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_因素分析论文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技术创新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源泉。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为适应世界市场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同时也为了利用世界各国不同的科技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一改以往单一在母国进行R&D的情况,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纷纷在全球范围内从事有组织地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据统计,1987年,美国所有的由公司资助的R&D活动有9.3%是在国外进行的,这个数字1995年已接近18%。加拿大60家公司在美国、西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有近100个研究机构。瑞士公司的R&D份额从1987年的15%上升到1991年的23%,年增长-率32%[1]。在世界范围内进行R&D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研究。

1 以往研究回顾

跨国公司推动了R&D和创新活动的国际化。国际上关于R&D国际化的研究也是随着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关于R&D国际化的决定因素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Cranstrand[2]给出了一个R&D决定模型。该模型表明,R&D既决定于企业内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也决定于外部环境因素。

离心力即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内部动力。Hakan-son & Nobel[3],Casson & Singh[4],Kuemmerle[5],Dalton&Serapio[6],Pearce[7],Kumar[8]等主流研究认为,从企业层来讲,R&D国际化的内部动力包括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的因素。需求驱动因素包括将R&D吸引到东道国的各种因素:开发设计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为当地市场开发新产品;支持母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销售或服务机构等。供给导向的因素包括推动企业到海外进行R&D活动的一系列因素:挖掘R&D人才;发展新科学和新技术;监测国外技术发展;参与合资或合作研究等。

向心力即阻碍R&D国际化的力量,包括控制R&D的需要、信息泄密的担忧、接近国内市场的需要、R&D的规模经济、协作和交流的成本等[3]。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所属的母国和R&D定位的东道国的文化因素、政府政策、国内/外输入/输出的市场条件,以及国家间的政策、协议和制度、贸易壁垒整合等[3]。

Duning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则认为,内部的动力只是跨国公司对外技术投资的必要条件,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才是跨国公司对外技术投资的充分条件[9]。东道国的这种区位优势包括东道国的资源禀赋,政府政策以及市场条件等。

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作用程度的不同,决定了R&D国际化形式的不同。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通过对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内部促进因素、抑制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调查,来分析各因素对我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的影响。

2.1 R&D国际化的界定

R&D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建立国外R&D机构、跨国并购以及建立国际技术联盟等形式将R&D国际化活动扩展到国外,以创新源获取的全球性、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组织国际网络化为特征的技术创新范式。我们认为,R&D国际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企业与国外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技术合作联盟,有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2)企业通过并购、合作建立或直接建立等方式有国外研发机构。

2.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我们共选取我国IT产业、汽车产业、机械产业、家用电器产业、制药产业等230家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产业的49家领先企业作为研究研究样本。

2002年初,我们向所选取的样本企业共发放了共279份关于R&D国际化的问卷,截至8月,我们共回收了67份问卷,回收率不高。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我们认为问卷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没有在国外的R&D机构,因此无法完整回答我们的问卷。因此,我们决定在没有完整回答问卷的企业里选取25家企业,于2002年9月依据问卷内容进行了访谈。

3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基本情况

3.1 R&D国际化的时间分布

截至2002年8月底,被调查企业67家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时间分布情况如下:最早在海外建立联合R&D分支机构是在1985年—1989年之间,但这类企业只占10%。更多的海外R&D机构是在1995—1999年之间建立的,这部分企业占60%。还有30%的企业在海外的R&D机构是成立在2000年以后(图1)。

图1 海外R&D机构建立的时间分布

3.2 R&D国际化的地区分布

根据调查统计,我国企业在海外建立的R&D机构40%集中在美国,13.3%集中在欧洲,0.7%在日本,27%集中在其他地区(图2)。海外技术联盟中,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合作建立的占93.4%,与不发达国家合作建立的占6.7%。

图2 海外R&D机构建立的地区分布比例

3.3 R&D国际化的规模

从调查情况看,25%的企业海外R&D人员少于10人,33.3%的企业海外R&D人员在10—20人之间,16.7%的企业海外R&D人员在20—50人之间,12.5%的企业海外R&D人员在50—100人之间,只有8.3%的企业海外R&D人员超过100人。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大中型企业R&D国际化的规模很小。

3.4 R&D国际化的形式

被调查企业中,23.9%的企业既与国外有各种技术合作关系又在国外有独立的研发机构,64.1%的企业在国外没有独立的R&D机构而与国外有各种技术合作关系(设在国外的短期合作R&D机构、设在国内的合作R&D机构、基于项目的技术合作研究),12%的企业在国外既没有研发机构又与国外没有技术合作关系(如表1)。

