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娜1 裴慧慧2 王玲3
(1.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2.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病案室;3.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防科 161005)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5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 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 两组的满意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常规组的满意度为61.54%;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2.31%;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护理组的功能 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功能恢复情 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脑血栓;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77-01
脑血栓是脑梗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 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大脑缺血或缺氧的一种疾病,易造成患者发生 偏瘫、失语或意识障碍等症状,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1]。因此在对应治疗后,加 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病情的恢复有较大帮助,为进一步探讨 护理干预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5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优 质护理的对比分析,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52例 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后确诊,并 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语、意识模糊、偏侧肢麻木无力等症状。随机 将其分成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26例;常规组中男15例,女11例, 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5±7.9)岁;护理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 26-75岁,平均年龄(51.5±8.1)岁;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价值。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组患者 均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 由于病情的因素,会出现焦虑、恐惧或悲观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耐 心、和蔼的与之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消极情绪的根源进行对症疏导; 对其讲解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本院治疗方法等,消除其内心疑虑; 不断鼓励患者要增强治疗信心,或列举之前恢复成功的案例来鼓励 患者;并告知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可有助于病情的恢复等,提高其配合 治疗的信心。②药物护理。临床对脑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药物 控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检查;对溶栓或抗凝药 物使用后应加强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对扩张血管等药物使用后应加 强血压测量;对阿司匹林等药物使用后应加强其大便颜色的检查,以 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③康复锻炼。脑血栓患者致残的概率比 较高,主要是偏瘫,为了减少其残疾的概率,在主要病灶进行治疗后, 还需加强其肢体的活动锻炼,护理人员需根据其病情恢复情况制定与 之相应的康复锻炼方案,进行肢体功能的活动锻炼,促进其血液循环 的速率,从而降低残疾概率。④健康教育。脑血栓的发病因素与患者 的肥胖、伴有高血脂或高血压等病史有关,所以护理人员需对其相关 病因进行控制,并要告知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与作息习惯;叮嘱其戒 烟忌酒;告知其持续运动锻炼对其病情的帮助,但要在机体耐受的情 况下进行,不可过重活动;对吞咽比较困难的患者,告知其应以流食为 主,避免食物倒吸或呛咳;同时叮嘱患者冬季要防寒保暖[2]。
1.3 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功能恢 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26例常规组中满意的有16例,不满意的 有10例,满意度为61.54%;26例护理组中满意的有24例,不满意的有2 例,满意度为92.31%;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
2.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常规组中生活全部能够自理、交 流正常、肌力达3-4级、排便正常且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占 38.46%;生活部分能自理、语言不清、肌力恢复至2级且一天排便0至1 次的患者有6例,占23.08%。护理组中生活全部能够自理、交流正常、 肌力达3-4级、排便正常且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15例,占57.69%;生 活部分能自理、语言不清、肌力恢复至2级且一天排便0至1次的患者 有9例,占34.62%。护理组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发生阻塞或闭塞,影响血液循环速率 或发生阻滞,导致脑部缺氧而形成的坏死性病症,其发病因素与患有 高血脂、高血压或肥胖等有关,而且导致其发生病变的主要因素多为 脑动脉硬化[3],患者病发后大多神志不清、语吃或偏瘫等,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临床对其治疗的机制主要是改善脑循环和减 小梗死面积,利用血管扩张、溶栓或阿司匹林等药物,但为了进一步 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的概率,本文对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干 预的探讨,疗效显著。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药物护理、康复锻 炼和健康教育,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了用药的准 确与安全性,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率,健康教育有效的对并 发症等进行了预防并降低了意外的发生[4]。通过优质护理的患者其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 者,说明优质护理的可行性。
总之,对脑血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 满意度和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秀英.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 235-236.
[2] 倪红杰.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30):574-575.
[3] 饶红香;刘木兰;朱洁琼.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 坛.2014,18(30):4092-4093.
[4] 李燕.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4): 118-119.
论文作者:梁娜,裴慧慧,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常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情况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