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百合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岷江百合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刘坤[1]2008年在《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耐盐筛选》文中认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水和土壤偏碱性导致了百合切花质量下降,制约了百合生产的发展。因此,培育耐盐碱百合品种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是百合属中耐盐碱的优良种类。本文选用岷江百合为试材,以鳞片诱导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培育出稳定的悬浮细胞系,得到再生植株;以岷江百合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羟脯氨酸(HYP)和NaCl两种作为筛选剂,采用一步筛选法得到岷江百合耐盐细胞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试管苗鳞片作为外植体,获得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光照条件下,MS+6-BA 1.0~2.0mg/L+NAA 0.1mg/L+3%蔗糖。在黑暗条件下,MS+6-BA 2.0 mg/L+NAA 0.1mg/L+3%蔗糖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易形成淡黄色疏松的胚性愈伤组织。光照培养下,愈伤组织的颜色出现绿色、褐色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2.通过对不同的接种量、蔗糖浓度、激素配比的研究得出了悬浮细胞适宜的生长条件:接种量2.0g/40mL,蔗糖浓度以30g~60g/L为宜,激素组合为MS+1.0 mg/L6-BA。根据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得出,7天继代一次较适宜。3.采用一步筛选法将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不同NaCl和HYP浓度下进行筛选,得到不同盐浓度下的岷江百合耐盐细胞系。本试验只对在最高盐浓度下(70mmol/LNaCl与0.15mmol/LHYP)得到的耐盐变异体进行分析。4.通过测定耐盐变异体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现,0.15mmol/LHYP耐盐变异体的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1.88和1.54倍,丙二醛的含量低于对照,并且各项生理指标两者之间都达到极显着性差异。而70mmol/LNaCl耐盐变异体的各项指标与对照之间没有达到显着性差异,表明0.15mmol/LHYP耐盐变异体为真正的耐盐变异体,而70mmol/LNaCl耐盐变异体为盐生理适应性愈伤组织。5.在盐胁迫下,耐盐变异体的生长量都高于对照,K~+、Na~+含量也高于对照,并能保持与对照相近的K~+/Na~+比。表明筛选得到的0.15mmol/LHYP耐盐变异体具有耐盐性和稳定性。

姜新超, 刘春, 明军, 穆鼎, 袁素霞[2]2011年在《岷江百合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文中指出以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颗粒细小、结构松散的乳白色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接种在MS(NH4NO3含量减半)+2.0mg·L-1 picloram+30g·L-1蔗糖液体培养基上,在25℃黑暗条件下振荡(100r·min-1)培养10~20d,建立分散性好、均匀、生长迅速的悬浮细胞系。在悬浮细胞系培养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mL培养液中接种量为0.5g(鲜样质量),18d继代1次,继代时保留1/3体积的旧培养液有利于其细胞增殖。将悬浮细胞转移到1/2MS+30g·L-1蔗糖的再生培养基上成功获得再生植株。

张彩霞[3]2008年在《百合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及其花粉发育的研究》文中提出以岷江百合的7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反映主要形态特征的株高、花瓣长、叶片数、花朵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岷江百合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变异,6个性状在群体间的F值为4.9~34.9,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群体内只有叶片长和叶片宽达极显着水平,其他四个性状均不显着。6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1.5%,群体间变异(26.2%)大于群体内变异(20.0%),说明群体间变异是百合表型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岷江百合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花朵数和叶宽与纬度成显着正相关,而其它性状和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着。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岷江百合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2类,说明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以百合‘Siberia’品种为材料,采用染色压片法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系统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百合花药六枚,花药四室,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四分体小孢子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和十字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具1个萌发沟。百合同一植株、同一花蕾乃至同一花药,能观察到2~4个分裂相,减数分裂具不同步性,这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表现,对其种群繁殖具有重要意义。‘Siberia’百合花粉的异常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和小孢子的单核早期,是导致其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Siberia’百合花粉在4℃条件下贮藏,5天后花粉萌发率显着下降,表明其耐贮性较差;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Siberia’百合花粉粒在柱头和切割花柱上的萌发情况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花粉管在花柱中停止生长,不能达到子房完成受精,故其远缘杂交表现不亲和;单倍体诱导过程中,花粉的发育方式多样。

