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在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那么如今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1996年以来,一些权威机构和人士正式提出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是,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在1997年世界银行年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经济中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经济革命和技术革命。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正在把世界经济推向“新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世界银行已把“知识和发展”列为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一种新类型、富有生命力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古往今来,人类进步的文明史,实质是知识不断生产、更替和使用的历史。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高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和软化,知识密集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估计,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知识密集型经济产值已占GDP的50%以上。关于知识经济的内涵,有几个问题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一)物质仍是基础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与以往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注:《光明日报》1998年3月7日。)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全球经济活动正在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这种提法恐怕是值得商榷的。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只有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从事艺术、科学等等活动。他明确地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2卷,第82页。)发展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这是因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是少不了衣、食、住、行的,必须有生活资料以供直接消费和有生产资料以供可持续发展。
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阶段后,农业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制造业所占比重也日益缩小,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提供产品的部门即农业、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50年的45%左右降至1985年的30%左右,其中农业和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降至2%和20%左右。但是,迄今美国仍然非常重视农业和制造业,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比过去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其中美国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但是,1995年世界最大的10家企业中,有8家是提供物质产品的企业。
随着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将相对减少。例如,50-100磅玻璃纤维电缆传递的电话信息量同1吨铜线的功能相同,而生产100磅玻璃纤维电缆消耗的能源仅相当于生产1吨铜线电缆耗能量的5%。又如,进入21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加的5/6将依靠生物技术和其他技术,从而保护森林、保护其他动植物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这意味着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将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环境更加优美的条件下,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
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提法反映了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而不用“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这个提法,因为无论农业、工业所占比重如何小,物质仍是基础。
(二)知识投入还不能代替物质投入
随着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的学者提出,“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这也是片面的。所谓投入,包括教育、研究和开发、固定资本投资,等等。
各国经济实力和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国家的投资正在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倾斜,特别是增加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但是,发达国家也存在收支不平衡、连年出现财政赤字等问题。美国教育开支占其国民生产总值7%以上,是世界上教育投资量多的国家,但科技政策办公室提出将研究与开发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的目标迄今没有实现。美国全国投资最多的领域仍是固定资本投资,1990年用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技术产业投资超过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它率先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美国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而开发月球、计划送入登上火星的同时,仍然重视对农业、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因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全球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仍是非常广阔的。据美国商务部的定义,10个“研究密集度”最高的产业部门是:导弹和航空器,电子和电信,飞机及其部件,办公室自动化,军械及附件,药物和药品,无机化学品,专业和科学仪器,发动机、消耗机及其部件,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注:肖炼等著:《高科技与美国社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101页。)。其中多数属于物质生产或与物质生产相关的产业。
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占世界人口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知识投入却非常有限。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世纪末将研究与开发投资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很多发展中国家还达不到这样低的水平。在今后很长时期内,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仍将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只能随着经济发展,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建立科技和经济的良性互动运作机制,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效益。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经济理论仅考虑生产中的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而罗默的杰出成就是将第三种因素——技术考虑进去。”(注:〔美〕《福布斯》双周刊,1995年6月5日。)罗默的贡献是强调了知识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而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从人类最早一次技术革命“钻木取火”到现在高技术的漫长过程中,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技术或知识已渗透生产力诸因素之中。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的公式表示已经不够了,新的公式应该是“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高技术次方”,如果说以往的机器只能替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则能够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高技术推动大量替代材料的产生,如光导纤维代替铜线,半导体材料和高性能塑料等,使投资效益大大提高。特别是随着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劳动者素质仍是决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关键仍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约在公元前4000年,人类进入熔化铜和铁的金属时代。以金属农具为代表的整套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形成人类史上“第一次浪潮”,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发生在17世纪到1830年,在英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200多年来,蒸汽机、轧棉机、电机和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和应用,大大拓宽了产业领域和提高了生产率,特别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突出。自1993年以来,在美国工业增长中,约45%是由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带动的。在此后的三年内,高技术产业在美国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为27%,民用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4%。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1995年美国用于信息产业的投资人均达850美元,对计算机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已占世界同类投资的40%。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从80年代起迈向知识经济,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加快(注:〔美〕《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日本比美国落后10年左右,西欧国家同美国的差距还要大。
