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效果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患者完全应答62.5%(35/56),部分应答37.5%(21/56),无应答0%(0/56);对照组患者完全应答47.54%(29/61),部分应答32.79%(20/61),无应答19.67%(12/61);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与功能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传染性较强的一种疾病,我国是目前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的饿高发国家。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等特点,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良好、有效的护理是对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系统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效果与功能的影响,特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将117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6例,年龄28岁到79岁,平均年龄(59.89±2.34)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61例,年龄26岁到78岁,平均年龄(58.79±2.91)岁;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与积极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充分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既往病史,协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与身体状况,为其建立独立的健康档案,将患者资料、检查结果、各阶段的治疗情况详细记录,一方面方便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也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在落实过程随时根据病情变化、治疗情况与各种反馈逐步改善,保障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及早对患者开展认知心理干预。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以患者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流程、要点,用药常识,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认知度;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疾病手册,主要内容为患者长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知识等,提高家属配合度及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较长,治疗起效慢且容易反复,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消耗心里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悲观、暴躁等负面情绪,对机体内分泌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令部分患者产生抵触治疗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达与诉求,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增加患者信任感;准确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分析原因,适当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同时尽可能多的调动家庭于社会支持的力量,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社会的关爱,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积极性。
1.3评定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
1.4判定标准
(1)生活质量调查表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四项,每项总分100分,患者所得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2)肝功能判定:共分为三个等级,完全应答:谷丙转氨酶指标数正常,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转阴。无应答:谷丙转氨酶指标数升高,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呈现阳性。部分应答:即介于两者之间的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2.2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改善比较
观察患者完全应答62.5%(35/56),部分应答37.5%(21/56),无应答0%(0/56);对照组患者完全应答47.54%(29/61),部分应答32.79%(20/61),无应答19.67%(12/61);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药物治疗作用效果一般等特点[3],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同时缺乏对疾病以及药物使用的正确认知,造成临床的护理以及治疗一定的阻碍。系统性护理干预是通过人为的,全面的,系统性的干预[4],让患者的心理得到宣泄、安慰,并对患者的生活、饮食、用药、健康等进行科学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鼓励、安慰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通过耐心的倾听,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情绪。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5],对疾病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对疾病不再恐惧,有全面的认知,治疗上更加配合,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患者完全应答62.5%(35/56),部分应答37.5%(21/56),无应答0%(0/56);对照组患者完全应答47.54%(29/61),部分应答32.79%(20/61),无应答19.67%(12/61);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系统性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53-455.
[2]吴蕴芸.整体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390-3391.
[3]张艳梅,吴雯,刘淑丽,刘玉莉.循证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07:65-66.
[4]林秀滨.乙肝患者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83-85.
论文作者:刘忠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毒性肝炎论文; 肝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