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艺术传承及艺术革新的思考论文_尹海燕

采茶戏艺术传承及艺术革新的思考论文_尹海燕

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 广东 韶关 512000

摘 要: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一种汉族戏曲,具有较好的影响力,既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又将一种新兴的茶文化展现在广大人民的眼前。文章从采茶戏发源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对采茶戏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革新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这种茶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采茶戏;艺术形态;艺术革新

0 引言

随着民间文化的发展,采茶艺发展至今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由于其内容和人们群众的生活非常贴近, 采用的舞台语言主要为客家方言,载歌载舞,语言幽默风趣,体裁上多是描述下层群众,其表现对象大多是艺匠和手工业工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客家人比较喜爱的一种戏曲形式。但要想在新时期传承下来,对其进行艺术革新非常重要。

1 采茶戏艺术的传承与革新

采茶戏从产生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沉淀中,各地聪慧的劳动人民,以其区域性与民族性,赋予了不同地区采茶戏以风俗习惯、社会风情、民族语言等不同的艺术元素,使采茶戏这颗梨园大树结果开花,形成了不同的戏种。这既是采茶戏的发展创新,也是对采茶戏艺术的原始传承。其原始传承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对传统的采茶歌的传承。在采茶戏中,其曲调往往采取传统的二胡、三弦、笛子、唢呐等乐器直接演奏,而其由采茶的劳动人民在劳动时对唱所得的山歌曲调亦在采茶戏中变为戏词的蓝本。例如,赣南采茶戏中的《牡丹亭》一剧,就是以采茶歌曲调演唱的。

其二,对传统的舞蹈形态的保存与传承。采茶戏源于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时的动作以及采茶灯表演,故此,在采茶戏中处处可见其对传统舞蹈形态的保存和传承。例如,被誉为采茶戏三绝之一的矮子步,其起因便是在日常采茶时,男劳动者往往蹲下身子,好让女劳动者将所采得的茶叶放置到其背篓之中。在此,不得不注意的一点是,任何舞蹈艺术形态,无论是国内的舞蹈抑或是国外的舞蹈,都是源于对日常活动或劳动的肢体动作的保存和创新,这一点从巴西的桑巴舞亦可得出。

其三,对传统唱词的保存。采茶戏的唱词源于山歌对唱时的唱词,但是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山歌对唱领域往往有许多妙语警句,例如经典的《刘三姐》中便有:“五谷杂粮都不懂,饿死你这人之初”的妙句。而这点,在采茶戏的具体剧目《大劝夫》、《反情》等可以体现出来。由于采茶戏源于传统的民间山歌对唱,故此往往不存虑于人情世故伦理道德,而且往往直讽时政,甚至遭到了清政府的打压。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统的采茶戏艺术,亦应随时代与历史的发展而革新。但无论以何种方式革新,笔者都强调,一定要以传承采茶戏的“歌、舞、戏”中的精髓,传承各地采茶戏中所体现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为基础。

2 采茶戏的艺术形态与艺术革新

探析任何学问,首要的步骤都是探析其主要内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以经济管理学的理念来看,在任何项目的开端不确立明智的、有逻辑性的指导思想,往往会导致一个项目在实践过程遭遇搁浅。立足传统采茶戏,以茶文化为指导思想,是探析民族传统戏剧项目的具体发展内涵的第一步。实际上只有应结合传统采茶戏发展中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人文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究,由采茶戏具体的“歌、舞、词”三方面入手,以茶文化生态学的观点作为思想指导进行全面、创新式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采茶戏的传承与革新发展。

2.1 采茶戏的艺术形态研究

民族艺术的产生,往往发源于民间自主的劳动,文化生态学将之定义为社会环境元素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茶戏起源于采茶等茶事活动,为劳动妇女在采茶活动时以山歌对唱形式鼓舞劳动热情而来,后来当地的山歌即发展成为我们研究者所熟知的“采茶歌”,由此,笔者定下假想,即采茶戏的艺术形态中最先具备的,当为音乐元素。其次,在日常劳动中,肢体动作也有演化成舞蹈的趋势,而且据笔者考据,世界上任何舞蹈都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的特点,这也可佐证采茶戏艺术形态中的舞蹈元素,是源于当地的、原居民的日常劳动。最后,采茶戏中还加入了文化元素,故此,在赣南、桂东南、高安各地的采茶戏中均可发现戏词的影子。笔者将在此以文化生态学的角度,从采茶戏的音乐研究、舞蹈形式、戏词综述三个方面,详述采茶戏的艺术形态。

