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 430056
摘要:江河沿岸、内陆湖泊、盆地及多雨的山间洼地,因土层含水量大、软土路基的含水量比较高,形成不同等级的软土层,在这样的地质结构上修筑市政路桥,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以提高市政路桥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证市政路桥施工结束后后续使用中车辆的安全。
关键词:市政路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在市政路桥建设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土质的情况,土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影响到路基工程的施工。在很多地方存在着比较差的土质情况,比如软土地基,软土地基是指土壤承载力不足,在受力时地基土变形较大的地基。
1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第一,抗剪强度较低。一般来说,在排水的情况下,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固结程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土质的固结程度越高,其地基的抗剪强度就越高;反之,固结程度越低,地基的搞剪强度也就越低。
第二,渗渗透性弱。与其他地基相比较,软土地基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可渗透性弱。例如,与黏土相比较而言,黏土的渗透系数远远高于软土地基,因而软土的凝固速度显著区别于黏土,若将这两种凝固速度不同的土质混合到一起,再加上负载其上的桥梁本身重量因素,则较易埋下安全隐患。并且,因为渗透性存在着差异,所以不能够及时地将水分排出,排水效能偏弱,若是在较大水含量的情况展开施工,势必会很大程度地降低工程稳定性,在投入使用后,沉降量会比较大,较易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第三,稳定性差。特别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或是车辆荷载碾压不均衡的情况下,由于受力不均匀,局部压强过大,很容易导致软土地基发生自然沉降的情况。
2市政路桥软土路基施工期间存在的问题
2.1路基沉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通常在市政路桥建设完工后个别地区先后出现了路基沉降问题,而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土体的压缩性较大,一旦沉降处于构造物连接位置,受土体稳定性能较差影响,那么沉降问题将严重影响路面行车舒适性,但如果市政路桥路基稳定性能够得到良好保障,则能对路基沉降问题起到很好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市政路桥在最初的设计环节时还应尽可能对路基沉降展开事先预测判断,通过设计更改调整来降低路基沉降问题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推动市政路桥施工质量,软土路基施工也将朝着科学化方向前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滑坡问题
基于现阶段的市政路桥软土路基建设施工来说,滑坡现象出现频率非常高,而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效果不理想,在通车行使期间没有符合设计理念要求。在实际项目建设期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受征地拆迁影响,工期压缩明显,而软土路基需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处理完,但部分项目通车时间节点已定,过分追求施工进度,常常在软土路基尚未达到标准强度要求就已经开始后续施工,导致各种路基不稳定现象,引发市政路桥滑坡。
3市政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3.1增添混合剂
若是软土层中的软土属于是粘性的土质,一旦软土的粘度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时候,使用某些混合剂来增大粘度,能够一定地提高软土表层的密度。换而言之,即在道市政路桥梁工程施工之前,须将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做好,全面地检测软土地基的土质情况。若是土质与混合剂添加法的条件相符合,则可适当地加入混合剂,旨在促使土层粘度地增加,从而提高软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添混合剂的时候,还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添加水泥与石灰成分。
3.2排水固结法
市政路桥路基施工中的排水固结法,就是先在路基中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利用土层结构的重量进行预压的加载,运用垂直排水法从沙井中把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使土体逐渐固结,逐步提高土体强度,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软土路基的稳定与沉降,利用排水固结法,在排水过程中让土体的空隙逐渐变小,土体结构更加密实,路基逐渐固结变形,排水固结法多适用于比较饱和的土层与软弱土层。
3.3强夯处理技术
强夯处理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高空重物下降时产生的巨大重力,对软土地基进行反复的压实,从而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减小土质间的空隙,有效的提高软土地基的承受能力,改善地基性能。强夯处理技术的优点是的操作和原理都非常重简单,而且对软土地基的影响尝试可以达到10.5米,对软土地基变形问题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更能够将软土地基的强度提高3到4倍。但强夯处理技术的缺点就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需要做好隔振沟或建设隔音墙等设施,从而有效的减轻振动造成的不良影响。
3.4水泥深层搅拌桩法
水泥深层搅拌桩法是利用水泥进行高度硬化,然后加入与软土进行混合,把水泥作为软土的温床来进行固结,从而提高软土的强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软土沉降的速度,有效地防治了变形的问题,也加强了路基的稳定性,从而使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要根据软土路基实际的施工情况及施工的设计要求,来对特殊的软土路基按照标准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处理,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水泥深层搅拌桩法的优势,保证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5碎石桩处理法
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碎石桩处理法主要以碎石桩代替软土路基中的部分软土,改善路基稳固性,确保软土路基处理的可靠性满足市政路桥施工具体要求。碎石桩处理法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而且便于加强成本控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应当碎石桩处理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时,应当结合市政路桥工程软土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性能优良的管装设备,以便充分发挥其水平振动作用。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冲洗振捣部位直至成孔。将碎石类填充材料添加至孔内,促进碎石桩的形成,从而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市政路桥路基承载力,为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3.6置换法
置换法的使用在软土路基处理的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操作起来最为简单有效的技术,在置换法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详细的分为碎石法和粉喷桩法。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就是碎石法,即采用大量的碎石填充在空管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桩,该种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大大的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并且能够极大的节约市政路桥的施工成本。而粉喷桩法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通过相关的设备将水泥或者是石灰粉喷到软土路基之中,并将其加固形成一个固体桩,从而来提高软土路基的承重能力,达到软土路基的实际处理目的。置换法的使用在众多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之中算是施工效率比较高的一种施工方法了,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这种方法的创新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政路桥建设数量的日益增多,软土路基施工逐渐受到了高度关注,其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市政路桥整体质量水平。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对市政路桥软土路基开展具体施工时,首先应对软土路基地质情况有一个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施工技术手段,便于有效提高软土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促使市政路桥施工质量大幅度提升,为人们安全出行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亮,李刚.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44,95.
[2]孙秀红.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1):177-179.
[3]唐文迪.路桥软土地基施工的新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7(13):52-53.
论文作者:戴炜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土路论文; 市政路论文; 土地论文; 路基论文; 碎石论文; 土质论文; 土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