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混凝土工程作为施工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将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降低了工程自身结构的耐久性,最终使工程变得严格。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有效的控制方法加以改进,以提高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55.7文献标识码:A
1导言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时,混凝土裂缝对其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控制,确保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继而更高程度的保障工程质量,使其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生产生活需求,为了进一步明确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时,如何更为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2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施工作业时出现的裂缝,包括沉降收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其中塑性收缩裂缝甚至在进行施工作业时,混凝土表面存在部分迅速失水的地区,从而使混凝土表面迅速收缩,但是此时,混凝土结构内部还没有实现收缩,导致其内外结构出现受力不均匀状况,内部的张力与表面收缩力产生冲突,从而出现裂缝现象。产生塑形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通常在于自然环境。在遇到干热,大风等极端天气时,混凝土表面会出现迅速失水,而其内部结构在受到压力的影响时会出现迅速收缩,,从而产生裂缝。而沉降裂缝通常是指在作业环境内局部地区土质较为疏松或不均匀,或者是混凝土模板刚度不能满足作业需求时产生的裂缝现象,在出现该种裂缝现象时。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则会使施工现场出现错位现象,为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带来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一个前提,不仅关系着工程建设的质量,还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施工的成本。并且,混凝土材料还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因素。当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降低成本,使用的混凝土材料质量不高,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检验机制,使得这些质量较差的混凝土应用在施工中,而这将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只要受到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就将会产生裂缝。
3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3.1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为了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减少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需要在结构设计时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并且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需要在建筑的承载方面增加钢筋量,虽然不能够完全的消除收缩裂缝的产生,但是还是能够有效降低裂缝的宽度,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强度。此外,需要我们在施工中注意,对于水平施工缝的设置要按照防止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以便防止其出现较大的裂缝。
3.2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
分层浇筑一般多使用与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高度是每次必须确认的,上层混凝土浇筑必须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冷缝的形成,以此提升浇筑质量水平。在进行浇筑时,要做到匀速浇筑,避免因为速度不均造成的混凝土离析,如果中途需要暂停,应该在已浇筑部分在初凝前持续进行浇筑达到一次性完成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结束时,因做好保温工作,在合适的环境温度进行施工,可以避免甚至减少温度产生的影响,当天气变热是,做好降温防晒处理工作,通过洒水。散热措施控制材料温度,减少产生裂缝。
3.3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
通常情况下,水泥水热化会使混凝土本身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在进行施工作业时,需要尽量选择使用具有较低水热化的水泥,然后基于混凝土所需强度进行水泥用量的合理控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骨料的科学选择,进行减水剂和粉煤灰的合理添加,对混凝土和异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实现谁热化的有效降低。与此同时,在开始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在基底内部进行冷却水管的合理设置,在具体施工作业时如果具有较高温度,则可以使水管内的水加速循环,进而使其混凝土内部温度得到有效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程度的综合措施控制施工作业时环境温度,例如可以在晚上进行浇筑作业,确保能够控制由温差问题导致产生的裂缝,使混凝土实现初始凝结的温度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在白天进行施工作业时,可以进行遮阳装置的合理设置。在对混凝土进行泵送时,通过井喷冷水或加盖草袋能够使其水热化温度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实现其内外温差的进一步降低,从而避免产生裂缝现象。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温度管理,对混凝土性能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其温度条件进行科学控制,则无法进一步保障混凝土质量,使其在后期作业时容易产生裂缝现象。基于此,虽然自然条件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建筑施工质量,但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采取科学办能够进行温度条件的合理改变,进而对建筑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3.4加强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时,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温养护,回填土是其最为重要的养护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内预防裂缝产生。在具体实施养护作业时,可以进行冷却循环水有效通入,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从而使其内部热量找到更为高效的散发。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基于温度控制要求进行养护措施的合理制定,进行保温养护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混凝土浇筑块内外温差,从而确保混凝土块进一步降低自约束应力,实现浇筑派温度的有效降低,保证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裂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为减少混凝土块内外温差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有效缓解降温速度,不仅能够实现在一定程度内减少温度应力,同时还可以确保混凝土块具有更大的强度,进而避免混凝土由于表面干裂产生塑性收缩。在养护混凝土过程中,,需要确保其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的差异不能超过25摄氏度。在浇入混凝土过程中,如果出现暴风雨天气,则需要使用防雨条进行及时遮盖,实施科学有效的明沟排水,从而保障施工质量。在进行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现浇板浇筑养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加强,尤其是当外界温度过高时,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浇水,确保有效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降低混凝土约束应力,对裂缝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
3.5温度裂缝的预防
各地区存在早晚温差,有些地区较为明显从而容易致使混凝土建筑损耗风险,当房间内外存在温差较大时也会出现裂缝现象。对于此现象我们应该加强预防,减少裂缝情况的发展,在温度较高地区可以降低混凝土厚度减少内外温度变化。其次在施工中特别是浇筑中,采取降温方式减少材料温度,使混凝土成形。在对于超级高温地区可采取凉水泼洒、遮挡阳光等方式进行减少材料温度升高等问题,在浇筑时,要将冷凝管加入降温管道的墙壁上。当发生气温骤变时,对建筑物因做好防护养护工作,减少气温骤变所带来的混凝土磨损问题。因此对于温度变化问题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妥善决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裂缝原因的控制,从而增强建筑工程自身的安全性、耐久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今后在混凝土裂缝的治理上将会有更多有效的办法,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翠.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8(50):5-6.
[2]王秋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8(11):261+65.
[3]吴伸坤.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四川水泥,2018(11):129.
[4]黎发平.钢筋混凝土建筑裂缝成因及抗裂施工处理[J].四川水泥,2018(11):264
论文作者:陈其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作业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论文; 对其论文; 程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