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与政府统计的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府论文,试论论文,职能论文,使命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迄今为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对其种种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问题正由模糊变得清晰,比如,关于政府职能问题,人们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传统社会主义体制造成政府职能泛化,而政府职能泛化又成为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已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如何给政府职能、尤其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定位,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此,笔者仅就新形势下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问题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政府统计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
一、对政府经济职能的认识
政府经济职能与经济体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政府经济职能产生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回顾历史,我们不会忘记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经济行为(政府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的种种特征:就企业来说,它的负责人是由政府委任的,财政是由政府统收统支,物资是由政府统一调配的……总之,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等都是由政府直接控制的;就消费者来说,连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等也由政府直接控制,如统一发放粮票、布票、副食品票等。由于当时的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经济,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机构,其职能必然泛化,呈现着“包揽一切”的特征,结果是:不该管的事务管得太多了,而真正该管的事务却没有管好,造成整个国家经济效率低下,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严峻的事实告诉国人,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没有出路的,要想使我国的经济腾飞,使我们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改革是必由之路!
我们在不断摸索中进行改革,在改革进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懂得了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专利,社会主义制度下照样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目标,而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有不少问题需要从理论上予以明确,并以此来指导实践,从而尽量避免那种“在理论上模糊不清,在实践时模棱两可”的现象的发生。就新形势下的政府职能问题而言,确实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模糊认识。比如说,有些同志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泛化”深恶痛绝,便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以及新体制建立起来后,都应该“弱化”政府职能,政府只能在国防和公共事业方面发挥其职能作用,别的方面,自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经济学说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很早就进入市场经济阶段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市场作用和政府职能的认识以及实际操作上,也是走过一段弯路的。
自资本主义初期至本世纪20年代以前,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使用完全市场化的模式,基本思路就是政府不参与任何经济活动,私人部门主宰了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定价等等,完全由各私人部门自定。就单个的私人企业来说,它内部的组织、分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比如,某企业决定一季度生产一定批量的皮鞋,那么有关人员就会围绕这一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原材料、制作工艺、人员分工及销售价格等,充分显示了其内部经营管理的有计划性。然而,就整个社会来说,此时是否需要这么多的制鞋企业?这一点,私人企业并不清楚。一但社会不需要,那么这些制鞋企业生产得越多,就意味着越浪费资源,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皮革原本可以派别的用场,现在却被用于制作了这么多没有销路的皮鞋,这是何等的浪费呀!可见,各个私人企业只能对其内部事物进行有计划的安排,而对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社会分工等进行安排则是无能为力的。一个社会若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模式,那么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市场功能的积极作用,所以说,完全市场化模式是不可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在吃了“完全市场化”的苦头后才开始考虑起“政府干预”这一问题的。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实际情况相适应,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自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以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所作的研究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假定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完全自由竞争的经济,只要国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就能使一切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实现充分就业。新古典主义基本上否认政府的作用,它认为,在市场机制下,价格信号完全有能力使那些被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独立决定的供给量、需求量实现均衡;而在这样的竞争性均衡中,资源将得到最有效的配置。然而,在1929—1933年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充分暴露出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病,同时也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单纯靠市场机制自我调节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充分就业这一理论的破产。在这场世界性的大危机中,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面对着这种情况,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放弃以微观领域为主的经济分析,转向采用总量分析方法,从宏观上来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在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这个问题上,凯恩斯与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观点截然不同,他肯定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作用,指出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是政府经济行为的基点。凯恩斯的观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凯恩斯学派出现以后的其它一些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理论研究中,都对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在当今世界,那些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各有其模式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各国政府在对本国经济进行干预时所采取的具体手段有所不同,干预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尽管如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在干预经济时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的。比如说,这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普遍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调节经济,而且这种调控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围绕着本国政府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进行的。为了使市场运行保持良好的秩序,这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普遍建立了完备的法律调控系统,通过经济立法,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使整个市场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各国政府还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减轻了社会的震荡,保证了全社会的安定,也使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并有条件使其自身素质得以提高,最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我国新形势下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这条道路上已远远地走在我们前头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必须充分借鉴之。搞市场经济,决不能搞那种完全踢开政府的无政府市场经济,那样做,是行不通的。关键的问题是,要认真处理好在不同的经济运行阶段,其市场自由运作和政府有效干预的关系,把握好程度及分寸。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的经济行为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规范,政府职能的转换大大滞后于企业改革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如何从理论上给新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定位就显得很有必要、十分紧迫了,这关系到各级政府在日常工作中怎样科学合理地使用权限、行使职能、发挥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关系到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健康顺利地进行下去。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我们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既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对什么都“事无巨细一把抓”,也不能简单地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什么都放任自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除了应有其政治职能(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具体的专政职能是通过强大的国家机器——军队、警察等来行使的)和公共职能(兴办和管理那些与经济无关的、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企业及个人却无力为之的事业)外,还应有明确的经济职能,具体来说,这些职能起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宏观调控
