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变革需求——基于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中山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图书馆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11)06-0140-14
1 引言
信息技术是当代图书馆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有人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推动图书馆进步的根本力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就导致了图书馆的产生,也必然导致图书馆的革命[1]。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朱强等认为新的信息技术驱动是近年来图书馆迅速发展的外因,并呼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
在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探讨中,研究者和实践者始终密切关注用户需求,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陈全平在评析美国图书馆协会2010年出版的《审视未来》报告后认为,技术进步的应用是通过确定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来达成的[3]。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影响着用户,产生许多新的用户需求,并改变着用户的使用行为;如果我们不紧紧跟上,及时地满足这些新的用户需求,适应用户使用行为的改变,我们就可能失去读者,从而丧失图书馆的立身之本,面临生存危机[4]。尤其是在Web2.0的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强调用户参与和体验,信息技术应用更需体现用户的需求[5]。
综观现有的研究,学界虽然强调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用户需求,然而图书馆用户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并不像对图书馆资源或服务的需求一样直接。图书馆用户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隐藏于其对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之中。目前,学界对图书馆用户的信息技术需求的研究较少,而实证研究则更少。
高校图书馆经常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本文试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通过对用户的满意度和需求调查分析,挖掘高校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层需求。
2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环境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在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和数字资源。据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统计[6],2009年,我国464所高校文献资源购置费合计约16亿元,平均每所高校约344万元。其中,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合计约10.73亿元,平均每所高校230万元;数字资源购置费合计约4.98亿元,平均每所高校106.5万元。如何让用户便捷有效地利用如此丰富的纸质和数字资源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信息素养相对较高,而且对图书馆服务有更高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正在向“泛在知识环境”发展,移动网络技术、电子书技术、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微博、博客等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变革。正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所说:目前高校图书馆外部环境是一个“泛在知识环境”,图书馆要主动融入“泛在知识环境”,积极开展泛在图书馆的构想和建设,满足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对信息发现、知识产生、知识传播等随时随地的需求[7]。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虽然用户并不会直接对技术发展提出需求,然而受到“泛在知识环境”影响的用户希望更快捷、简单、容易地获取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希望有更佳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影响着用户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也体现了用户对图书馆技术服务的新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新需求,使用户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成为高校图书馆技术创新的动力。
3 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的需求及满意度问卷调查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移动图书馆、资源整合发现系统、Lib2.0、自助图书馆、云图书馆、关联数据、机构库、虚拟参考咨询、参考咨询机器人等新技术让馆员应接不暇,也让用户眼花缭乱。但是归根到底,种种技术创新都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这些新技术是否满意,有何需求?高校图书馆的变革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2011年5月我们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进行了“中山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满意度和需求调查”。
中山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优良的服务环境。本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调查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满意度和需求,分析高校图书馆乃至图书馆事业的前沿技术需求。
3.1 调查问卷
“中山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满意度和需求调查”问卷涉及的数字资源系统指图书馆所有与数字资源及数字资源服务相关的软硬件,包括图书馆网络、电子阅览室设备、图书馆网站、数据库、多媒体点播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学位论文系统、移动图书馆、OPAC、我的图书馆以及系统提供的帮助咨询渠道等。
问卷分成五部分,分别为:(1)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用户的类型、校区、学科等;(2)数字资源系统利用情况,包括现有图书馆数字服务系统的利用和使用频率等;(3)数字资源系统满意度,涉及图书馆主页、电子阅览室、自助借还、无线局域网等的满意度;(4)数字资源系统新需求,包括图书馆主页的设计、资源整合系统、移动图书馆、虚拟社区、微博等新通讯手段的利用等;(5)用户建议。