姜新超[4]2010年在《百合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文中提出为了建立良好的百合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本试验首先研究了其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体系,进而建立了3个基因型的5个悬浮细胞系。试验具体研究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如下:(一)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体系研究(1)愈伤组织发生能力的测试: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试验选用多个百合基因型的多种外植体(试管鳞茎、田间鳞茎、花器官或种子)为试材,利用激素picloram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发生能力为岷江百合、麝香百合>OT系百合、东方百合、亚洲百合>兰州百合,诱导效果为鳞片>花丝>种子>花柱>花药和子房。但具体到某一基因型或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其愈伤组织发生能力仍然存在差异。(2)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的研究:选用愈伤组织发生能力较强的岷江百合和麝香百合‘白狐’的试管鳞茎为试材。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岷江百合研究了picloram浓度的影响,‘白狐’研究了光照、起始材料状态及激素种类(picloram和2,4-D)和浓度的影响;在愈伤组织再生过程中,两个基因型均研究了MS中大量元素含量和蔗糖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在picloram 2.0 mg?L-1条件下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约为80%;‘白狐’在picloram 1.0 mg?L-1条件下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约为100%,光照和起始材料状态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显着;2个品种的最佳再生培养基均为?MS +蔗糖15 g?L-1。(3)愈伤组织的再生:将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培养基?MS+蔗糖15 g?L-1上进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和愈伤组织类型在愈伤组织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基因型相同的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主要与愈伤组织类型有关。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强,再生率基本为100%,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差,再生率偏低。(二)悬浮细胞系建立与植株再生的研究在(一)中选用生长良好且可成功再生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培养液MS(NH4NO3含量减半)+2.0mg?L-1 picloram+30g?L-1蔗糖,置于25℃恒温摇床上,100 r·min-1、黑暗条件下进行悬浮培养。悬浮细胞在再生培养基?MS+15 g?L-1蔗糖上进行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各悬浮细胞系的状态和再生情况与其起始愈伤组织的状态和再生情况相对应。结构松散的愈伤组织其悬浮细胞系的建立时间短,分散度、均一度和生长速率高,但由于为非胚性愈伤组织,其悬浮细胞系的再生率也偏低;颗粒状、结构紧实的愈伤组织其悬浮细胞系的建立时间长,分散度、均一度和生长速率均低于前者,但由于为胚性愈伤组织,其悬浮细胞系的再生能力强,再生率为100%。

