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的探究论文_刘魁

关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的探究论文_刘魁

摘要:现今大型城市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这样的环境给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困扰。然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同时土地资源问题也促使着建筑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建筑越来越高大,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都增加了建筑基础的负重。建筑基础是一项重要而又隐蔽的工程,每次建设后的检测都是很困难,而发现质量不合格后的复修工程也是很繁琐和困难。由此可见,建筑基础必须要有标准化和严格化的控制和管理。本文主要探究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建筑业中提高施工质量是重要的研究内容,而施工质量的具体提升措施通常是通过研究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技术来实现的,基础施工技术水平看似基础,实则影响到了整个施工工程的成果整体稳定性。如果基础技术不能有效的提高,就不能保证建筑物的最终安全性和稳定性,就可能造成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隐患,从而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安全。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

1、深基坑工程的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在各个城市比比皆是,给施工工程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深基坑施工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周围环境的安全和保护。所以深基坑施工要对形变的程度、支护之间的受力分析、基础土层的受力性能和稳定度等问题要谨慎分析和解决。而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与土层基质有关,施工时处理不当,也会发生大的事故。

2、主房与裙房的连接特点

高层建筑为了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要求,一般会设置裙房,这主楼都会与裙房连接,但是由于主房比较高大而裙房比较小,所以两者之间的基础沉降是不同的。所以在建筑基础施工中就要考虑到这个关键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要避免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出现,消除沉降差异,保证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和施工质量。

二、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基础轴线的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通常指的是其基础由大放脚砌到室内标高处,而其轴线却与上部的墙体轴线发生了错位。这种问题通常会在建筑工程内横墙处发生,这就会使得上部的墙体与基础之间有偏心压,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承受能力和受力性能。因为对于基础而言,通常是先砌山墙与外纵墙部位,等到在砌横墙的基础时,其基础槽的中线会被封于纵墙基础的外侧,所以不能吊线找中,这时轴线就更易产生很大的偏差。还有些槽边的控制桩会保护的不太好,易被碰撞而产生移位,使得轴线发生位移。

2、基础标高出现偏差

在基础砌到室内的地平处时,通常有标高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现象。在基础标高相差比较大的时候,会对上层的墙体标高控制产生影响;在基础下部基层的标高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就会对基础砌筑标高控制产生影响。

3、基础防潮层的失效

假如防潮层开裂了或者它的抹灰不太密实,那么就会出现地下的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的现象,从而会导致墙体潮湿。防潮层的施工前,若基面上未清理,未浇水或者浇水不足,防潮层的砂浆和基面粘结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操作时,如果表面的抹灰不实或者保养不好,防潮层就会早期脱水,从而使其强度与密实度不合格,进而有裂缝出现。在冬季,施工防潮层就常因受冻而出现失效的现象。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层建筑的高度较大,因此必须要强化深基坑周边环境的稳固性。现阶段,深基础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应用广泛,收到了极好的成效。深基础支护的作用在于保护与加固深基坑周边的环境。如果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位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区域,则可以应用土钉墙支护体系。土钉墙支护体系的优势在于造价相对较低,同时支护效果颇佳。就目前而言,封底复合型体系与帷幕型体系都是十分新颖、先进且应用效果卓越的高层建筑支护体系。

2、桩基施工技术

现阶段,作为地基基础的一种,桩基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桩基是加固基础的有力武器,其多被用于土质松软,土壤强度难以满足建筑物对基础要求的工程之中。传统的混凝土桩施工工作存在着不少缺陷,包括存在挤土效应、施工噪音大等。现阶段,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桩基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受到了施工界的肯定。灌注桩的技术、强度指标与预制桩大致相同,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在桩基承载力检验上,以往的工程都是使用静载试验,现阶段结合计算机技术,桩基动测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对较成熟。

3、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 m,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4、混凝土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有着面积大、水泥用量多等特点,当水泥水化后必然释放出一定水化热,使大体积混凝土形成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首先,必须降低水泥水化热,采取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水泥等。充分结合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从而减少水泥用量,一般而言,如果每立方混凝土减少10kg水泥用量,则混凝土水化温度将降低1℃,效果非常明显。对于集料的选择,应采用粒径大且级配良好的粗集料为宜,并掺加粉煤灰等。施工中可适当掺入大石块,但是必须控制石块的体积不超过总体积20%,并且石块对钢筋布置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为降低水化热,有必要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从而带走部分热量,减少裂缝的产生。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基础是建筑物、地基间的连接体,基础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使用性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基础工程事关建筑整体的质量安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任务极为繁重,每天都有大量建筑工程上马开工。作为建筑工程的根本,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工程施工,严格管控施工质量。在施工前要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情况,做好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质量规范,抓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控制,对于遇到的问题,要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工程进展稳步推进,工程质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赵兴国.浅议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J].大观周刊,2017,(4).

[2]黄剑飞.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探析[J].广东科技.2018.05.20

[3]高木发.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9(02):96+98.

论文作者:刘魁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的探究论文_刘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