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教育+关注师生生命成长论文_邹权伟

邹权伟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402260

摘 要: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作为百年名校,继承与创新学校历史文化,全国首创“融文化”办学理念,构建融和教育+,创新融和德育,优化融和课堂,精准融和管理,探索、聚焦新时代办学模式,培育教育联盟发展动力,关注师生生命成长,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大教育场。

关键词:融文化 融和教育+ 教育联盟

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的大趋势下,为适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现代大教育观,我校以“融文化”核心理念统领,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拓宽学校办学渠道,厚植文化品牌优势,实现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促进了教育联盟协调、共享,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一、开创“融文化”办学理念

1.历史和现实背景。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已有276年不间断办学历史,是重庆市最古老的学校,其前身是清乾隆六年(1741年)知县杨纯伯创建的几江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办新学,改办为江津县高等小学堂,因其建于江津县城劝学、明德、光宗、耀祖四个牌坊之间,故名四牌坊小学。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在历史传承和多校合并的大背景下,融入江津鼎山几江地域元素、帅乡人文气质,以山水博大襟怀,淬炼出“融古融今、融和融新”的“融文化”办学理念。

2.“融”文化的内涵。

融范畴概括了世界变化规律、发展规律,“融”的过程改变的是外部表现形式,不变的是“质”的自身规定性及发展规律。“融和教育”在坚持质的规定性同时,从实际出发调整表现形式。“融古融今、融和融新”,就是吸收、融和人类古今优秀文化成果,坚持教育内涵发展,结合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大势、利用互联网+教育契机,创新教育恰当表现形式,铸就“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教育场的过程。

3.打造融文化品牌。

“同心圆梦”文化长廊,强化爱国统战、家国情怀;“汉字源流”、“成语碑文”、“长联、楹联”文化长廊,让师生浸润于传统文化,对话国学大师,律动时代脉搏;数学文化、“科技博览”、“毒品预防教育”文化长廊,进行独具特色的融和教育;以“融文化”为理念,构建融和教育+。

二、构建融和教育+

1.创新融和德育,踏实走好“12345”德育新路子。

“12345”德育新路子即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两个阵地,实施课程与“融文化”、与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融和,面向全体学生,每年开设四季课程,即:春之萌设“好学杯”读书节,读好书、讲故事、诵经典、写美文传颂正能量;夏之荣设“自强杯”艺术节,载歌载舞,展现师生风采;秋之思设“厚德杯”孝爱节,依托传统节日,感悟传统文化;冬之孕设“求真杯”博弈节,开展体育运动,科技创新,放飞梦想。每月搭建四方舞台,即:书画台、演讲台、健身台、播音台,让校园处处生命律动,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每天做好“五个坚持”,得到了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的点赞。每天5分钟跑步,每天5分钟跳,每天15分钟演讲,每天15分钟书法,每天20分钟阅读。教育心理学的范畴讲,融和德育的目标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产生悦纳效应,首先要悦纳自己,其次悦纳他人,扩展开来,与自然、社会友好,这正是《周易》所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2.优化融和课堂,打造师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

融和课堂的课堂载体是融和课程体系, 包括学科课程、课程辅助活动、隐性文化课程三部分, 其中学科课程是核心,体现基础性; 课程辅助活动是拓展,体现个性化;隐性文化课程是灵魂,体现人文性。基础、个性、人文犹如锋利箭镞的锐三角,共同形成了我校融和课程改革的张力。

本土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楹联之乡”的文化资源,开设了“楹联文化”课程;利用聂帅陈列馆、陈独秀纪念馆等人文资源,开设了“历史寻访”课程;利用长寿之乡的富硒产业,开发了生命健康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隐性文化课程坚持以文化人,充分彰显校园文化生命拔节的气息。珍视百年坊小人文资源,将帅乡人文、社区环境、家庭学校融为一体,母子树相融相生;浮雕墙汉字源流;师学碑真草隶篆;根在江津楹联长廊;班级名片各具特色;将爱国主义文化、帅乡文化、学校文化贯通一气,亲子解说团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展现了童蒙养正、大雅养气的坊小特质。

3.精准融和管理,筑牢师生发展的坚强保障。

“融和管理”即以人文关怀为导向,融和态度与过程,方法与结果,激励师生自信发展,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规范、合理和幸福,从而激发活力。融和管理的理念“尺正明信”。尺,即定标尺,臻学之境;正,即尚正气,除偏狭之私;明,即透明,除暗箱之弊;信,即诚信,得众人之心。改革评价体系,尊重每一个坊小人,如实施坊小学生“十项评价”,肯定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体验中自信发展。坊小教师新的管理细则倡导包容性评价,实现从被动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三、融和共享,培育教育联盟动能

1.弘扬人文引领力。

创新办学理念,不断洗涤净化学校、联盟办学的灵魂,不断提升办学素养与品质;锃亮文化底色,加强校际融和发展动力,让联盟文化可看、可听、可想,深度发力,拓宽学校办学渠道,厚植文化积淀优势,打造、锃亮文化底色;实施品牌引领,联盟内牵头学校要率先挖掘自身文化优势,厚植地方文化土壤,培育学校文化特色,为联盟成员学校做出表率,由单校突破——四面开花;文化融和——一校一品,形成强大品牌引领力。

2.发展教育融和力。

联盟学校融和融新当前国内外先进教学成果、教学理念,吸纳全国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应用最新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联盟办学品质,创新联盟融和各方资源的动力。邀请校外专家,开辟教育联盟内部大讲堂形式,到联盟学校举办讲座;进行名师引领,主要针对校内专家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级、市级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骨干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师徒结对,以老带青,每年9.28孔子诞辰日隆重开展联盟内学校师徒结对活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3.打造教育创新力。

创新生成多维教研体系,建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横纵向多维教研组织体系。使个人研究模式向多维互动的资源共享模式转型,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研究性教育联盟、教师团队;创新打造智慧型教育联盟,联盟学校可以依托或打造国家教师培训基地等项目或优势,建立远程支教系统,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促进联盟学校内教师、学生多渠道发展,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四、传播融和教育+“场效应”

学校文化建设有样本,质量提升有导向,师生发展有助力,学生素养发展有方向,有效生成教育“场效应”。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教育领域改革的人文浪潮,“常春藤教育联盟”作为一种新兴起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形式,有着自己成长的时代土壤与发展方式,联盟办学模式更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孕育着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四牌坊教育联盟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格局,深化教育改革内涵发展,探寻现代化办学新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四牌坊小学探索融和教育+,创新融和德育,优化融和课堂,精准融和管理,兴办教育联盟,培育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关注师生生命成长,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背负培育人才使命,在实现“江津领雁、重庆示范、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征程中走向更远、更快、更高。

论文作者:邹权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融和教育+关注师生生命成长论文_邹权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