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诊断及处理要点分析论文_冯金华1 颜慧玲2

冯金华1 颜慧玲2 (1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重症ICU 湖南 423000;2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 4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当中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依据,并探讨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急诊的3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以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作为诊断的依据,而后观察患者经确诊后采取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患者经心电图等各项检查,重症室上心律失常2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例,采取电击复律、胺碘酮等治疗后,患者心率等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结论 在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诊诊断过程中,需要充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进而以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胺碘酮,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诊断;处理要点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basis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o discuss the main points of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rrhythmia.Selectio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7 - February 2018 during emergency treatment of 38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as observation object,the selected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as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and then observe patients after confirmed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d effects.Results by electrocardiogram inspection,such a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on 25 cases,13 cases of 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adopt electric shock cardioerter,amiodarone after treatment,patients with heart rate were obviously improv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84%.Conclusion prompt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need to fully on the basis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electrocardiogram(ecg)for diagnosis of important basis,and then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use of amiodarone,can obtain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malignant arrhythmia;Emergency;Diagnosis;Processing point

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并发症,具体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当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则可进一步造成患者晕厥甚至死亡。临床当中恶性心律失常实际有不同的类型,如快速型心律失常、严重患慢性心律失常,无论哪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的情况都是非常危急的[1-3]。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急诊,确诊患者病情,进而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快速处理。就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诊断以及处理,本院此次则选取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急诊的38例进行观察,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急诊的3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47-75岁,平均年龄为56.9±2.8岁。患者基础疾病当中,冠心病26例,高血压24例,糖尿病16例,急性心肌炎2例,脑梗死3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当中,均存在面色苍白、出汗、头晕等情况。

1.2方法

针对急诊入院患者均进行了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并对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

1.2.1 心电图检查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进行观察,并在患者发作前后进行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检测患者心率、评估患者起搏点的位置,并观察心电图中QRS波的振幅于形态,是否有R-on-T。经过对所选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患者心率均快于160次/min,QRS波多表现为室上型,但是QRS形态则不尽相同[4-6]。综合各项指标观察,医生据此确诊患者均为恶性心律失常。

1.2.2 处理和治疗措施

依据诊断,急诊过程中对患者均进行恶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即对患者进行抗心律失常的治疗,如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电击复律、药物治疗等。

例如,当患者的平均心室率高于220次/min时,给予患者吸氧、静脉通道建立等支持,给除颤电极板涂耦合剂并将除颤器调整至同步(SYNC),并在2-3min内静脉注射地西泮10mg,单相除颤器100~150J,双相除颤器100J电击。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胺碘酮治疗,具体方法为:依据患者体重,胺碘酮的首次使用剂量为3mg/kg,并以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50ml,以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滴速控制在5ml/min。注射过程中,若无明显效果则可增加150mg,同样以葡萄糖稀释至250ml,其滴注的速度控制在1-3ml/min内[7-8]。

而依据患者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则主要以颈动脉窦按压法进行急救,具体措施为,在心电监护之下,患者取坐位,医生单手拇指按于患者甲状软骨上沿的水平处的颈动脉的体表投影位置,并逐渐加大按压的力度,而后逐渐移至搏动的颈动脉处,并在颈椎后进行按压,按压力度也逐渐增大,在次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等,一次按压时间为30s。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心功能变化等,就患者急诊治疗和处理的效果,具体标准如下:患者心律改善超过90%,则为显效;心律失常改善超过50%,则为有效;若患者心律失常无明显改善,或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等,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其心电图情况

在对患者症状表现观察、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当中,38例患者中重症室上心律失常25例,诊断依据心电图显示,患者心率超过160次/min,R-R间距差异<0.01s,QRS波为室上型,形态有所不同。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例,依据心电图显示,患者心室率100-250次/min范围内,患者均存在较为宽大的QRS波群,QRS时限>0.12s。

2.2患者治疗前后心率等变化

患者经诊断后,本院此次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治疗后心率有所下降,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各情况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患者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根据治疗判断标准,本次患者治疗效果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其中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无死亡病0例。

3.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类型有多种,如恶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造成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也有多种,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为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情况下,均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且发生率也较高,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较多,若未得到及时的救治,则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就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临床急诊当中则多通过对患者症状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获取的信息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9-10]。其中,心电图检查对诊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非常关键和重要,尤其是心电图检查能够对患者心脏产生的危象提供更为准确和清楚的信息,进而可为医生诊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具体症状,如患者是否为室性早搏,是否为心动过速等,而后则可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和处理。

就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诊断和处理,本院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急诊的38例患者展开了观察。在本次所选患者的观察当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并且按照心电图信息诊断,患者主要为重症室上心律失常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为25例、13例。在此诊断的基础上,本院就患者采取了相应的急救措施。针对重症室上心律失常主要采取的急救处理先依据患者情况实施电击复律,而后主要以胺碘酮实施药物治疗。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急救治疗,则主要采用颈动脉窦按压法进行。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率等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6.84%,其中患者心率等各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当中,恶性心律失常可重点结合心电图检查诊断患者具体情况,诊断后可采用电击复律、药物治疗,以此达到及时救治恶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小伟.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及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对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59-62.

[2]李惠荣,李志,许文华.远程心电监测在恶性心律失常及ST_(aVR)抬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19(02):130-132+135.

[3]韩凯,曹中兴,孙魁.微伏T波电交替监测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2014,54(27):28-30.

[4]李学远,田政球,程文林,杜芬.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2950-2951.

[5]郭丛径.急诊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预后[J].临床医学,2014,34(05):53-54.

[6]王松云,鲁志兵,余锂镭,黄兵,廖凯,萨仁高娃,阳康,江洪.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识别与处理[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35(02):186-190.

[7]刘艳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救治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480-481.

[8]宋艳.急诊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07):1388-1389+1391.

[9]孙海燕.心率减速力测定对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01):6-8.

[10]雷进红,卢跃棣,黄成林.无线心电遥测监护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2):703-704.

论文作者:冯金华1 颜慧玲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  ;  ;  ;  ;  ;  ;  ;  

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诊断及处理要点分析论文_冯金华1 颜慧玲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