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带动我国出版业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数字出版,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出版业发展的既定方向。用数字技术催生并形成高科技支持的复合出版系统,用数字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整体水平,是加快实现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两个关键问题。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举办了数字出版博览会,今年又召开数字出版年会,旨在凝聚高新技术企业、传统出版企业、数字技术开发商、数字技术装备制造者和政府科技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力量,积极投身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研发建设中来,为加快我国出版业的现代化,为建设出版强国而共同奋斗。在今年的数字出版年会开幕之际,我讲三个问题。
一、发展数字出版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
我国在今年先后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数字化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为了技术创新的重点。例如,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空间。”还强调,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新业态,“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还提出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产品和装备,开发数据处理、存储、传输、下载、使用、互动等数字出版增值业务,扩大数字出版的产业集群。这些都表明,国家已经把数字化出版和传播当作出版业现代化的关键,列为“十一五”期间的攻坚战。
为什么出版业的数字化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要从战略全局上看。
首先,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我国尚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时代尚未结束。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国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同时进行,缩短现代化的历程。而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问题,像数字通信、数字电视、数字控制等数字产业领域,都是我国发展的强势领域,可以说哪里有数字化哪里就率先现代化,这已由实践所证明。
出版业处于文化创意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一个国家信息化进程中起着知识枢纽的作用,没有出版业的信息化,国家的信息化将会困难重重。数字内容、数字信号、数字图形、数字模型、数字控制以及所有以声、光、电存储的内容产品,都需要通过出版业的数字化技术把文字、语言、图像、符号等多种信息变成数字编码来传输和供人使用。出版业是数字资源和知识系统的主导行业,是信息生产的专业基地,是信息服务的主要环节。国家信息化需要出版业首先数字化,为整个信息化提供资源库和信息创新平台。
其次,从出版业发展的需要来看,数字化也是当务之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出版技术和文化传播手段突飞猛进。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挑战和机遇并存。如果能抓住机遇,我国的出版业就能再度辉煌,走在世界前列;如果丧失机遇,陈旧的体制、落后的技术就会使我国出版业停滞不前,甚至失掉传统优势。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国际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解决我国出版现代化的惟一选择。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改变出版业态,改造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是出版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出版业的一次深刻革命。它不仅扩展了出版业的内容,延伸了出版业的形式,而且大大丰富了出版产品的样式和传播空间,根本性地改变着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给出版业带来升级换代的大好前景。如果把握得好,中国出版业几年之内将有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个性化出版、按需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和“一种信息、多种产品”的数字复合出版的目标,为时就不远了。
应该说,“十一五”规划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发展的蓝图,现在需要我们出版行业和数字技术行业以及关心信息化建设的所有部门,通力合作,开拓创新,共同建设,把一个出版大国变成数字出版强国。
二、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和问题
数字出版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行业,起步晚、行动快是它的基本特点。因为数字出版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互联网传播技术为核心的专业技术系统,所以是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数字出版是被动拖入这个技术革命的进程的。但是,在引进、消化、应用、创新方面,我国科技界是对数字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功不可没。例如,以王选教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开发成了激光照排系统,使印刷出版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使中国人能够大面积应用计算机,由此支撑了中国电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全国建起的70多万个互联网站,支持了新闻传播和网络出版的发展,为1亿多网民和 2700万网络游戏用户提供了信息服务、娱乐服务。借助于这些技术条件,数字出版已经初见成果:
(一)数字出版已经形成了一些体系,从电子出版物生产到终端阅读器、显示器等一整套技术装备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大批新项目还在研发,技术供应商投资热情极高。
(二)使用数字出版产品的读者、观众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数字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达到1.5亿个(包括计算机显示器),创造了数字出版物的消费条件。
(三)一大批数字出版产品已经得到了消费者喜爱,走进了千家万户。例如,“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顺利实施,自主研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网络游戏,有50多种已经上市,占了国内网游市场的60%,而且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等几十个国家也都有了市场;通过其他媒介传播的动漫产品、网络游戏也不断得到丰富。
(四)数字出版物越来越多,电子版图书已经有 30多万种上市,加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扩大了电子读物品种。
(五)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传输的中外报刊已有 3万多种,报刊、音像出版物的数字化扩大了新闻、信息、文化交流的范围,带来了学术文化的空前繁荣;我国数字化的报刊、音乐、声像产品也越来越多,丰富着数字出版的内容和形式。
(六)数字印刷、复制技术日臻完善,改变着传统印刷技术和纸文明的历史,使出版生产的流程、工艺、技术不断更新提高,海量存储的磁、光、电等新介质,扩大了出版的领域,推动着出版业的数字化革命。
