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论文_施盈盈,,杜娟

施盈盈 杜娟(启东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药剂科;江苏启东226200)【摘要】目的 探析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相应预防策略。方法 抽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于本院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其预防策略。结果 未成年人、老年人、静脉滴注给药等因素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高风险因素;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常见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红、痒、皮疹、荨麻疹等)、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更高。结论 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详细了解每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给药途径,严格规范给药方式,对降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有显著意义。【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策略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1],该药物可有效抵御细菌、病毒、支原体以及衣原体等多种微生物[2],可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但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当中,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次研究主要探析了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相应预防策略,以下为详细研究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为:①研究对象均为成年人;②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③研究对象均具备抗菌药物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心理、听视觉障碍无法配合正常治疗者;②合并其它急、恶性疾病者。1.2 方法对50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给药目的、年龄、药物种类以及给药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1.3观察指标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观察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常见临床表现比例。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 值检验计量数据,然后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O.05)2 结果2.1 不同给药途径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0例研究对象中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及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的比例为40:10,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分别为:80.00%、20.00%,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口服给药;50例研究对象中未成年人(<18)、中青年(18-44)、老年人(44-70)例数分别为16、8、26,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分别为32.00%、16.00%、52.00%,中青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低于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2.2 不同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详见表1所示。表1:不同抗菌不同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2.3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抗菌药物所致常见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红、痒、皮疹、荨麻疹等)、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更高。详见表2所示。3 讨论在临床中应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感染所致患者的概率,但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也可导致患者发生极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未成年人、老年人、静脉滴注给药等因素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高风险因素;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药物所致常见不良反应中皮肤系统(红、痒、皮疹、荨麻疹等)、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更高。可见,减少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需要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完善和补充,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确定相关负责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进一步审核。如发现不合理的处方,需要和开具处方的医生进行进一步沟通,必要时需要退回重开,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其次,在抗菌药物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医师行为。对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培训,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药性、配伍禁忌、适应症等方面的进一步了解,在实际应用的过程汇总结合患者病情,确定患者的用药剂量、给药频率、给药方式以及停药时间,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3];由于抗菌药物属于极为特殊的一种药物,该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至患者死亡,尤其是对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者,极微小的剂量即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死亡,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需要询问患者的既往史、过敏史并进行皮试,并且当更换药物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时,需要再次进行皮试,以防止患者发生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详细了解每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给药推途径,严格规范给药方式,对降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有显著意义。【参考文献】[1] 韩小年, 黄婧, 贾晓涛, 等.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8, 17(1):78-83.[2] 宋智慧, 赵环宇, 王家伟. 成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 20(4):284-288.[3] 孟现奇, 赵娜, 左靖, 等. 某院儿童和孕产妇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 安徽医药, 2017, 21(10):1938-1942.

论文作者:施盈盈,,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论文_施盈盈,,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