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实施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上论文,案例论文,高中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上好高中思想政治案例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有选择地收集适合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案例,如果没有现成的典型案例可用,还需要教师去收集和编写,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并设置高质有效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收集
1.通过生活实践收集
思想政治课教师离不开生活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生活实践是收集案例的最佳渠道,在经历具体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事件的细节,体会事件当中蕴含的理论,因而能在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细致地予以讲解,以事论理,以理说事,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关于投资理财的理论,就可通过收集教师自己炒股、购买国债、购买保险、储蓄的事件,关于消费理论可收集教师自己生活变化、购物、生活消费观念的事件。又如关于唯物论的教学,教师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明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没有鬼神存在。又如关于国家制度,通过教师自己的经历来整理教学案例,会增强教学实效。
2.通过网络搜索收集
网络信息量非常大,更新很快,是教师高效备课的理想渠道之一。通过www.Google.com;www.baidu.com等专门的网站搜索相关案例,效率很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容易找到刚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
3.通过查阅资料收集
阅读有关材料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这也是收集案例最方便的方法,即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收集案例。特别是那些在社会上、理论界引起关注、争议的案件,是教学的良好材料,它不仅可以说明理论的一般问题,而且可以透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意识和兴趣。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选择
1.注重导向性,以正面案例为主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的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2.注重时效性,案例要及时更新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是发生不久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在讲到对外开放时,可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和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对外投资中跨国并购的具体实例。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3.注意客观性,案例要反映真实事件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案例应该反映真实事件。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劳伦斯说:“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一个好的案例可使课堂讨论围绕真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和描述,必须剖析这一复杂情景并如实复原,以使人们能够理解。
4.注重生活性,案例要贴近生活实际
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已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如讲到“劳动者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时,可举本校教师牺牲业余时间参加进修学习的例子;讲到政府职能时,可选本市县区如正安县的教师可选用正安县政府绿化城郊,建设农村沼气池等案例。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赶超的。只要自己努力也可做到的。政府职能可切身体会,并不神秘,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注意针对性,案例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所要涉及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案例可以是描述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将几节课的相关片断相叠加,其目的是要从案例的分析中导出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或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较好地体现案例本身与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涵盖所要教的理论知识。如果将那些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大的案例拿来使用,一味强调其趣味性,有时可能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牵强附会,不但达不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容,培养能力,甚至还会把学生带入迷魂阵,误入歧途,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反复斟酌,再三推敲,不合适的案例坚决不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撰写
1.语言表达应精练、生动
撰写案例要注意表述案例的语言应精练、生动。语言是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教学中必须用好的一种手段,教师在陈述案例时,在保证表述案例清楚的同时,又要保证其语言精练、生动、清晰、准确、形象、诙谐,这样才能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案例的内涵,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去积极思维。如果教师对案例表述拖沓冗长、含糊不清、无精打采、枯燥呆板,那么学生听起来将索然无味、毫无兴致、无动于衷,这样就失去案例教学的意义,教学效果自不必说了。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就应对表述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仔细地斟酌、推敲,该讲的一定要讲,而且一定要讲得精彩,不该讲的一定不要讲。
2.问题设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
案例问题是指引学生进行案例学习的关键,问题的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质疑问难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就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围绕案例信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从而达到例、疑、理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自为政。这主要是指提问要能够为学生引路,提供学习线索,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提问的目标要明确,指向要清晰,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案例中所包含的有关教学目标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紧密联系起来。要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问题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四、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案例教学,对案例的恰当分析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事件,理解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达到育人目标。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这一节时,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分析方法,对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分析。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统一体,所有事物矛盾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同一事物或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而我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特殊方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正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的特殊性进行具体分析,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确立的。通过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矛盾分析的方法,使得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在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这样有利于作为政治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
矛盾分析的方法有许多,主要的有“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教学中如能合理地运用这些矛盾分析的方法,就会使教学论证过程更为严密,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就能实现知信合一,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