(七)国家主导的一大批数字出版工程的实施,正在成为数字出版的示范力量。例如,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投资3.45亿元而开发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工程,就是首次大规模采用数字化技术而兴建的超大规模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它收录各类学术期刊6642种,品种上占了同类期刊的93%,重要内容上占99%,收录的绝大多数期刊是从创刊号到今天,上百年的期刊尽在其中。这一工程的完成,方便了读者、研究者使用,目前已经被国内1.7万家机构、2600多万人使用,同时还远销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机构,全年下载量超过1.2亿篇。这充分显示了数字出版的力量。正在进行的这类大型项目还有很多,其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数字出版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阻力也相当大。首先是出版界的领导和业内人士对数字出版缺乏研究和认识,在出版业内应用数字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大多数人习惯于旧的业态,对数字出版持观望态度。其次,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与整个社会存在数字鸿沟,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者、网络服务企业的高度热情形成了鲜明对照,一冷一热构成很大反差。再次,出版行业积累的大量信息、知识资源在白白浪费,而出版业的数字技术开发又无资金支持,也没有投资来源,国家在技术下游安排的开发项目多,对知识创新源头的支持力度又不够,这就使得外国数字化出版产品乘虚而入。最后,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尚需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目前行业标准滞后,信息化水平低,元数据和信息交换格式未能统一标准,数字出版管理和数字出版的防伪、保密等技术问题也很突出,加上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版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这就给出版数字化进而实现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变带来不少的困难。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在数字出版上打一场攻坚战,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创造出版业的新时代。
三、顺应历史,抓住机遇,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
数字出版技术出现2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最近几年这一技术进入了我国出版业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其势头锐不可当,预示着21世纪出版业的技术方向和潮流。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把握趋势、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特别要抓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整体推进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数字出版工程有八项:1.数字化多媒体开发工程。2.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3.“中华字库”建设工程。4.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5.国家动漫创作生产振兴工程。6.中华古籍数字化工程。7.国家版权保护技术开发工程。8.数字化文化传播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报刊数字化等)。再加上与此相配套的电子纸开发、数字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出版标准研制、数字印刷技术推广、大容量存储技术开发等一系列高技术项目的实施,整个“十一五”期间就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峰期,五年之后中国的数字出版就是另外一种局面,这既是我们出版业发展的历史前景,又是我们出版业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
要完成这个任务和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全局上,瞄准世界数字化技术前沿,加快对数字内容、数字技术、数字存储、数字出版产品开发等核心技术的研究,自主开发制造、加工、传输、存储的装备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对数字传播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在流通上掌握主导权;加快对新媒体、新载体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数字出版新业态更加完善。在出版行业内,要选择一些突破口,扎扎实实地推进出版数字化。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对任何新技术都要积极学习,使之为我所用,不要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要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出版工作对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大力使用数字技术才是出版业自身发展的根本出路,不前进就要落后,落后就被淘汰,这是规律。
二是重视技术投入,把数字出版放在出版业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上,从规范标准、改革体制、科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尽快建成出版业全国统一的内容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管理的新一代技术平台,形成融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出版网络系统,为全行业实现数字出版提供科学技术装备方面的基础条件,防止无效劳动、重复建设的发生。
三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出版产业。传统出版产业在我国已经历了一千多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力量,积累了不少的资源,在出版业现代化中仍然是一支主力军。改造传统出版的生产模式、传播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使之与数字出版相适应,是当务之急。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改造印刷业和编辑出版、出版物流通业,拓展新型出版物和出版服务领域,是整体提升出版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出版业现代化的最实际的切入点。
四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大批的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容量大、效率高、周期短,没有大量的创意企业和创意队伍是不行的。要建立创意产业的基地,扶持作家、理论家、艺术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创作用于数字化的文章、作品、漫画、图片、符号、音像、艺术品等,为数字出版提供内容源泉。
五要发展电子商务,开拓数字出版物市场。数字出版从创作到制造、流通、消费,都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必须与数字化流通相结合,要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相结合,构建出版生产、信息资源各要素公开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电子出版物流通。建立知识资源共享和在线交易安全、信用机制,制定出版行业电子商务规则,为数字出版产品的用户和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安全、实用的服务。
六要加强数字出版基础和基地建设。数字出版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大工业产物,不是个体生产,必须要集中资源、集中优势、集中力量去发展。特别要加强基础条件和出版基地的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动漫制造园区、出版印刷复制产业园区都是集中资源、扩大协作、节约投资的好形式,应当有计划地加快建设。相应的研发中心、批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示范工程的建设也要加快,使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政府作为数字化、信息化产业的推动者,将会以更大精力关注新兴知识产业的发展,并且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已经出台了鼓励创意产业、动漫产业以及数字印刷、光储存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的政策,鼓励出版“走出去”的政策,转制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等,在进出口、税收等方面给了特别优惠。并且将通过专项资金、科技开发费用、自主创新投入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立法和执法来规范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为数字出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出版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紧密联系起来的,中国历史上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使我国的出版长期领先于世界水平,为我国文化积累做出过历史性贡献。当今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也给整个新闻出版业带来了深刻的技术革命。可以想见,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普及,第二代互联网的应用,3G手机的上市,数字广播电视电影的推广,宽带进入百姓家,新媒体和文化传播载体的不断涌现,数字化、多媒体融合的出版业将会造就中国出版业的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