第一,采茶戏音乐研究。最初的采茶歌是借用采茶这一具体动作,伴以人声清唱,以此来反映湖北、江西等地区的民风民俗。采茶戏实则由采茶歌发展而来,采茶舞是伴随着采茶歌而进行的一些优美肢体动作,借以更好地衬托主题。在采茶歌发展为“歌、舞、词”三者并重的采茶戏后,其音乐往往借助乐器表现出来,笔者通过考究发现,采茶戏演奏者在乐器选择与演奏上存在以下特点:其一,在乐器中表现出采茶戏的韵味,做到了切合不同的场合进行不同的乐器选择;其二,在乐器中表现出采茶戏的韵味,做到了切合不同的种类进行不同的乐器选择。

第二,采茶戏舞蹈研究。举凡世界上的舞蹈,多是从民间的民俗活动发展而来,例如非洲庆祝狩猎的原始篝火舞,西班牙的斗牛舞,巴西的桑巴舞。舞蹈形态,就是在民俗的肢体活动中,以经过提炼、加工的舞姿和步法为主,所创造出的具有极强表现性的人体动作艺术。中国传统的采茶戏舞蹈,来源于民间采茶时的动作以及采茶后庆祝的肢体狂欢,溯本追源,采茶戏舞蹈实际上是茶文化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渗透与发展。长江南北,举凡有茶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采茶舞蹈,例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江西的“赣南采茶戏”等。而具体到江西一个区域,因为各地的民俗文化不甚相同,又分为“赣东采茶戏”、“赣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等风格的采茶戏,研究者很难对采茶戏舞蹈一言以概之。

第三,采茶戏戏词研究。不论是一曲醉人乐曲还是一首迷人的歌曲,若能在音乐中加入幽深婉转引人入胜的歌词,那么所起到的效果,将是无法想象的。探索采茶戏的戏词,首先要结合茶性来分析。茶本身便具有稳持慎重,不蔓不枝地内在美品性,那么表现采茶戏的唱词也要相应地体现这一点。其次,不同的茶本身也具备不同的特点,南北两地的茶文化也大不相同,在撰写表现茶文化韵味的唱词时,这一点也要考虑进去,才能使得音乐的唱词与茶的品性完美地结合。

而针对于不同茶的产地,以及茶本身各自的文化背景,音乐的唱词又不能绝对相同。音乐不同,唱词,亦更应有各自的文化特色。从各地的民风民俗地方方言中汲取灵感和养分,也是大有必要的。

综上,由采茶戏的音乐研究、舞蹈形态、戏词研究三个方面,不仅可深入探索采茶戏的艺术性,更可进一步探源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不仅是对茶性、茶道艺术的赞颂,而且是对茶德的弘扬。

2.2 采茶戏的艺术革新

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具体的艺术形态也不一样。例如,最开始的采茶戏主要是由采茶歌而来,即只是具备音乐形态,而没有后面发展中的舞蹈形态和戏曲唱词。任何艺术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正印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故此,传统采茶戏艺术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下,应学习前人积极发展与革新的精神,在艺术传承的基础上进行艺术革新。

笔者认为,不论是何种艺术,进行艺术革新的首要条件是艺术传承。传承是革新的基础,没有了传承的革新,会失去艺术原有的精髓,变得面目全非;革新是传承的发展和目的,艺术在传承和革新中生生不息。

结合当今社会,人们驱逐于更多的视觉效果和气氛营造效果的习惯,传统的采茶戏音乐与舞蹈若是一成不变地呈现在舞台上,其舞台效果则不免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所以在传承传统的采茶戏音乐及舞蹈,保留其精妙的矮子步、单筒袖、扇子花的三绝技巧,保留其精绝的二胡、三弦、笛子等传统乐器与戏乐的同时,也应研究舞台灯光和舞台气氛营造,在舞台上加入最新的音乐科技元素,使之与采茶戏表演有机融合。比如,在采茶戏的传统民族器乐中加入低音技术,在采茶戏的舞台上空使用转光灯,将单人或双人表演的采茶戏舞蹈,以多人的队伍形式进行编排表演,由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舞蹈潮流相结合,塑造更好的艺术形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茶戏作为民族的艺术瑰宝,以载歌载舞见长,以喜剧风味著称,以生活气息浓郁吸引观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财富。但从目前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研究采茶戏的学者较少,不够广泛而充分,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保持与发扬茶味的清香,为采茶艺发展前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曾洁.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艺术形态与现代传承[J]. 青春岁月. 2015(15)

[2] 吴丹. 浅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 福建茶叶. 2016(07)

论文作者:尹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2

标签:;  ;  ;  ;  ;  ;  ;  ;  

采茶戏艺术传承及艺术革新的思考论文_尹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