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在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的同时,防治森林病虫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能够对我国环境资源压力进行有效缓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想要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要明确林业病虫害的成因,进而提出相关防治技术。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成因;防治技术
引言
我国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着林业资源发展和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威胁着生态建设,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量,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免受污染和影响。同时,无公害防治技术在长期抑制病虫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在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林业病虫害概述
林业的病虫害主要是指林木从种子发育到幼苗以及到成苗期间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到林木正常生长甚至是造成树木死亡的病害和虫害。林业的病虫害包括本地的病虫害和外来的病虫害2种。外来的病虫害主要是原来本地没有,后来从国外等地传播进来的病虫害。由于在本地没有这种病虫害的天敌,而且又有其适宜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造成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同时在短时间内还找不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病虫害不仅会影响到当地林木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对生态平衡带来一定的破坏。
2林业病虫害的成因
2.1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不足
森林病虫害对林木的破坏程度较大,加之树木生长过程缓慢,导致我国林业发展也较为迟缓。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病虫害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对国家生态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当前森林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当地林业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措施和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本可预防的病虫害大暴发,而病虫害一旦暴发,态势就非常严重,很难控制,严重危害我国林业的发展。
2.2生态系统单一
在当前总体林业环境中,人工林相较于天然林来讲数目较多,这是由于长期人类发展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破坏,使得天然林木缩减,加之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强对林木工程的重视,希望通过人工种植改善当前生态环境。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压力,但是人工林常常伴随着高频率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制约着环境效果的提升。这是由于人工林中生态系统单一造成的,人工林大多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生物及微生物的构成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自主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一旦爆发某种超出现有生态系统解决范围的病虫害问题就极其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树木损伤甚至死亡。
2.3杀虫农药破坏了生态结构
由于我国树木种类较为单一,会引进优质外来树种来丰富林木结构。在引入新物种的过程中会使新生态链形成,一旦新物种产生病虫害天敌缺失时,便会加重病虫害问题。人们为了避免新的病虫害会就使用大量的广谱性农药,增强了部分病虫害对于农药的抗药性,增强了林木对于农药的依赖性,从根本上对林木自控能力产生了影响,直接降低了林木自身防御能力。
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3.1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但是每种病虫害都有着独特的发病规律,故而,掌握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构建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定完善的巡检制度,要求林业管理人员定期对林区树木的生长状况、土壤、气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加强林业管理人员与气象监测站的合作,保证林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气候和天气的变化信息,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一旦发现林区发生病虫害或病虫害隐患,林业管理人员要及时采取隔离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现象的蔓延和扩散。
3.2推广营林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积极推广营林技术也是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林业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种植适宜的树种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其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不同的地区其适宜生长的树木种类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林业部门一定要详细勘查和研究当地的种植环境,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此外,还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树木种植的密度,营造混交林,同时加强乱砍乱伐现象的监管,以防植被受到破坏。
3.3无公害防治技术
3.3.1物理防治
在我国林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物理防治病虫害属于常用的措施,物理防治是重要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最初运用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人为清除和人为捕杀,具有适用范围广泛、简单易操作等优势,但是,物理防治措施会消耗比较多的人力,并且清除的效果比预期低。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理防治方法进行了革新,多运用声、光以及电等方式开展林业病虫害的物理防治。
3.3.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具有的效果比较好,并且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生物防治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所以,林业中运用生物防治措施的情况比较少。通常情况下,林业管理人员会从单一食物链结构着手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虽然该方法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管理人员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自身的调节作用,导致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治标不治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3.3化学防治
通常情况下,林业管理者会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和措施。在运用化学防治放的过程中多采用低毒、高效、对于环境产生较小影响的化学产品。与此同时,为了将害虫抗药性影响削弱,还会运用几种化学药剂混合防治或不同化学药剂使用的方法。
3.4加强种苗的检疫
做好种苗的检疫工作是提高苗木抗病虫能力和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以保障苗木健康、茁壮生长。林区种植与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苗木的培育与检疫工作,培育具有较强抗逆性、适应能力及抵御能力的苗木,不给病虫害的繁殖与生长提供场所,保护苗木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3.5提升科技含量,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有关技术人员应加强重点林业病虫害科研,并积极引进国内及国际优质技术,采取借鉴手段研发新型技术,不断提升无公害防治技术水平,对抗多种多样的林业病虫害。在研发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技术的推广,借助互联网媒体的宣传扩大技术的影响力及应用程度,并结合各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反馈逐步改良技术,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深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
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林业人员要充分考察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病虫害治理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森林的安全,全面推动我国林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治理理念和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治理方案,创新治理措施,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顾景阳.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及防治方法[J].南方农机,2019,50(5):127.
[2]方芳.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9(5):160.
[3]李秀臣.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3):278.
论文作者:梁宏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病虫害论文; 林业论文; 技术论文; 林木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树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