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实施孕期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在我院进行孕期产检的初孕妇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孕期护理进行,观察组孕妇实施优质的孕期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剖宫产率为23.81%,对照组选择剖宫产率为48.39%,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在整个孕期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起到有效的疏导,对分娩方式有正确的认知,有效的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妇心理;分娩方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44-02
妇产科工作量大,其中产妇的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母婴两人的生命安全。孕期护理干预对各项护理工作,环节实施的连续性,负性情绪的疏导等确保产科日常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基础[1]。随着近几年女性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分娩的认识不充分,初产妇心理状态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实施孕期护理干预的影响,特筛选2015年在我院进行孕期产检的初孕妇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筛选2015年在我院进行孕期产检的初孕妇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来自我院产科的初产妇。②产妇拥有相对完整的临床资料,便于对此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③产妇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无精神疾病史;均为头位单胎。排除标准:①有剖宫产史、腹部手术史、流产史。②胎儿有巨大儿、畸形儿等危险指征。③产妇伴有严重的合并症,不具有阴道分娩指征。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3例,年龄最小产妇22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是(28.6±5.6)岁,对照组62例,年龄最小产妇22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是(28.1±5.2)岁,收集两组孕妇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孕期护理进行,即每次孕妇进行常规产检时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对孕妇的情况进行询问,如有异常进行指导干预。
观察组孕妇实施优质的孕期干预,即孕妇初次产检时对其基本资料、联系方式等进行详细登记,制定独立的电脑护理档案,对孕妇的每次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孕妇每次产检前提前一天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提醒,并叮嘱其注意事项,告知检查项目及目的。孕妇正常检查结束后,根据孕妇的周期数等相关指标与孕妇及家属就检查结果与近期孕妇状态进行沟通交流,对其疑问全面解答并对后期的孕期注意事项,饮食、作息等进行详细的指导,消除孕妇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孕妇临产前入院帮助产妇疏导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准备分娩;一些待产的产妇常常会担心分娩是否顺利,又害怕疼痛,变的恐慌不安,护理人员要格外尊重产妇在此阶段情绪方面的释放,予以尊重并给予支持,开展健康教育,为产妇讲解分娩过程,指导产妇正确育婴的方法,以增加产妇的配合度及信任感。
告知家属不要给产妇过多的心理压力,疼痛、不良结局等,敏感字眼家属尽量少在产妇面前讲,防止产妇心理防线较弱,接触到敏感字眼心理压力、情绪等发生变化,产生应激反应。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产妇心理疏导并进行心理建设,对分娩的过程,配合的重要性,各产程的特点等详细讲解,使产妇对分娩具有一定的认知,避免知识受限对分娩的影响。产妇全程分娩由专业的助产士全程陪同,给予产妇安全感,第一产程时,可以与产妇沟通感兴趣的话题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并对产妇的饮食给予相应的指导,应保持体力,放松心态。第二产程时给予产妇积极的指导,并进行呼吸配合等;分娩结束后及时的夸奖产妇,放松产妇的心情,避免过于激动而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包括对治疗环境满意度、护理工作满意度与情感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对比
通过对护理各方面的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对比[n(%)]
*代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初产妇多数在妊娠期心思敏感,由于没有分娩经验对分娩具有不一定的恐惧心理,容易在住院或待产期间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部分产妇甚至会因此产生睡眠障碍,对分娩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初产妇对分娩认知不全面,也造成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随着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进步和发展中提出的新型的工作理念。对于初产妇实施优质的孕期护理干预,要求护理管理工作重视制度完善、环境的优化、沟通的有效性及人员的合理分配;同时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给予产妇关怀、尊重、理解、支持和有效的沟通,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等方式,尽量减少产妇在院时的不适感,提升其整体满意度,疏导其不良情绪[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剖宫产率为23.81%,对照组选择剖宫产率为48.39%,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初产妇在整个孕期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起到有效的疏导,对分娩方式有正确的认知,有效的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丽浓,林红浪,叶瑞容.围产期妇女社会心理学因素对分娩过程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4):31-32.
[2]肖毅,王海燕,谭丽清.焦虑和抑郁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42-43.
[3]卿娟.综合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6,10(6):183-184.
[4]梁新,鞠建新,李颖.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6:259-260.
[5]万文红.全程导乐分娩对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2-23.
论文作者:陈国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产妇论文; 初产妇论文; 孕期论文; 孕妇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