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这种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大众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对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行大众所熟知的那样,当前形势下,能够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便是其结构的安全性。根据这种现状,建筑设计师应该深感肩上的重责大任,及时进行工作理念的革新,详尽地了解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具体需要,这样,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提升
随着我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涉及到的领域愈发广泛,工程的规模也逐步扩大。现代建筑的造型及结构相较于传统建筑,其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造成本以及建造难度都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很多,建筑物的安全性也不禁让人担忧。结构安全性在每个建筑工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建筑工程顺利竣工的重要指标。建筑设计师在实施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更加严谨的考量,切忌为了彰显建筑物的独特性而忽视了结构安全性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对及建筑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判,提前制定出应对措施,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出宝贵的工作经验,切实推动建筑行业的稳步前行,促进我国社会各界的和谐发展。
一、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一)抗震性低下
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并不成熟,抗震性是较为低下的,无法抵挡强烈的地震灾害的攻击。这样的建筑物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也会导致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侵害。强烈的地震冲击波会严重影响建筑物本身的承载力,尤其是地震当中的扭力,将直接对建筑物结构性能造成严峻考验。所以,建筑设计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抗震性的研究,设计出能够抵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建筑物。
(二)结构设计不科学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过分追求建筑物的个性化,而没有对结构的科学性进行充分考究。尤其是对建筑结构材料的选取更是需要更多严谨的考虑,否则,当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会因为内部结构的薄弱极其容易出现坍塌的情况,进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有一些专业素养较为低下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既定的图纸工作,进而导致建筑物的总体结构存在不和谐的情况,建筑物的安全性岌岌可危。
(三)建筑结构不具持久性
建筑设计师在工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实用性,还需要对周边环境的因素加以考量。比如施工地点温度以及湿度等数据都需要进行详尽地调查及研究,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变化数据进行记录。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后再进行建筑工程才能切实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如果不对以上几点内容进行考量,建筑结构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形变等情况。
(四)偷工减料现象屡见不鲜
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偷工减料的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使用钢筋的时候会选用一些成本较低的配筋率底下的材料,或者是将质量参差不齐的材料进行混合使用。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将直接导致建筑物质量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二、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主要途径
(一)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工作是具有较强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想要从根源上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的管理便应该重视提升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每个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才会赋予足够的责任心,建筑工程的质量自然可以得到保证。为此,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员工的总体素质加以充分考察,并根据以上结论制定全新的安全条款,并将其印制成册分配到每个员工的手中,让每个部门的员工都能够更加具体地明确自身的主要职责,切实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将安全条款张贴在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让员工能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建筑物的设计师也需要富有强大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执行每项工作的时候都要具有足够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才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二)强化建筑物的抗震性
为了切实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物抗震性的保证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详尽研究。首先,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开展工程前便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够确定使用何种性质的建筑材料最为合理持久。同时,施工现场地形的走向对于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设计师才能够对建筑物中的诸多细节加以完善。比如,混凝土应该使用何种类型,或则是钢筋结构应该进行何种设计。只有这样,建筑的结构才会更加牢固及持久,切实保证建筑物能够抵挡住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三)完善监管制度
建筑物的安全性想要得到保证就一定要建立起具有实际作用的监管制度。这样,建筑工程的每个工作环节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切实地保证。比如,当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定稿后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实施审核工作,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纰漏,避免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施工不当的情况。另一方面,监管人员应该对每个工作细节都给予详尽的检查,并要求每个员工每天对自己的工作细节进行记录,监管人员需要对照员工的工作日志以及工作成果进行严格比对,发现工作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应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每天的工作都保质保量完成。同时,监管人员还需要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管理,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领域的工作人员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不仅要注重个性化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在使用材料的时候需要加以多方面的考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只有保证各种细节工作的质量,工程的整体质量才得以提升。安全性的提升也确保了人民大众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不仅如此,建筑行业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拥有更为璀璨的发展前途,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也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周伟.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国住宅设施,2019(11):64-65.
[2]文钟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13-114.
[3]王海燕,王海骄.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18-19.
论文作者:胡西瑞1,杜保营2,葛爱丽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建筑物论文; 安全性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抗震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