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论文_成宝林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论文_成宝林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海门市供电公司 江苏南通 226100)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配电网供电需求逐步增大,并且面临着连接复杂度高以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等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必然会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对智能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进行分析,以及推进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

导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智能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而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配电环节,在电力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向于低碳化,电力系统也应当积极转变电能的供给和利用方式,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构建科学数据网络,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1智能配电网以及配电自动化的作用分析

1.1智能配电网概述及作用

避免电源接入不稳定现象的出现。众所周知,在智能电网中有许多分布式电源,这些电源全部接入到配电网当中。在实际运行中,智能配电网己经对微网进行优化,并有效控制配电网的决策系统,可减少分布式电源的大量输出以及输入,以此确保配电网的可靠运行。与普通电网对比,智能配电网具有极其先进的控制技术,并在实践操作中对系统给予有力支持,确保为用户提供大量可靠电能。

1.2配电自动化概述及作用

确保供电的可靠性。正常情况下,只要合理运用配电自动化的相关功能,便能在系统故障发生时自动对故障部分进行隔离,无需消耗大量人力对系统故障进行排查隔离。此外,配电自动化还能将隔离时间大量缩短,10分钟以内便能快速准确隔离故障系统;起到调度可视化的效果。一般来讲,在GIS系统以及集成系统的支持下,配电自动化可对后续的电网调度工作提供统一可靠的信息,并在实践运行中合理使用自动化设备以及通信设备,实现图层加载,以此增强系统管理效果。

2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实业的快速发展,对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以及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技术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配电网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需要满足的要求,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促进我国智能化配电系统的发展,促进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的配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配电网的结构薄弱,归根结底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对配电网不够重视,对整个配电系统的投入较少,使得后期使用中发现较多配电网线路结构不合理、网架薄弱等问题,造成一旦用电过量出现停电等情况,相关部门只能通过局部的限电、停电来解决问题。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配电合理化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智能化配电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对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仍然不够广泛。在实际的生活以及生产应用中,对配电设备的使用缺少规范化和系统化,乱用、错用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严重限制了配电自动化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化耗电企业中,随着技术改进和创新,使得大量的供配电系统设备发生了多次的更换,大幅度的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供配电系统一次设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一些老的大型企业和规模技术差的企业,仍然在使用着一些已经淘汰掉旧电力设备,所以对智能配电网以及配电自动化技术改造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3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要求

3.1要求智能配电网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对于配电系统来说,安全是保证它们正常生产的最基本的条件,供电负荷必须要做到一定的平稳性,也就是说要求供配电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日常安全运转和稳定性,电力系统在安全性方面一旦出现一些故障或者问题,很容易引起发生电力设备的损坏,造成大范围的停电,这就明显的损害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效益,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有可能导致例如火灾以及爆炸等更为严重的后果,造成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说,对于智能化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智能配电系统需要考虑突发情况

在智能配电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电气系统以及线路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例如提高设计好一些防雷措施等;另外考虑易燃易爆物资,这些物资具有导致火灾和爆炸的威胁,所以说在设计配电系统时,必须要做到合理的设计供配电系统,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提前预留好足够的安全地带,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

3.3保证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在正常的生活中需要比较稳定的负荷,尤其是对企业生产来说,因此保证负荷基本的稳定性是普遍的配电要求。一般我们所指的供配电负荷大多数是由于动力系统而带来的,普遍采用的是一些风机设备、压缩机设备以及机泵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借助电动机来提供动力,所以说,其配电运行必须要建立在电动机的基础上。一般目前的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异步电动机为风机以及机泵提供一定的动力,同时电动机还需要对功率因数方面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来实现负荷的基本稳定性。所以说,电动机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负载的稳定性。

3.4采取均衡分压防护措施

配电自动化设计要考虑均衡分压,这是由于要消除一些高压体,例如雷击等引发的高压。大多数是在电气施工控制方面应用,所以说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配电的可行性,结合实际的额定电压,然后将其与基本设施连接起来,实现一定的分担电压特点,这样一旦发生雷击就能够缓解瞬间产生的高压。

3.5节能高效

供配电系统一般都规模较大,而且系统复杂,因而对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时必须要注意节电这一问题,结合目前主流的供配电系统,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电力变压器的容量,同时要采取措施降低热损耗。所以说着眼于节能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新式的铜芯变压器。同时对于那些电线路数量较多的供配电系统设计而言考虑借助一些措施来解决,例如缩短线路铺设、建立一些变电所。

4实现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未来展望

4.1加强新技术的创新

随着配电系统的不断升级,电力部门需要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尤其是电力技术以及载波技术,确保配电系统能够在各个时段中自动发布对应的电价信息。同时还需提高智能配电网远程读表功能,进一步发展配电载波通信技术,确保通信速率能够保持稳定。此外,还应为用电客户提供多种不同的通信渠道,这就需要加强用户电力技术的创新。一般来讲,用户电力技术主要是依靠微处理技术以及低压配技术来满足极限负荷下用户对电能的需求。

4.2加强电能供应质量

相比普通产品,电能产品的质量不是由电力单位所决定,而是由供电时间以及供电地点相关。由此可见,电能质量与众多外界因素相关联,并且与供电单位以及用电客户有着较大联系,因此不能一味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检测电能质量。从目前来看,质量检测仪是常见的电能质量检测仪器,能够准确反映出电能质量情况。同时利用电能质量补偿装置对整体局部电能质量进行相应补偿,可有效提高电能质量。

4.3优化配电网运行方案

在电力市场不断完善的环境下,许多电力单位将运营重心转移到增强社会效益上,这就要求电力单位合理减少自身的运营成本,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电能以及优质服务。因此电力单位需要对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性能做出准确分析,了解配电系统的实际管理效率,以便对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方案进行优化

结束语

就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配电网投资不足导致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国家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推动下,智能电网有效应用,为配电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唐林,孙睿.国际智能电网互操作性标准化的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5(28).

[2]黄飞,王晓茹,董雪源,王睿.基于EPOCHS平台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1)

论文作者:成宝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论文_成宝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