杨炜茹[5]2009年在《叁种百合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岷江百合耐热无性系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百合是百合属(Lilium)植物总称,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最受欢迎和销量最高的切花之一。百合喜冷凉湿润气候,当温度高于28℃,就会严重影响切花质量并引起百合种球退化,因此百合越夏成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生产优质鲜切花的难关之一。培育耐高温的百合品种,是解决夏季百合生产困难的主要途径。我国拥有丰富的百合属资源,但在国际新品种登录的5000多个百合品种中,来源于我国的仅有8种,因而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对于培育适合我国的耐热百合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规律入手,选取了耐热性较好的原生种渥丹(Lilium concolor)、岷江百合(L.regale)和湖北百合(L.henryi),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叁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岷江百合开展了体细胞无性系耐热选育工作。主要结果如下:(1)在叁种百合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基因型在体细胞变异频率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渥丹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变异率最高,为11.44%;岷江百合次之,为5.65%;湖北百合最低,为1.10%。在外植体的选择上,体细胞变异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鳞片>种子。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渥丹叶片外植体再生植株的变异率为46.48%,高于鳞片(32.74%)和种子(11.44%)外植体的变异率。岷江百合的叶片外植体再生植株的变异率29.70%,高于鳞片(21.20%)和种子(5.65%)外植体的变异率。湖北百合叶片外植体再生植株的变异率在叁种百合种最低,为20.73%,高于鳞片(1.10%)和种子(14.11%)外植体的变异率。不同激素对遗传变异率影响不同。在渥丹、岷江百合的组织培养过程中,NAA、6-BA,IBA的添加对遗传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在添加了2,4-D或TDZ后(M3~M6培养基),渥丹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变异频率和对照相比增加了0.74~1.09倍,岷江百合则增加了0.28~0.42倍;湖北百合和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在叁种百合中,愈伤组织为再生途径得到无性系的变异频率均高于直接以不定芽途径得到的无性系变异频率。渥丹、岷江百合和湖北百合的愈伤组织再生途径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变异率为42.10%、11.98%和8.56%,分别为不定芽再生途径变异率的3.68倍、2.12和7.79倍。继代时间对叁种百合的体细胞变异率影响不同。根据分子检测结果,渥丹在继代5次、15次时,变异率分别为36.71%、10.28%;岷江百合在继代8次、15次时,分别为15.22%、5.41%:湖北百合在继代15次时,遗传变异率增加至4.88%。在以保存种质资源为前提下,宜用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直接再生途径,在含有NAA、6-BA或IBA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渥丹、岷江百合以大于1cm的小鳞茎,湖北百合以小于1cm的鳞茎为宜。在突变体育种中,宜用叶片作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再生途径,在含有2,4-D或TDZ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渥丹、岷江百合的小鳞茎在小于1cm,湖北百合大于1cm时进行突变育种为宜。(2)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移栽的岷江百合离体幼苗耐热指数不断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42℃胁迫32 h后,游离脯氨酸为16.84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61 mg/g、SOD活性为5457.86 U/g,均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0.66倍、1.77倍和9.78倍。但42℃高温胁迫48 h后,指标显着下降,这说明,42℃间断胁迫48 h对植株产生了不可逆的的热伤害作用。(3)采用了高温胁迫(高温一次、多次筛选),化学胁迫(HYP一次、多次筛选)和复合胁迫(HYP+高温)5种筛选方法对岷江百合无性系进行筛选。通过对所筛选得到的幼苗进行鉴定和分析可知,高温筛选的植株在高温测试中存活率为26%,高于HYP筛选(17%)和复合筛选(23%)的存活率。在耐热性能上,高温筛选的耐热指数为0.17,高于HYP筛选(0.055)和复合筛选(0.07)的耐热指数。在高温测试中,存活的筛选植株SOD活性大幅度提高,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均高于正常移栽苗。本研究从近5000棵扩繁的植株中,筛选出30棵耐热性能优良的突变体。综上,从实验过程的复杂度和效率来讲,起始材料宜通过不定芽直接再生途径来进行选择筛选,筛选方法宜用37℃或40℃高温多次筛选方法,这样可以较多的筛选到真正耐高温的岷江百合幼苗。本研究为百合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耐热育种奠定了基础。

姜新超, 刘春, 明军, 穆鼎[6]2009年在《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细胞悬浮培养及植株再生》文中研究说明以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试管鳞茎的鳞片为起始材料,用Picloram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进而建立起分散性好、均一、生长迅速的悬浮细胞系。将悬浮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成细胞团,转移到不含激素的校正的MS同体培养基上进行植株再生,得到悬浮细胞的再生植株。