问卷内容力求涵盖高校图书馆现有技术和展望未来技术需求趋势。由于问卷篇幅有限,问卷共设置16个问题,其中利用情况和新需求题目多数采用多选题形式作答,满意度采用刻度选项作答,用户建议采用开放式文字作答。
3.2 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进行。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东校区、北校区和珠海校区共发出500份纸质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3份;网上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17份,有效问卷共1000份。
1000个有效样本中,女性有562位,占56.2%,男性有438位,占43.8%。接受调查的用户中,七成是本科生,将近两成是硕士生,博士生和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8%和2.5%。读者类型的比例基本上与中山大学图书馆实际用户比例相符。按照学科门类划分,接受调查的用户中有44.1%是文科专业,有33.9%是理工科专业,有22%是医科专业,这与中山大学的学科门类相近。中山大学有四个校区,在调查的用户中,南校区的用户占28.1%,北校区用户为19.1%,东校区用户为30.6%,珠海校区用户为22.2%。该比例与中山大学各校区实际规模相当。因此,从总体上看,这次调查抽样的样本结构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3.3 调查分析思路
通过调查了解用户当前数字资源服务系统的使用情况,了解用户的满意度,进而了解用户对图书馆新技术的新需求。每部分从用户类型(本科、硕士、博士、教师、其他)和用户专业背景(文、理、医)的双重维度进一步对用户的使用情况、满意度和新需求进行深入详细的比较分析。最后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变革的趋势。
4 中山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系统的利用情况
4.1 图书馆网站使用频率
(1)整体概况。对于用户来说,图书馆的网站是网上了解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途径,在调查中,图书馆网站泛指图书馆主页、图书馆各种网上应用系统、图书馆自建和购买的各种数据库等等。问卷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的频率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1中看出,接近85%的用户每周使用图书馆网站1-2次或以上,其中近半数的用户每周使用图书馆网站4-5次或以上。
我们将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频率分成5个刻度,经常—4,较多—3,偶尔—2,极少—1,没访问过—0。表2是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频率的描述统计。其中,均值为2.56,表明用户平均访问图书馆的频率在较多和偶尔之间。可见,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用户已习惯使用图书馆网站,同时,也说明图书馆网站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图书馆的一个主要途径。
(2)用户类型比较。调查比较了不同用户类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及其他用户的图书馆网站使用频率情况,均值比较结果如表3。我们发现博士生使用图书馆网站的频率最高,均值达到3.56,这表明博士生使用图书馆网站的频率在较多和经常之间,每周使用图书馆网站超过4-5次以上。另外,从表中看出,使用图书馆网站的频率大致依用户的学历层次呈上升趋势,学历层次越高,使用图书馆网站的频率越高:本科生均值为2.36,硕士生均值在3.11,博士生3.56。教师及其他类型的用户的使用频率均值约为3,说明他们每周都使用图书馆网站。
对不同类型用户之间使用图书馆网站频率的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用户之间使用图书馆网站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多次t检验得出,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教师,硕士生与博士生,博士生与教师,他们之间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从用户类型的比较可见,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的频率高度,与用户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信息需求有关,学历层次越高,其学习和工作的信息需求越大,因此他们会更多地利用图书馆,而图书馆网站是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主要途径。
(3)专业背景比较。从用户的学科专业背景来分析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的频率,如表4。从表中统计数据看出,理工科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频率较文科和医科用户低,均值只有2.29。经t检验得出理工科用户的使用频率与文科和医科用户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可能与专业学科的研究学习方式有关,理工科用户注重实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中山大学图书馆网站中,是否忽视了理工类的信息内容以及信息组织方式不适合理工科学生的使用习惯。
4.2 使用图书馆主页的主要目的
进一步调查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的目的,调查结果如表5。显然,访问数据库和书目查询是用户使用图书馆主页的主要目的,分别有75.4%和68.1%的用户选择了该目的。然而,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访问数据库目的与书目查询目的存在显著差异,换言之,访问数据库目的明显比书目查询目的多。这表明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网站时,访问数据库资源的比例已经明显超过查找传统纸质馆藏资源的比例。
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从用户类型来看(表6),虽然访问数据库和书目查询均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等使用图书馆网站的两个主要目的,然而通过横向比较及t检验得到,研究型用户,如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教师,访问数据库的比例显著比书目查询的比例高;而对本科生而言,书目查询和访问数据库的比例相当。因此,对于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而言,其学习工作的信息需求决定了他们使用图书馆网站的目的。
从用户的专业因素观察用户访问图书馆主页的目的,如表7。经t检验得知,医科专业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比例与书目查询的比例有显著差异,访问数据库的比例明显比书名查询的比例要高。
4.3 数字资源系统的使用情况
