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水分离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朱洁如,张军,梁梦頔

油气水分离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朱洁如,张军,梁梦頔

中石油长庆油田第七采油厂白豹作业区 陕西延安 717606

摘要:油气水分离计量装置广泛应用于勘探、开发过程中自喷井测试及联合站油气分离等场所,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装置。能否将地层产液中的油、气、水有效地分离,不仅影响油气水产量等重要油井生产参数的准确录取,而且也有可能造成禁火区域的可燃气体的大量聚集,当其达到爆炸极限时,一遇到火源,就有可能诱发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员伤害及设备设施的损坏等事故,本文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为载体,以自喷井试油测试为背景展开了分析,并对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分离,效果,分析,对策

一、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介绍

1.1 工作原理

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油井来液经过分离器进口控制管汇进入容器内,以其相应密度差为动力,经过油气水的挥发、分离、沉降等过程后,分别进入气相室、油室、水室再经各自出口管汇计量后控制外排。经过分离后的天然气一般经管线引出放空燃烧或用于发电等,原油则进罐储集,而水则回收后经净化放掉或直接存入污水池。

1.2 结构特点

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分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大部分,其中:

外部结构有进口管程、气出口管程及流量测量、油出口管程及流量测量、水出口管程及流量测量等4部分组成。内部结构包括:破涡器、沉降区(室)、捕雾器、固定(活动)式水堰等组成。

1.3 三相分离器的工作过程:

油井来液经进口进入分离器本身腔室内,经过破涡器破涡、减速,散射后高速流体缓冲分散,由于天然气密度远远小于液相,轻烃(C4以下)组分大部分很快进入气相室,少许轻烃组分及溶解气暂时滞留在气液混合区。同时,由于油水的密度差(ρ油=0.85,ρ水=1.0)流体在容器腔内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进一步分离,重组分的水逐渐下沉进入水室,而轻组分的油则越过水堰进入油室。在油井正常生产测试过程中,水堰前上部腔室,始终存在油水混合区(不产水层除外)捕雾网将天然气外排时所携带的少量液滴进一步拦截阻档净化。

二、影响油气水分离效果的原因分析:

理论上讲,经过分离器的分离、隔离后,油水气都各有归宿,经过各自流量管程的计量测量,油气井的相应油气水产量参数即可获得。但在实际工作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结合油田现场应用分析如下:

2.1 气液分离不好,气中带液

2.1.1 此种现象的产生,易造成如下不良后果:一方面,液体在气管程中节流阀处聚积,易造成结蜡、冻结,影响气管线的有效通径;其次,在孔板阀处沉积,不仅影响气测的精度,更易在孔板下游由于气体的膨胀吸热而冻结,当累加到一定程度,则可能因气路排气不畅而导致分离器压力调节失衡,从而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2.1.2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经过多井次的分析总结如下:

1)气产量较大,气油比大,在分离器内部,气液混相区所占比例大,油井综合来液的在分离器的停留时间短,气相中的微小液滴未及时沉降分离。

2)凝析气层,凝析油密度低且极易挥发。

3)分离器操作压力设定不合理。过低的操作压力,在液相产量又较大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此种情况。

4)油室液面设计太高。太高的油液面会减少油气混合区的有效面积,从而影响气中少量油滴或油中少量溶解气的互相脱离。

2.2 油水分离不好,油室出口排水,水室排油。

2.2.1 油水分离不好,直接后果就是影响油水产量的计量,同时,增大了水排出时对外部环境环境的污染(生产中、水室排出物经计量后直接进污水或紧急放喷池),因污水池中原油成分的含量增加,也增大了排出物的不安全状态,易诱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2.2 原因分析

造成油室排水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水产量高,而水出口外排不畅。

2)水位液面设计偏高,使得水、油混合区严重上移,影响了油水的进一步分离,尤其是水堰前面附近的游离水的沉降分离。

3)原油密度大,油水密度差小,分离动力小,沉降所需时间长。当油井产量较高时,油水两相由于时间不足而影响其分离效果。

4)油调节回路失灵,当油室的原油液面低于设定值时,调节阀不能及时关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 造成水室出油的原因分析