常立[7]2004年在《岷江百合植株再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好的植物再生体系是进行遗传转化改良的基础,本试验对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1.鳞片在1/2MS+B A 2.0 mg·L~(-1)+N A A 1.0 mg·L~(-1)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分化率达93.33%。在培养基1/2MS+2,4-D3 mg·L~(-1)+BA1.0 mg·L~(-1)+GA0.1 mg·L~(-1)中分化率虽然较低,但是也同样有利于继代培养。以花丝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BA0.5 mg·L~(-1)+NAA1.0 mg·L~(-1),分化培养基也是MS+BA0.5 mg·L~(-1)+NAA1.0 mg·L~(-1)。 2.继代培养:将能诱导出不定芽的鳞片切成带芽小块,接入不同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5~30d后,便形成芽丛,结果以1/2MS+BA1.0 mg·L~(-1)+NAA0.1 mg·L~(-1)效果最佳,增殖率为6.80。 3.生根培养:1/2MS+NAA0.01 mg·L~(-1)+IBA0.1 mg·L~(-1)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分别为85.2%和5.5条,1/2MS+NAA0.5 mg·L~(-1)+IBA0.01 mg·L~(-1)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分别为87.2%和6.7条。1/2MS+NAA0.1 mg·L~(-1)+IBA0.1 mg·L~(-1)为生根最佳配方。 4.鳞片不定芽直接诱导:一定浓度的BA可以直接诱导百合鳞片不定芽。 5.炼苗:河砂:珍珠岩(1:1)组合芽苗成活率较高。

姜新超, 刘春, 明军, 穆鼎, 袁素霞[8]2010年在《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培养及植株再生》文中认为为了建立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均一、稳定的悬浮细胞系,为其次生代谢物生产、遗传转化以及原生质体分离等研究打下基础。以岷江百合试管鳞茎鳞片为试材,研究影响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的条件,并利用结构松散和结构紧实的2种愈伤组织分别进行悬浮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培养基MS+2.0mg·L~(-1)picloram+30mg·L~(-1)蔗糖上诱导率最高,为80%,诱导获得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最佳再生培养基为1/2MS+15 g·L~(-1)蔗糖,3种愈伤组织在此再生培养基上再生情况不同,再生率分别为40%、65%和100%;结构松散的愈伤组织可在10~20d内建立分散性好、均一、生长迅速的悬浮细胞系,结构紧实型愈伤组织不宜分散,在培养1个月后可见游离单细胞,最终建立起由1~5mm细胞团构成的悬浮系;悬浮系再生能力与其对应的愈伤组织基本相同,结构松散和结构紧实型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系再生率分别为40%和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岷江百合2种具有不同特征的悬浮细胞系。