为了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处于有利竞争地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
(一)加强宏观协调和领导
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正副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和戈尔就打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振兴美国经济”的旗帜。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于11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副总统、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和国防、外交、能源、商务、内政等部门负责人,总统任主席。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是美国科技发展的决策机构。克林顿说,该委员会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制定科技战略和政策,是有实权的机构,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具有同等地位。引人注目的是,几年来,副总统戈尔一直主要抓科技工作。
日本政府认识到基础研究滞后使日本同美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差距拉大,重新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1995年11月通过了《科技基本法》,1997年2月,日本政府决定将科技厅和文部省合并为“教育科学技术省”,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协调和管理。
欧盟内在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加强各自对科技发展的宏观领导的同时,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协调和合作,在实施“尤里卡计划”的基础上,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将“知识化放在优先地位”的《2000年议程》,同年底欧盟委员会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制定了欧盟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构想。
(二)确定科技发展重点和目标
据几个国家的科学家们预测,在21世纪头30年或50年内将有6大高技术产业获得巨大发展或突破。第一,信息技术将有新的发展,到21世纪初,0.2微米的生产线将成为主流,每秒万亿次运算的计算机将广泛使用,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第二,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将迅速发展,到21世纪初,将实现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生产食物和原料。科学家们将弄清人类DNA中全部30亿个碱基对的排序,找到抗疾病、抗衰老的新技术和方法。第三,新材料研究和开发将取得重大进展。第四,到2050年可能建成核聚变发电站,利用太阳能将有新的发展。第五,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将率先开发月球资源,美国计划在2018年前后送人踏上火星,对火星进行考察。第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保护地球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主要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和能力确定了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点和目标。1991年4月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确定美国将发展22项“关键技术”。1993年确定将科技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或军民共用,大力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到1997年底美国45%的家庭已拥有电脑,美国因特网用户已占世界的54%。日本选择了9大类共100项将对21世纪日本产业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其中主要有信息产业、新材料、生命科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1994年6月欧盟发表的《欧盟的一项工业竞争力政策》的综合性文件中提出了依靠可持续发展及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先进能源、运输系统、信息和通信技术使欧盟进入一个新时代的计划。
(三)继续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
美国著名企业家约翰·洛克菲勒总结其经营之道时说:“如果你想获得成功,你应辟出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所谓“新路”主要是指开拓新产品、名牌产品和新市场。日本松下公司认为:“新产品是公司成长的惟一法宝和命脉所在。”研究与开发投资是开拓新产品、名牌产品的必要条件,因此,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继续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
据1992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及其占本国GDP的比重:美国为1,670.1亿美元,占2.8%;欧盟为1,176.7亿美元,占1.9%;日本为683.1亿美元,占2.8%。由于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大超过其他国家,投资重点向高技术产业倾斜,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变化大,其处于有力竞争地位。为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日本增加了研究与开发投资。据日本总务厅统计,1996年度日本研究与开发投资比1995年增加3.4%,达到150,000亿日元,占GDP的3%。欧盟国家的基础研究领先于日本,但应用开发落后于日本,各成员国的资金和人力分散,无力同美、日竞争,迫使欧盟国家加强合作。
(四)普及、在职和业余教育相结合
经合组织教育研究和革新中心发表的《教育状况》报告显示,1992年经合组织25个成员国的教育开支已占其GDP的6.5%,早在1990年美国全国教育开支超过军费开支,达到创纪录的3530亿美元。日本在1948年普及初中教育、1976年普及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到1992年大学升学率达到56.6%。据经合组织1994年统计,美国研究与开发人员达96.3万,欧盟为77.3万,日本为54.1万。
据经合组织统计,在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制造业领域,在过去的10年里,技术工人就业人数增加了10%,而熟练工的就业人数减少了70%。掌握一定高技术技能的高工资就业人数增加了20%,中等工资就业人数减少了20%,中学以下文化水平工人的失业率达10.5%,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失业率仅为3.8%。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传统的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外,新增加了白领(管理者)、灰领(维修者、知识产业开发者和营销者)、金领(工程技术人员)和粉领(女职工)等五颜六色衣领的脑力劳动者。总的情况和趋势是,一方面大批蓝领工人失业,另一方面各种专业人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领域所需人才供不应求。发达国家一方面挖发展中国家的墙角、争夺人才,另一方面就是把普及、在职和业余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人才。
美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1世纪初将美国发展为群众性的知识社会,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1993年以来,美国增加了1400多万个工作岗位,其中2/3集中在金融、医疗卫生、电脑和会计等服务、信息行业中的高薪职位。到1997年底美国失业率已降至4.7%,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的目标。美国劳工部部长赫尔曼认为,在帮助工人适应新出现的机遇方面,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政府的干预支持与个人积极努力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确切地说,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政府在保障、刺激工人发挥自身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民的技能开发进行投资,特别是对占人口3/4的没有受过四年大学教育的人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赫尔曼指出:“如果美利坚在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中要保持成功与繁荣,那么美国人民在生命的任一阶段都必须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
各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长期是不平衡的,知识经济发展仍将如此,中国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有过辉煌业绩,其中四大发明尤其引以为傲。面对世界经济中知识经济的兴起,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构想,并有决心进一步把科技兴国方针贯彻到底。因此,中国将在知识经济高潮中再度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