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精神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近日对其管理体制作出了重大调整。简要说来,就是精简机构,
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决策的民主机制。其中,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是成立企业家咨询顾问委员会,联想控股公司总裁柳传志和另一位企业家邓中翰担任该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进入最高决策层。
按照改革倡导者的说法,中关村此次管理体制调整的实质,是“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企业家咨询顾问委员会的组建以及柳、邓二位的“入阁”,正是这一实质的具体体现。
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它的治理效率相对而言还是很高的,但其管理体制,也已不适应“一区多园”和开放式管理与发展的格局。中关村现有7园,分布在海淀、丰台和昌平等地,其中海淀园管委会不但管理自己,还管理其他6园。可是,作为二政府,海淀园管委会一直苦于难以真正实施地区政府的权力,而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又没有行政权力。于是我们就看到,有权力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没有权力的在艰难地协调各个部门。企业对这种感受尤其突出。以往,办理一些手续,既要通过大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审批,又要跑遍海淀区相关行政部门才能够解决。有些企业因此也就总搞不清楚大管委会和小管委会(海淀园管委会)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种机构设置本身就难以避免相互交叉、重叠,造成工作上的扯皮是很自然的,只是企业也得跟着徒增时间和成本而已。
所以,这种政府服务的低效和运作过程中的高成本,的确需要我们运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
所谓企业家,在这里并非专指私营部门的领导者,而是指能够将低产值的经济资源转移至较高的生产力领域,并获取较大效益者。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并不仅仅出现在私营部门,也可以出现在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只要政府能够应用创新方法使用资源并使政府生产力最大化,政府就是公共企业家,就是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作资源、实现高绩效。因而,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并不是将政府变为企业,而是像企业一样重视成本效益关系,强调顾客导向、市场选择和竞争,主张授权、创新和变革。为此,需要政府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是以公众为本、顾客至上的观念。如果说企业的顾客是消费者的话,那么,政府的顾客是公民。把公民看作顾客而不单看作选民,政府施政目标就应以公民的需求为目标,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二是质量第一的观念。政府应该在了解公众需求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公民的“顾客满意度”是检验公共部门质量的主要标准。
三是以结果为本的观念。政府如同企业一样,要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效益。政府应该力求把取之于民的财政收入在用之于民的财政支出中获得更好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念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在以往的行政实践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做法,比如“一站式办公”、创业人员“绿色通道”等,这些做法体现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局部的改良。我们需要的是把企业家的精神作为一种制度,贯穿在每一个具体的行政行为中。此次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变革,管委会只“掌舵”不“划桨”,权力下放地方,减少行政层次,实行属地化管理,将政府权力、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一体化,让企业家成为园区的主体,是用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一个很好的开端,值得我们各级政府去实践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