员就在身边,群众却看不出来,也体会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党中央部署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按照“五个好”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工作业绩好,五是群众反映好。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实实在在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做点事情,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定位。明确定位,是使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前提。基层党组织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党章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相关规定。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第二,加强学习。“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成为一些基层党组织忽视理论学习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在加强基层党建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学习《党章》。《党章》对内是一面旗帜,对外是一部宣言,我们党是依据《党章》来治党的。在学《党章》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其次,应该学习党的历史。恩格斯曾经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现实。”向自己的过去学习,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来得更真切,更有借鉴意义。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失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再次,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学习相关的法律、科技、经济类的知识。

第三,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应该是在继承和发扬过去一些好做法的基础上的创新。比如把开党会作为解决问题的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党员提供顺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和请求帮助的平台,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宁波市汪弄社区新星党支部将党会开到了QQ上,引起热议,但不失为一种尝试。上党课也可以形式多样,比如上“微型党课”、开放互动式党课、情景互动式党课等,这些党课的创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挥党员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还从实际出发,首次对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提出了工作内容创新的具体要求,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四,优化组织设置。在组织设置方面,应该注意适应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变化,理顺党组织关系,调整党组织设置,配足配好党务人员,保持党组织体系的严密性。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应该注重把党支部设在一线,如探索工地、项目党支部等组织设置方式,使党支部始终成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维护和谐稳定的核心力量。对于党员人数少于10人的支部,可以考虑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通过合理设置党支部,能避免和克服因党员人数过少而影响活动效果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加强制度建设,比如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的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等。

第五,造就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队伍整体作用的内在要求是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和团结协作等;其外在要求是领导班子集体有感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等。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正在试行的公推直选、公推公选等方式选举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办法值得关注,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标准,发挥党员的主体性,顺应党员的意愿,破除框框,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提高带头人的公信度,才能切实发挥作用。

第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任务仍然比较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1)把好“入口”。要严格按条件、按要求、按程序发展党员,不求数量,要确保质量。(2)疏通“出口”。即建立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和处置机制。(3)完善管理制度。不能出现“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档案党员”。(4)关心和爱护党员。党员也可以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但党员的利益需求应该是符合党员身份的,不合理的利益需求是不能满足,也不能支持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党员加强关心和爱护,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照顾他们的合理利益需求,才能唤起党员的荣誉感,激发干劲。(5)依照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以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训练。即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并形成一套符合各单位工作特点的长效机制。

第七,发挥带动作用。从我们党自身历史来看,良好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党的基层组织在建立党群关系、带动群众按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邓小平指出:“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问题,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末,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2]

标签:;  ;  ;  ;  ;  ;  ;  ;  ;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历史地位和现状的思考_党的基层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