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10KV配电网络的自动化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配电自动化设备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其网络节点多、分布区域分散等特点也为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后期维护和调试带来很大困难。
关键词: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模式
前言:
我国在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许多电网新发展和新规划,尤其是要建立起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从而实现电网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电网从以往的传统电网实现向经济和高效的现代化电网。通过10kV配电网的线路复电以及自愈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条件,同时还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因此,配电网自动化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提供强大后盾。
1 配电自动化设备
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的好坏对10KV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动化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的10KV配网一次网架主要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这两种网架各自使用的配网自动化设备也是不同的。就目前而言,配电自动化终端主要是指架空配电终端(FTU)、环网柜配电终端(DTU)、配变检测终端(TTU)等。为减少使用配电自动化后期产生巨大的维护工作量,因此要求配电自动化设备在设计和选型时均应考虑设备的免维护、少调试特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一次设备免维护
前文已经说到,配电网络之所以面临许多的困难,主要还是10KV配电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其网络节点多而且大多地理位置分布较为分散,因此,我们要考虑尽量地免除后期维护。比如:开关等一次设备应选用可靠性高、原理简单、便于操作的设备,以一次高压开关为例,应尽可能选取结构密封、悬挂式安装的柱上负荷开关,避免使用座式开关。为了方便后期自动化设备维护或者设备安装,在进行自动化配电网络改建时注意留一些自动化设备接口。另外,还可以考虑从线路接线方式入手进一步减少后期的维护。例如:可以设计合适的线路如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等接线方式,使设备的检修可以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避免因设备检修造成用户经济损失。
1.2 二次设备免维护
二次设备一般情况下是配电设备自动化的终端设备,其承接的任务通常是一次开关设备以及配电自动化的连接,其任务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所以在对二次设备进行设计和选型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不仅要遵守一些产业化的设计原理和思想,使设备的原理以及设备结构要能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连接,使系统保持较好的安全性能和良好的可靠性能,同时也具有免维护性。
1.3 采用成套设备
在选取一二次设备时,在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外,尽量使用成套设备,因为成套设备是在设备出厂前就已经完成设备的调试,并完全密封安装在密封性良好的外壳中。这样在进行后期安装时,即便是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也能保证设备的密封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后期进行设备安装时一些不必要的调试和后期维护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4 选择后备电源很重要
我国当前的配电自动化后备电源基本上选择的是储能电容以及蓄电池。通常情况下,在户外设备的应用中一般是选择蓄电池当做工作电源,但是这样的话在后期免维护以及适应户外环境等方面就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后期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选择储能电容是当前配电自动化的一个趋势,当然采用一些低功率电动操作机也比较划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一体化运维模式
2.1 运维模式分析
电网运营企业属地公司众多,目前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模式也多种多样要。同时运行维护管理方式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管监控技术的发展及企业的体制密切相关,选择合理维护方式十分重。从体制和技术手段来看,电力企业具备建立功能层次型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条件。
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的维护方式有以下几种:
(1)供电公司维护
供电公司维护主要由属地公司的运维技术人员维护所属线路终端有以下几点优势:1)人员出勤有保障,24小时待命;2)事件响应速度快,线路工区地域熟悉、设备熟悉;3)对工作流程、技能要求明晰,沟通无障碍等等。但同时也存在随着配电自动化的深入,自动化人员配备一直还是严重不足,管理和运维是同一批人员,因此人员一直在超负荷运行状态,各供电公司自动化维护人员数量有所增加、技术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但仍然呈现出维护工具落后、维护工作量大、人数少、技术技能有限等现象。自动化效用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不能解决眼前高效维护终端的问题,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善。
(2)生产厂家维护
供应商也就是供应商维护,在人员及时到达的情况下,可以准确定位设备故障原因,能够较快解决现场问题,也受到产品备品备件不足的困扰。但同时存在,技术人员不能保证及时到位,经常从其公司本部或者其他区域调度,人员不固定,对线路设备的背景了解不够清楚,工具设备配备不齐全,准备工作不充分,其技术人员只能对本公司的产品进行维护,无法也无权对其它设备进行维护,这样局方需要协调的供应商就特别多,从而增加工作量等。
2.2 一体化运维模式
在一体化运维中心设立三个部门:管理职能部门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及设备运行维护部门。管理职能部门是整个运维体系的核心,负责全区域范围内的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统筹管理维护所辖范围的系统、通信、监控设备资源;负责全部资源的故障受理和跟踪、技术支援等工作;负责网络的实时监控、指挥及协调工作;负责与电力公司的交互业务接口;根据网络运行情况下达故障检修任务;总结、归纳故障检修情况。
系统运行维护部门主要负责配电自动化系统等的运行维护、新装设备录入调试、设备检修管理、事故分析,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运行正常,现有配网管理及调度部门的管理运行接口通畅。
设备运行维护部门主要负责设备层面的维护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有:设备的抢修、定期巡视、计划性和临时性检修、设备缺陷处理、现场设备的故障修复等。
一体化的运维主要是在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下,通过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与现场设备的维护联动,从主站、通信、终端进行一体化的运维,从而使系统运维部门与设备运维部门相互支持、信息联动,打造最佳的运行维护模式。
功能层次型运维体系相对于原有的运维体系,具有以下优点:(1)管运分开:管理职能和运维职能分开,既符合电网企业设备管运分开的原则,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2)层次分明:由于设立了一定的层次,又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使得整个运维界面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语:
在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对设备的免维护和减少管理的各项不必要的成本,使得一体化运维模式能够成功解决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对运维人员较少、且技术应用有限、反应不太迅速等等问题,从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也使得运维的技术和管理不断地上升,从而为以后的自动化工作性能更加完善,对运维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勇.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J].通讯世界,2016,11:212-213.
[2]张伟.配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
论文作者:阿不来提•吾拉音,任程,李鹏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设备论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 后期论文; 终端论文; 电网论文; 模式论文; 部门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