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与依法治国实践路径选择论文_刘凤云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与依法治国实践路径选择论文_刘凤云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本文主要以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与依法治国实践路径选择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社会体制发展趋势为依据,首先分析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其次从强化对法治文化的建设、加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依法决策的效率、强化执法与司法区域内的法治文化建设、借助法治文化推广社会治理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借助依法治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 建设 依法治国 路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依法治国作为我国长久发展的基本依据,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特色社会主体法治文化的建设和依法治国的效果,并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文化的产生为由外向内逐步内化的有效过程,需要建立在时间以及实践的基础之上,而法治文化代表着法治精神的传播,需要在依法治国中加以实现,因此怎样借助依法治国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每一个公民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为笔者对此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

1.1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法治文化是立法领域内的一种思想,也是正确利用法律的保障,其在我国建设中国占有较高的地位。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个公民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与使用法律,进而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1]。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能够促使公民自觉的树立法律意识,将法治思想渗透在公民的生活中,便于我国现代化的有效建设。

1.2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民主政治现代化的中心内容。民主和法治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关系,法治可以保障民主政治现代化建设,促使民主政治的长久发展,民主政治可以凸显出法治的本质,保证法治精神的传递和发展。特别是在现阶段依法治国的理念下,妥善的处理法治文化建设以及改革问题为我国首要研究的话题。同时,在社会改革进程中,公民需要巧妙的利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充分发挥法治的价值与效用,强化与立法相关的工作协调,推动民主政治的创建[2]。因此民族政治的形成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撑,而法治文化作为法治精神传递的内在需求,换言之,只有在传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础上,才会更加全面的提高公民自身法律素颜,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效进行。

2.借助依法治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方式

2.1强化对法治文化的建设。法治文化的建设本质为社会中多个层面和多个方面的整体工程,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更好的执行我国长久发展的战略方针。现阶段,新颖的时代问题和社会冲突加以交织,存在诸多不稳定且不友好的因素,不仅增加了各个地区政府稳定开展管理工作的难度,还对政府等组织机构提出全新的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者高度重视,切合实际的将法治文化的建设列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全方位的法治文化的建设进行整合与优化,大力宣传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文化的建设和公益性事业进行结合,充分调动公民的参与积极性,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2加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依法决策的效率。领导和干部作为新时期下党和国家开展各项事业的执行者与组织者,针对法治文化的建设认知、工作进度以及开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领导和干部自身具备法治思维和方式的影响,特别是依法治国理念以及法治水平的高低,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3]。所以要想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加强干部自身的法律认知和法治方式,在法治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深入的增强每一个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其自主的参与到法律和宪法的执行与履行活动中,在不断的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之下,提升干部自身的依法执政水平和效果。

2.3强化执法与司法区域内的法治文化建设。新时期下,怎样开展执法与司法相关活动,作为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也作为法治文化建设效果的一个衡量条件。现代化的法治中心为保证私权与约束公权,由于行政理念自身具备扩张的特征,若没有依据法律对权利进行约束,非常容易侵私权。因此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过程中,需要尽量促使每一个公民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进程。

2.4借助法治文化推广社会治理。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满足现阶段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致力于重视法律理论的创新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借助多种活动和产业扩展等思路,设置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媒介和载体,在多种经济活动中融入法治文化,全方位的推动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4]。和相关机构进行文化建设工作,基于法治政府的创建,提升政府人员的执政水平,或者将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进行结合,通过农民喜欢的方式,开展法律讲座,加强农民对法律的认知;将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进行结合,利用社区组织的优势,丰富法治文化内容,创建出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将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进行结合,培养青少年自身法律知识技能,树立青少年正确的思想观念,把法治教育贯穿到课堂中,把法治文化引进校园中,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愉快的成长;把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进行结合,在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之下,制定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工作需要所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其对我国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依法治国的理念,我国需要全面创建出法治文化的建设体系,采取科学的方式促使法治文化的建设进行,增强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陈红.新时代我国法治进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v.28;No.121(03):7-12.

[2]宋美桦,张荣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系化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8,No.274(06):182-189.

[3]王梦琪,张洋洋.文化强国背景下法治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8,v.16;No.90(02):57-60.

论文作者:刘凤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与依法治国实践路径选择论文_刘凤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