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重要成果就是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判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依据、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既是对我国当前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将对我们国家接下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指引和方向。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现在几经变化,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都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映,纵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变迁与历史演进,对我们更好更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农民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后来这个提法没有坚持下来,甚至错误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这一提法做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党的十九大时期,我们党通过对国际环境的深入分析,对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对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预判,提出了新时代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
影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跃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等等。这一系列的数据实实在在的彰显出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此时的我们已经在国际社会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再说我们的社会生产是落后的,很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民对衣食住行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可以说都是人们外在客观的“硬需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又衍生出许多主观方面的“软需要”,比如说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要求,人们对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等等。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日益追求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往更多的方向稳步发展。
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的不平衡是一种空间概念,比如说五位一体、东中西部的发展、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就发展的质量和层次而言的。比如长期粗放式发展带来的水质、土壤、大气的污染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八零后独生子女负担问题、农民工平等就业和受教育问题等等。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决定了我们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国未来的重大方针政策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为党和国家解决发展根本问题提供全局观念。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成为当时党和国家迫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党和国家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坚持“发展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近40年之后,像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如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单纯的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而是要从全局出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发展既有宽度又有广度,既有重点又有全面。
(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价值导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是其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国初期,人们的物质材料及其匮乏,在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包饭。因此,我们致力于经济发展,丰富物质资料,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不断深入,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们对基本物质材料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开始追求物质的质量和更多精神方面的东西,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想实现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虽然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有两个状况是没有改变的。一个是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阶段没有变,一个是我们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要牢牢把握我们的基本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主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注: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卢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主要矛盾论文; 社会论文; 我国论文; 矛盾论文; 美好生活论文; 新时代论文; 这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