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讲信仰的班主任
李宏亮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新时代,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道路上,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其中,信仰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坚定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是教育的主题和灵魂。在当下,就是要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在青少年心中播撒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并给予其信仰的生长以教育支持。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经治疗后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完全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疼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80%。(2)有效:心电图、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改善,疼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50%以上。(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对相关临床监测指标数据进行记录,包括血小板、Fg(纤维蛋白原含量)、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也是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关键力量。“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也是道德教育的本质使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整体上偏重于感性认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信仰是学生信仰认知的重要来源,班主任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例。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配得上为祖国的未来讲信仰。
教育生活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生活,是一种基于教育交往,谋求教育共同体建构的生活。我们倡导全员育德,正是要让校园中的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行走的道德读本,这其中,班主任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建构者和领导者,以自身的教育信仰聚合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班级的教师资源,去实践信仰教育。换言之,讲信仰的班主任,一定是能够让有信仰的人在一起的班主任。
班级生活是一种追寻并描绘生长意义的生活,是师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生活。信仰是人类亘古以来的心灵状态,既内化于心,也外化于行。新时代的信仰教育需要班主任重振教育仪式,和学生过一种有信仰的集体生活。“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我们倡导活动育人,正是要让班级的每一次活动都充盈仪式感,让活动的每一个关键细节都具有意义的附着。唯有如此,讲信仰才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成为师生共同的教育行动。
信仰的培植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品移植,而是一个人的知识学习、内心认同、价值体验与理性反思不断迭代交互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此,做讲信仰的班主任,还需要成为信仰教育的审视者和学习者。既要审视信仰的一般知识与共性规律,更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科学本质;既要学习如何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更要把握信仰教育的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的内在统一。
此后,2004年齐鲁医院成为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挂靠单位,2007年成为原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单位,2014年获批国家首批住培试点单位,2015年荣膺国家首批住培示范基地。一直以来,齐鲁医院勇做山东省乃至全国的“住培试验田”,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取得了不少成绩,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良师兴国,学子振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信仰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他人,要做有信仰的人,更要做讲信仰的班主任。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标签:马克思主义信仰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文; 班主任论文; 社会主义建设者论文; 社会主义信念论文; 社会活动论文; 立德树人论文; 民族复兴论文;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