中山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包括网络数据库、书目检索、个人图书馆、学位论文系统、文献传递系统、视频点播系统、非书资料系统等。调查数据表明网络数据库、书目检索和学位论文系统是用户最常用的三个系统。然而,如视频点播、非书资料系统等多媒体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这反映出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系统中的资源和数据内容相关,与学习工作相关的研究型内容的信息系统利用率较其他一般性资源内容信息系统要高。
然而,比较不同类型用户的使用情况,如表9,本科生使用数字资源网络数据库的比例明显比博士生、硕士生和教师少;而教师比其他类型用户更常用学位论文系统。
从用户的专业角度来看(表10),网络数据库和书目检索是各专业用户最常用的系统。同时,文科用户使用过学位论文系统的比例远超过理工科和医科用户。
4.4 数字资源系统的帮助咨询渠道
用户在使用数字资源系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寻求帮助。数字资源系统的帮助咨询渠道是数字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数字资源系统的有效利用。
问卷调查了用户遇到困难时获取帮助的渠道,见表11。数据表明,“咨询同学”是目前用户最常用的帮助渠道,超过六成用户选择该渠道。另外,“到馆找工作人员咨询”以及“使用图书馆主页服务指南”也是两个主要的帮助渠道。从调查情况看出,中山大学图书馆对于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系统提供的帮助渠道并不完善,用户寻求帮助的首选并不是图书馆,而从图书馆获取帮助的手段主要采用传统的到馆咨询和浏览主页的方式,网上咨询、虚拟咨询等新渠道服务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在遇到问题时,咨询身边的同学,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借助高素质的用户群,发展网上咨询、虚拟参考咨询、虚拟社区网络等多元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帮助咨询手段,为用户提供更主动更全面的帮助咨询服务。
比较不同类型的用户(表12),教师较多使用比较直接的帮助咨询渠道——电话和到馆咨询;学生较多咨询同学。
而比较不同专业的用户(表13),文科用户除了咨询同学的渠道外,使用其他渠道的比例均比其他专业用户多。这说明文科用户使用的帮助咨询渠道比较多。
4.5 中山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利用现状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可知中山大学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利用现状为:
(1)用户已习惯使用图书馆网站。
(2)用户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主要是获取利用数字资源。
(3)用户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目的和使用功能与用户类型和专业息息相关。
(4)用户获取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咨询帮助渠道相对较少,传统的帮助咨询渠道仍占主要地位。
5 中山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用户满意度
5.1 用户满意度概况
在本次问卷中,我们针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软硬件分别调查了解用户的满意度。调查数据见表14。调查包括四项内容:图书馆主页、电子阅览室、无线局域网以及自助借还书系统。问卷设置刻度,满意2,一般1,不满意-1,没使用过0。用户的满意度描述如表15。
数据显示,图书馆主页的满意度最高,满意度均值为1.41,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用户表示满意,只有3.3%的用户表示不满意。其次,自助借还书系统的满意度为1.16,表示满意的用户接近50%,没有使用过自助借还书系统的用户超过1/4。再次,无线局域网的满意度只有0.94,只接近达到一般的程度,只有约1/3的用户表示满意,有8%的用户表示不满意。最后,电子阅览室的满意率最低,只有0.75,不足1/4的用户表示满意,而有接近2成的用户明确表示不满意。
这四方面的用户满意度,反映出目前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用户对图书馆的新网络技术的应用(如主页和自助借还书系统)相对满意,而对传统的设备和网络基础(如无线局域网和电子阅览室)并不满意。中山大学图书馆在应用网络新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切实维护好图书馆基本的软硬件设备和网络基础。
5.2 用户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和其他等类型,用户的专业领域主要是文科、理工科和医科。在调查中,我们特别分析了不同类型、专业的用户对中山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满意度是否有差异。
(1)用户类型。问卷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不同类型用户满意度的显著性分析。将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经过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在显著水平为0.05之上,得出本科生和硕士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用户在“图书馆主页界面和内容”的满意度以及“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
另外,对5类用户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显著水平为0.05之上,同样得出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图书馆主页界面和内容”的满意度以及“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
表16是不同用户类型的满意度均值比较报告。其中,在“图书馆主页界面和内容”满意度方面,本科生为1.36,硕士生为1.58,硕士生的满意度明显比本科生的满意度高。在“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的满意度中,本科生为1.12,硕士生为1.36,硕士生的满意度明显比本科生的满意度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山大学图书馆对硕士生用户的培训比本科生全面;另一方面硕士生或许更能理解图书馆的主页及自助借还系统的操作。
(2)用户专业背景。比较文科、理工科和医科这三种不同的专业背景,分析他们之间的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我们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方法,在显著水平为0.05之上,得出:①医科用户与文科用户在图书馆主页、自助借还书系统、无线网络三个方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三个方面,医科用户的满意度显著比文科用户的满意度要高;②医科用户与理科用户在图书馆主页、自助借还书系统以及电子阅览室三个方面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三个方面,医科用户的满意度显著比理工科用户的满意度要高;③理工科与文科用户在自助借还书一项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理科用户的满意度显著比文科用户满意度要高。
表17是不同专业用户的满意度均值比较报告。