1)油水界面设定太低。

2)水产量太低,而原油密度又偏高(ρ油≥0.92时)。密度差小,混液区域扩大。

3)水调节回路失灵,排水调节阀不能正常工作。

2.2.4 油室排气的原因分析

1)油室排气的危害较大:一方面,使得储液罐区可燃气体浓度增大,增加了火灾爆炸的危险性;第二,易造成排油管线堵塞。因气体膨胀吸热性能很好,当高压气体随排油口游动时,由高压区进入常压,快速膨胀吸热,大大降低周围原油的温度,使其粘度增大,流阻增加,影响原油的及时排出,严重时还可造成管线阻塞;第三,影响原油产量的计量,尤其刮板式或涡轮式等容积式流量计的计量精度。

2)原因分析

①分离器本体内温度太低,原油粘度增大,原油与内壁粘附力增强,在原油排出口附近易形成“漏斗”;②油室液面设定太低,易导致“漏斗”的形成。③原油本身粘度大,易形成“漏斗”。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分离器本身外部结构设计不合理,环境温度太低等外部因素有关。经过几年的摸索,初步掌握了分离器的运行规律,总结分析出一些具有实际价值的措施方法,现汇总如下:

1、对于已探已采区块,要提前掌握测试油井的地层信息。例如油水特性、临井产能、地层压力等情况,以作参考。

2、每上一口井,都要对分离器进行充分检查:试压、排查、保养、试运行操作等。确保分离器的油气水调节回路、计量仪器仪表的性能良好及各管程通畅无阻,无异常。

3、对于气相比较大(g/o≥500)井,除井口运行保温外,还应对分离器本体,油气水主管程均要采取拌热措施,可采用电加热带、蒸汽管线伴热等措施。

4、合理界定分离器操作压力。

当天然气产量较大(一般大于50000m3/d)时,将其操作压力设定在300-500psi。增大分离器内天然气密度,从而增大分离器内天然气容量,延长气液分离时间,同时增大天然气外排速度,当天然气产量在2000-50000m3/d时,操作压力以100-300psig为宜,这样可减少井口回压,尽量真实反映地层实际产能情况。当气产量小于2000m3/d时,通常井口压力也很低时,此时,矛盾的焦点是尽可能降低井口回压。因此,根据当时外部环境温度及油井实际等条件,在确保油水外排动力足够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操作压力。

5、油水液面高度等参数的选定。

油室液面高度的选定,原则:确保外排油时不形成漏斗,确保外排气时不吹扫走液滴。基于此,实际生产中,常采取如下措施:

1)当油粘度较小时,界面高度以25-40%为宜。

2)当原油粘度较大时,界面高度以35-50%为宜,必要时可超出50%,但不易超过70%。

水室油水界面的选定原则即最大限度使油水分离。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取措施:

1)当油水密度差在0.08-0.11g/cm3时,说明原油密度较小,界面高度值常选定在25-40%;

2)当油水密度差小于0.08时,其值可选定在35-50%;

3)通常情况下,其值选定在25-50%之间即可。

6、为了确保分离器的安全,有效工作,在正常运行时还应做好如下工作:

1)每30min对油气水各调节系统的气动控制元件排污一次。

2)每60min对气源分离器或打气泵排水排污一次。

3)每15min巡查一次:查操作压力变化情况,气体流量计记录工况,油水室界面变化情况。

4)每60min录取一组数据,同时对井口管汇、地面活动管汇、分离各管程进行渗漏,刺漏排查,保温伴热的检查等。

只要做好了上述工作,基本上可保分离器的正常工作,但并不是任何工况下都能顺利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有效的措施及工作方法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琨.高效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在油田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03):18.

论文作者:朱洁如,张军,梁梦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油气水分离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朱洁如,张军,梁梦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