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卫生院 甘肃武威 733208)
【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治疗急性阑尾炎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以及并发症及镇痛药物使用。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均显著低于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患者,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一般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并且并发症率和使用镇痛药的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阑尾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44-02
阑尾炎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一种炎性改变,是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病,患者以青壮年居多,且男性的发病率多于女性,其中,急性阑尾炎更为常见[1]。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近些年来,腹腔镜下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为了更好的治疗急性阑尾炎,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治疗急性阑尾炎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下进行阑尾切除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治疗急性阑尾炎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6.1±3.5)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5.6±3.3)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7±3.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平卧位,气插全麻,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在肚脐上作小切口,气腹针通过小切口穿刺进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压力为13mmHg的气腹,然后将气腹针拔出,用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然后将内芯拔出,插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再作二个套管针穿刺,右侧置抓钳,左侧置各种操作器械。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用抓钳提起阑尾,于阑尾根部距回盲部0.5cm处用7号线双重结扎阑尾根部,切断阑尾,取出阑尾后腹腔用干纱布擦净,检查腹腔内无出血及脓液后,查器械无误后,缝合切口。
开腹阑尾切除术:取仰卧位。麦氏点切口。找到阑尾,首先要找到回盲部,先向左上推动下移的大网膜,暴露右髂窝和回盲部,再从回盲部向下或向上探查寻找阑尾。处理系膜。保护阑尾及盲肠,荷包缝合。结扎阑尾根部用一把直止血钳在距阑尾根部0.5cm处压榨一下(用后弃去此污染的直钳),防止结扎时缝线滑脱。切断阑尾。包埋阑尾残端,关腹。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几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显著低于开腹阑尾切除术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由于急性化脓导致的感染,约占临床上急腹症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由于阑尾的位置变化多端,临床极易被误诊。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3].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4]。与传统手术相比,深受患者的欢迎迎,尤其是术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学要求,青年病人更乐意接受,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5-6]。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均显著低于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患者,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4-6]。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手术一般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并且并发症率和使用镇痛药的几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狄茂军,兰明银,付应峰,等.肥胖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腹部外科,2008,23(2):101-103.
[2]张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比较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3,21.
[3]胡泽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10):172-172.
[4]郭兢津,梁伟雄,张彤.急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8):3087-3088.
[5]陈志敏,王敬学,上官惠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22-122.
[6]尹耀新,彭毅,熊沛,等.改良三孔法-免钛夹不结扎阑尾动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7,14(16):2131-2133.
论文作者:俞召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阑尾论文; 切除术论文; 患者论文; 阑尾炎论文; 腹腔镜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