(3)图书馆网站使用频率与图书馆主页满意度的关系。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图书馆网站使用频率不同的用户其对图书馆主页的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检验发现,极少使用图书馆网站的用户与经常、较多和偶尔使用图书馆网站的用户对图书馆主页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没访问过的用户样本数量太少,不符合t检验条件)。极少使用图书馆网站的用户比经常、较多和偶尔使用图书馆网站的用户的满意度低。这很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图书馆主页的不了解,造成对图书馆主页的满意度低。
5.3 满意度评价
从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来看,整体上用户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系统满意度并不理想。比较满意的是图书馆主页及自助借还书系统,而无线网络以及电子阅览室这些基础设施满意度还不到一般的水平。这反映出图书馆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同样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满意度,我们发现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在对图书馆主页和自助借还书系统两方面的差异显著,硕士生比本科生的满意度要高。这表明需要加强对本科生的用户培训和咨询帮助,也需要在数字资源系统建设中考虑如何吸引本科生,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用户满意度分析中,我们得到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用户对四项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满意度均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医科用户与文科和理科的用户差异明显。医科用户的满意度比其他学科用户的满意度要高。这表明,一方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系统在医学资源和服务做得相对好;另一方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系统需要改进针对文科和理科的服务,包括系统内的信息内容、信息组织方式、页面设计以及咨询帮助方式等。
6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新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系统必然提出更新更高的需求。用户的新需求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带来更多的便利。
面对目前微博、社会网络、移动图书馆、资源整合及网页界面革命等一系列技术变革,图书馆用户是否希望图书馆引入这些新技术来改变现有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就这些热点新技术对用户做了调查。
6.1 网站界面的新需求
目前随着网页编程技术、Ajax和Mashup等网页设计方式的发展,网站界面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种是简洁的界面,甚至简洁到类似Google、百度等只有一个检索框的界面,一种是像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一样提供丰富的内容、更多图片和动画。对于图书馆网站而言,网页的点击层次以及服务指南、数据库信息等应如何显示?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如表19。
在选项中,用户最认同的是“更简洁的界面”,其次是“优先显示数据库信息”以及“减少网页点击层次”。这反映出用户希望今后的图书馆网站界面是简洁的、架构扁平的,数据库应该是图书馆网站最需要优先显示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44.28%的用户希望“更简洁的界面”,但是用户选择“类似Google的界面”的只有19%。经过配对t检验得到,“更简洁的界面”和“类似Google的界面”在95%的置信区间中,其均值有显著差异。由此看出,用户虽然希望有更简洁的界面,但是用户并不希望界面简洁到像Google只有一个检索框那样。因此,图书馆需要考虑其网站做到简洁,需要减少用户点击网页的层次,然而网站中也需优先显示一些用户需要的信息,尤其是数据库资源的信息。
6.2 数字资源整合工具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比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丰富。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购买很多外文数据库,拥有大量的外文电子期刊及外文电子图书资源。如中山大学图书馆采购的数据库超过200多个,其中外文数据库超过150个。庞大的中外文数字资源使得高校图书馆比其他类型图书馆更需要数字资源整合系统。
目前数字资源整合系统主要有联邦检索系统、期刊导航系统、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等。问卷调查了用户对这些数字资源整合的需求。考虑到用户不一定都能清楚了解这些新的资源整合系统的作用,在问卷中,我们特别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做了简要说明,并且我们在测试调查的过程中,特别询问受访用户是否能通过简要说明理解几个整合系统的功能作用及之间的区别。经过测试调查情况多次修改简要说明,最后问卷的简要说明绝大多数受访用户反馈能理解。
资源整合系统需求的调查如表20。其中,选择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的用户最多,接近七成;选择期刊导航系统的用户比例为66.9%;选择联邦检索系统的用户只有56.5%;选择都不需要的只有4.6%。数据表明,用户对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的需求较大,而且他们的需求更趋向于数字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
从数据中比较三个系统之间的用户需求是否有显著差异。通过配对t检验(如表21),在95%的置信区间中,联邦检索系统分别与期刊导航系统、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之间的用户需求存在显著差异;而期刊导航系统与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之间的需求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用户对期刊导航系统和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的需求比较一致,而对联邦检索系统的需求明显比前两个系统的需求要低。
从用户的专业学科背景来分析哪些学科的用户需要哪种的资源整合系统。表22中数据表明,文科用户对期刊导航和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的需求比较大;医科用户更倾向使用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理工科用户对这三个资源整合系统的需求明显比文科医科用户的需求少,理工科用户选择都不需求的比较比文科医科用户比例大。
从用户类型角度来分析资源整合系统的需求。从表23中可见,博士生更倾向于数字资源发现和获取系统,硕士生对这三种系统的需求相当,教师由于已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熟悉专业期刊,他们更希望使用期刊导航系统,而本科生对这三个系统的需求都比其他类型用户低。
6.3 移动图书馆的需求
