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北京1026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438名患者,将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进行手术室治疗的217名患者当作研究组,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进行手术室治疗的221名患者当作对照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患者均实施常规化的手术室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化的护理前提下施加风险管理护理。观察指标: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差错出现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其护理投诉率、差错出现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减少患者的护理投诉率以及差错出现率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可以将护理标识广泛地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风险管理
医院手术室内收治的患者通常是各个临床科室将要实施手术的患者。手术室当中工作的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且数量较多,这便十分容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中做好必要的风险管理尤为必要[1]。在手术室护理的诸多内容当中,风险管理始终是其工作的关键,维护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手术室护理工作所要达到的重点[2]。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对于推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是从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438名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将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进行手术室治疗的217名患者当作研究组,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进行手术室治疗的221名患者当作对照组。这些患者都是来自于各个临床科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均没有严重的慢性病。在221名对照组被试当中,有女性患者92名,男性患者129名,其年龄为9岁至68岁,平均年龄是(43±11)岁;在217名研究组被试当中,有女性患者87名,男性患者130名,其年龄为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是(44±9)岁。这些患者均自愿参与该临床研究。
1.2具体的护理方法
本研究当中使用的护理标识都是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统一制成的,同时不同的护理标识均带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同时实施定点悬挂操作,这些护理标识必须明显并应该发挥警醒作用。手术室当中所使用的护理标识包括如下几种:第一种为描述患者具体状况的标识,主要的内容为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药物过敏等基本信息,同时要求患者将标识佩戴好。第二种为描述患者使用的管道标识,这主要是考虑到有些患者可能应用多管道进行输液,因而做好管道标识也十分重要。第三种为划分手术室环境的标识,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手术室格外注重消毒环境与无菌环境[3],所以在设计关于手术室环境的标识时,用白色标识表示清洁区域,而用红色标识表示污染区域,从而做到显著区分。第四种为器具提醒标识,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与图形表示不同的器具,将这些器具放置于干燥的地方,并予以防燃操作,同时还对器具的具体使用方法进行介绍。第五种是提醒进行自我防护的标识,在手术实施的各个阶段均将相应的标识悬挂在醒目的位置,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还可以防止医护人员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差错出现率、护理投诉率进行对比。在统计护理满意度的时候可以借助十分制的调查问卷:得分小于6代表不满意;得分在6分至8分之间代表满意;得分大于8代表十分满意。此外,还应该对有关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程序以及重要事项开展评价,并比较评价得分[4]。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主要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x±s代表计量资料,同时借助 t检验,用X2检验代表计量资料,P<0.05表示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关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中患者满意128人,其满意度为64%,研究组的患者满意198人,满意度为99%,因此,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2.2关于差错出现率的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的差错出现率(包括术前准备不当、无菌操作不规范以及护理记录有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差错出现率为17%,而研究组患者的差错出现率为6%,因此,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关于护理投诉率的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为19%,而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为5%,因此,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研究讨论
风险管理是医护人员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内,掌握风险护理知识越丰富的护理人员,就越能够提升其护理质量,从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5]。而护理标识为一种在医院护理过程当中起到警醒作用的标识,主要利用不同文字以及图案的有关提示,可以表示出患者的具体状况以及在临床当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的风险管理工作当中,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有关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还能够避免风险事件的出现。在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护理标识的合理设置不仅能够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并降低患者的错误出现率,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设[6]。同时,护理投诉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当中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率大大下降,使得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也较为满意,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手术体验。总之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可以增强相关医护人员的责任观念,增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长足建设。
参考文献:
[1]郑芝芬,蔡学联,陈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7-1178.
[2]张建勋,张钰,周建芳.识别护理标识在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2,33(7):1293-1295.
[3]王淑云,姜永梅,田玉波.温馨提示牌和护理标识牌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13-415.
[4]黄丽华. 标识在手术室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5(28):310-311.
[5]王水清. 标识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3):566-566.
[6]杨珺丽.护理标识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8):199-200.
论文作者:张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标识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风险论文; 差错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