在新形势下,政府经济职能应首先突出地表现为政府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即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应站在任何企业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俯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经济增长政策、经济稳定政策、资源配置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财政政策及金融政策等,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投资方向、生产布局等,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各大产业之间的动态平衡,消除和减少通货膨胀及失业,科学制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克服市场及企业的盲目性、短期性和滞后性,保证经济的良性循环。
2.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如果将市场比作“竞技场”,那么,各个企业则是这一“竞技场”上的竞争者,它们互为对手,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我们知道,竞争自有其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消极的一面同样不能被忽视,这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那些不正当的竞争所造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竞争规则,以规范各市场竞争主体的竞争行为,确保市场竞争的正常、有序,这就如同体育竞赛必须有竞赛规则一样。那么,由谁来担任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竞争行为的裁判员呢?毫无疑问,只有政府才能担此重任。政府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类法律法规,对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以及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规制,以保护全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这种规制与传统体制下的直接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以前,政府告诉企业“必须做什么和必须怎样做”,而现在,政府则告诉企业“不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怎样做”。
3.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现代社会中方方面面的激烈竞争,使得社会经济高效率地运转起来,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比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或企业经营不善倒闭而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失业;另有一些社会成员,由于年迈、体弱、疾病、伤残等各种原因,无法同正常的社会成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因而,他们的正常生活已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威胁,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极易造成社会的巨大震荡,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经济正常发展,政府有责任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通过制定、实施有关的规定和措施,给予社会成员以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帮助,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人身安全,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高其自身的素质。总之,政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能减轻社会的震荡,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上述几个方面,一但政府的经济职能定了位,各级政府部门就能在实际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从而避免因职能错位给经济工作造成的混乱,减少经济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和互相掣肘的现象,为企业的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使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再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政府经济职能与政府统计工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被广泛运用,而统计信息则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微观企业搞生产经营离不开它,政府的经济职能要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得以正确运用同样离不开它。政府要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就要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确定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政策,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全面、真实、准确和及时的经济信息为依据,那么,谁来提供这些信息呢?笔者认为,政府统计部门责无旁贷。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不分,所以政府统计和企业统计也是不分的,企业的统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延伸,而且统计的作用被不恰当地夸大了,将统计的监督职能与行政性监督混淆起来,造成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混乱的现象,如统计部门与被调查者之间矛盾重重,这也是我国统计资料长期欠真实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体制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政府统计和企业统计分开,二者各有自己的职能与作用。新形势下的政府统计工作,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多种信息,这些信息既要有反映社会再生产活动中主要实物和资金运动的,又要有反映收入分配、财政信贷、价格变动和外贸活动等各方面情况的。政府统计的使命神圣而艰巨,具体来说,重点应抓好以下这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完善政府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既然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那么就要对其进行广泛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而开发统计信息是离不开统计调查的。要想高质量地开展统计调查,为后续统计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在新形势下,根据政府统计和企业统计的不同要求,应分别设置政府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和企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对于政府统计来说,要建立起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的统计调查模式。政府统计要充分运用这种符合自身特点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搜集宏观经济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以便为政府搞好宏观调控(既包括对现有经济状况的分析,也包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提供有效的服务。
2.加强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在建立起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具体的调查工作,就能获得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统计信息,那么,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从而使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服务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呢?就目前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而言,单纯靠人工操作显然不行,那样效率太低,而且精确度也差,根本无法满足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为了挖掘统计信息的深度,拓展统计信息的广度,提高统计信息的精度,使其被充分利用,加强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统计信息开发利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传递、分析、研究等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及其它现代通讯设备,是时代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有关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合理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
3.加速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才
在世间一切工作中,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政府统计工作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或是加强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离开了人才则都是一句空话。要高质量地做好政府统计工作,就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统计人才;若统计队伍的素质没有质量保证,那么统计工作本身也就难以有所突破和发展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而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服务,又是政府统计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统计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应当将加速培养高素质的统计人才作为大事来抓。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高素质统计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人才的爱护和重用,为他们创造团结、民主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样也是对人才的培养。当我们拥有了一支热爱事业、企业过硬的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时,政府统计工作定能达到优质、高效。
4.加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
现代社会也是法制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已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树立起来。对于政府统计工作来说,法制是保证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不仅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更要努力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对于一切破坏统计工作的行为,必须予以毫不留情的打击,以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避免虚假统计信息对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误导,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