李绍华[9]2017年在《岷江百合LrABCF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文中提出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家族是一类跨膜运输蛋白家族,与植物离子运输、脂质运输、次生代谢产物转运和外源物质运输有关,在不同生物膜转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BC转运蛋白家族分全转运子和半转运子两种类型。本研究选取ABC转运蛋白F亚族中的一类—GCN(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进行研究。野生岷江百合植物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F亚族基因LrABCF1属GCN家族,筛选自CMV诱导的岷江百合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在矮牵牛中组成型表达增强了转基因植株对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脆裂病毒(TRV)和灰霉菌(B.cinerea)侵染的敏感性。我们检测了岷江百合(L.regale)、宜昌百合(L.leucanthum)、卷丹(L.lancifolium)、野百合(L.brownii)、山丹(L.pumilum)、宝兴百合(L.duchartrei)、大花卷丹(L.leichtlinii)、毛百合(L.dauricum)、川百合(L.davidii)、淡黄花百合(L.sulphureum)接种CMV和LMoV后LrABCF1的表达水平,发现岷江百合LrABCF1基因在接种CMV和LMoV后上调表达,其最大诱导值显着高于其他9种野生百合。另外,压力相关激素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乙烯(ethylene,ET),以及低温、高盐碱和造伤处理显着诱导LrABCF1的表达。采用RACE方法克隆岷江百合LrABCF1基因全长序列,发现该基因全长为2,087bp,含有1,779bp开放阅读框,可以编码592个氨基酸。相似性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rABCF1蛋白与水稻OsABCF1和拟南芥AtGCN1高度同源。LrABCF1在矮牵牛中的过表达显着降低了转基因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速度,增强了矮牵牛转基因植株对CMV、TRV和B.cinerea侵染的抗性,同时提高了PhGCN2和一些在SA信号通路中防御相关基因PhPR1和PhPR2的转录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LrABCF1可能在百合抗病毒和抗真菌侵染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张宁[10]2011年在《岷江百合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文中认为原生质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在植物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抗病性强,是重要的育种材料,可为体细胞杂交提供优良的亲本性状,其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的研究是体细胞杂交的前提。本文首先对岷江百合组培鳞茎诱导的两种愈伤组织的胚性进行鉴定,对其愈伤组织的状态进行调整,然后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及其体系的优化。岷江百合两种愈伤组织的胚性鉴定结果如下:黄色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白色愈伤组织为非胚性愈伤组织。两者特征是:黄色愈伤组织外观形态上结构紧密,有光泽,质地硬,表面有许多光滑的球形突起,易剥离;其超微结构为细胞壁薄,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很小,核大,质稠,细胞器较多,液泡很小而少。白色愈伤组织外观形态上结构疏松,湿软,没有光泽,表面没有突起;其超微结构为细胞壁厚,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很大且排列不规则,细胞核小,液泡很大甚至充满整个细胞。以诱导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钴及蔗糖对愈伤组织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氯化钴(0.05 pμmol/L)和蔗糖(90g/L)有利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向胚性愈伤组织转变。氯化钻、蔗糖的浓度对岷江百合非胚性愈伤组织长势、增值系数、增殖体积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性差异。较低浓度的氯化钴(0.01μmol/L)、蔗糖(30g/L)对愈伤组织的长势、增值系数及增值体积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氯化钻和蔗糖浓度的增加,其长势、增值系数和增殖体积均有所降低。以悬浮细胞或愈伤组织为材料,运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在酶解过程中研究酶液中的纤维素浓度、洗液中山梨醇浓度、酶解时间和酶解方式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均有极显着性差异。山梨醇浓度为140g/L,酶解时间为6h时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产量最高达7.17×105个/g,活力达到70.6%。纤维素酶浓度和酶解方式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均未达显着水平。以制备的原生质体-酶混合液为试材,研究纯化过程中细胞筛目数、离心转速及时间对原生质体纯度的影响。结果如下:经目镜测微尺测量,岷江百合原生质体的直径大小为30-80μmm。180目是最适合岷江百合原生质体粗过滤的细胞筛目数。离心转速为300r/min,时间为4min或5min时原生质体的纯度最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法将纯化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研究培养基的糖种类及浓度对原生质体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比蔗糖更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分裂,最佳浓度为60g/L。此时,原生质体分裂最早,分裂频率最高。培养2d后,原生质体便开始膨大变形,5d后原生质体发生第一次分裂,随后发生第二次分裂,10d后,分裂形成8~16个细胞组成的小细胞团。第一次分裂频率约为5%,细胞团形成频率约为2.5%。

参考文献:

[1]. 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耐盐筛选[D]. 刘坤.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2]. 岷江百合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J]. 姜新超, 刘春, 明军, 穆鼎, 袁素霞. 园艺学报. 2011

[3]. 百合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及其花粉发育的研究[D]. 张彩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4]. 百合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D]. 姜新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 叁种百合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岷江百合耐热无性系选育研究[D]. 杨炜茹.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6]. 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细胞悬浮培养及植株再生[C]. 姜新超, 刘春, 明军, 穆鼎. 2009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 2009

[7]. 岷江百合植株再生技术研究[D]. 常立.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8]. 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培养及植株再生[C]. 姜新超, 刘春, 明军, 穆鼎, 袁素霞. 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 2010

[9]. 岷江百合LrABCF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 李绍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10]. 岷江百合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D]. 张宁.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标签:;  ;  ;  ;  ;  ;  

岷江百合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