近年来,移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应用逐渐普及。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开始推出移动图书馆系统和服务。高校图书馆用户对移动图书馆需求如何?哪些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适合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呢?在问卷中,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如表24。
从调查的数据中看出,个案百分比总计490%,平均每个用户选择了近5项的移动图书馆功能,这说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反响较大。在所有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中,“借书到期短信提醒”功能最受用户欢迎,超过七成用户表示需要该功能;其次“书目查询”、“图书续借”、“电子书阅读”等功能的需求比例也超过六成。然而出乎意料,只有不足两成的用户表示需要移动图书馆资讯定制服务,需求最少。
调查数据反映出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有较大的需求,而且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功能,用户普遍以实用为原则,借书到期短信提醒、书目查询、电子书阅读等功能比较受欢迎。
6.4 新网络沟通工具需求
近年来,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紧跟潮流,纷纷应用博客、微博、社交网站、QQ、维基、论坛等新的网络沟通工具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然而,用户对这些新的沟通工具需求如何?问卷做了调查,数据如表25。
从表25中可以看出,微博和即时通讯工具最受用户欢迎,选择的用户比例均在四成以上。SNS社交网站和论坛BBS是较受用户欢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设的博客,在调查中只有18.9%的用户表示有需要。这表明图书馆是否需要考虑更多地用微博来代替博客,与用户进行更加实时有效的互动沟通。
我们进一步分析是哪些用户认为更需要这些新网络沟通工具。表26比较了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用户对各种沟通工具的需求。我们从中看到,文科用户比理工科和医科的用户对网络沟通工具有更多的需求。另外,表27比较了不同类型的用户对各种沟通工具的需求,分析数据得出,本科生较喜欢用微博、SNS网络社交网络,而博士生、硕士生和教师比较喜欢即时通讯工具及论坛BBS的形式。
7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变革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变革是图书馆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用户信息素质较高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外在的“泛在知识环境”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技术变革,而且内在的用户对新技术应用的需求同样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技术变革。
7.1 信息技术变革以数字资源利用为核心
“资源为王”是许多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理念之一。高校图书馆的技术变革始终围绕着数字资源的利用。用户对图书馆变革的需求大部分反映在对资源获取和利用的更加便捷上。从调查来看,访问数据库既是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的主要目的,也是用户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系统。用户认为图书馆网站需要优先显示数据库的信息。电子书阅读也是用户需求最大的移动图书馆功能之一。可见,用户同样认同“资源为王”的理念,用户需要图书馆技术变革,以更方便地发现、获取和利用数字资源。
7.2 信息技术变革创新泛在服务方式
资源和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两大主题。技术的变革为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新的亮点。移动图书馆、SNS、微博、即时通讯、虚拟参考咨询、咨询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电话、到馆咨询等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高素质的用户群更能接受这些新技术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将向泛在服务方式发展。
7.3 图书馆资源整合技术是重点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丰富,尤其是外文数字资源,相比其他图书馆,更有资源整合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提高使用效率更具有强烈的需求。图书馆资源整合将是高校图书馆技术创新变革中最需实现的目标之一。高校图书馆需要逐步实现外文资源的整合、中外文资源整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整合。
7.4 加强基础设施升级
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变革将带来移动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微博、自助图书馆、Web2.0等一系列的图书馆新应用。然而,在调查中,用户对电子阅览室、无线局域网这些技术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低。在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高校图书馆也不能忽视图书馆技术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高校图书馆如果没有好的终端设备、网络基础,技术应用创新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7.5 多元化的个性服务
高校图书馆用户类型主要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等,其学科背景多样。调查中看出,高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背景的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系统的使用、满意度和需求都有显著的差异。如本科生比硕士生、博士生较少用数据库,教师使用学位论文系统较多,本科生较喜欢用微博,文科用户比理科用户更常用数据库,理科用户对资源整合的需求比文科医科用户少。在高校图书馆的技术变革中,需要为这些差异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让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服务。
8 结语
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和高素质的用户群,是图书馆事业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创新变革既需要围绕资源基础,也需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升级的同时,实现资源整合,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个性服务,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收稿日期]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