表1 R&D国际化的类别

4 我国企业朋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我们从驱动因素、抑制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方面考察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其中,驱动因素包括R&D需求方面的因素和R&D供给方面的因素。R&D需求方面的因素主要指企业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其R&D投资的需要,即将R&D吸引到东道国的各种因素;供给因素指国外R&D活动的要素以及产出的供给情况对企业海外R&D活动的影响(如表2)。

表2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之所以这样分类,我们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在R&D国际化的促进因素方面,我们一方面从国际市场开拓的角度,考察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程度与R&D国际化需求的关系,另一方面,从提高企业技术实力的角度,考察企业为应对竞争,对国际化的R&D供给因素的需求程度;(2)在R&D国际化的抑制因素方面,我们主要从两个层面考察限制我国R&D国际化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一是R&D层面的因素,内容包括对R&D监督和控制的需要,对公司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的考虑以及对R&D的规模经济的考虑等;二是公司层面的因素,主要考察企业经营实力以及国内市场经营需要对R&D国际化的影响,内容包括R&D和国内市场紧密结合的需要,R&D国际化成本过高等;(3)在环境因素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东道国的政策及文化环境对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

我们将各项指标分值定为1—5分,5分为最重要,1分最不重要,让被调查企业对各指标进行判断。

4.1 R&D国际化的促进因素

(1)R&D需求方面的因素分析

R&D需求方面的因素反映了企业的国际化生产经营程度和R&D国际化的相互关系。在指标设计中,尽快地将新产品打入当地市场这一指标侧重于考察我国企业对特定国际市场的开拓需要这一指标对R&D国际化的影响;适应世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特殊需求、生产特色化的产品这一指标侧重于从总体上考察我国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开拓需要对R&D国际化的影响;而为当地的子公司提供必要的产品、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则重点考察我国企业的海外生产需要对R&D国际化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如表3):

表3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促进因素评价

第一,R&D需求方面的因素不是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源泉。企业的国际市场扩张首先需要有针对国际不同市场需求和市场条件的R&D支持,同时,海外的R&D需求也随企业的国际市场扩张程度不同而不同。R&D需求方面的三项指标平均得分都很低,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其对R&D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一般或不重要。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生产经营程度不高,R&D需求方面的因素总体上不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对R&D国际化在国际市场扩张中的作用认识上的不足。

第二,对于市场领域不同的企业,R&D需求方面的因素对其R&D国际化所产生的驱动力也不同。

尽管大部分企业认为R&D需求方面的因素对R&D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一般或不重要,但仍有部分企业认为这方面的因素是其实施R&D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这部分企业主要是那些市场外向型、国际市场开拓程度比较高企业。这部分企业在其国际化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适应当地的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偏好的不同,需要针对当地市场具体情况的R&D支持,因此,对R&D需求方面的因素比较重视。与此相反,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市场领域在国内,对市场支持型的R&D国际化需求不高,所以R&D需求方面的因素对他们进行R&D国际化来说就不是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国际市场开拓形式的不同,R&D需求方面的因素对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不同。

从企业国际化生产经营的实际看,市场开拓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产品出口型,任务是将产品打入某一国外市场;第二种形式是国际生产型,通过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第三种形式是全球化生产经营型,目标定位于全球市场,形成全球性生产经营体系。相比之下,第三种形式也是最高级的国际市场开拓形式。在世界市场开拓过程中的定位不同,与之相匹配的R&D国际化战略就会不同。第一种形式的市场开拓,R&D活动可以集中于国内,只对目标海外市场进行R&D信息的搜索即可;第二种形式的市场开拓,需要有海外的R&D机构进行技术支持;第三种形式的市场开拓,需要全球性一体化协调的R&D网络体系,不但进行市场支持,而且进行技术能力的创新。

从表3可看出,尽快地将新产品打入当地市场的平均得分高于为当地的子公司提供必要的产品、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而适应世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特殊需求、生产特色化的产品需要相比得分最低。对特定国际市场开拓需要对我国企业R&D国际化所产生的驱动力大于海外生产需要所产生的驱动力,对全球市场开拓需要所产生的驱动力相对最小。这也侧面反应了我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主要集中于前两种形式。

为适应这种国际市场开拓的形势,我国企业R&D国际化现阶段的特点是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国内,国外的R&D机构主要进行技术搜索和技术跟踪,并将总部的创新成果复制到国外生产基地。

(2)R&D供给方面的因素分析

在指标设计中,接近国外的R&D环境、吸收R&D成果溢出,利用国外良好的R&D硬件基础设施以及招募国外的优秀R&D人员这三项指标主要考察国际R&D资源对我国企业设立海外R&D机构的吸引程度。与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R&D项目合作,从国外对我国的技术转移中学习这项指标主要考察技术联盟伙伴的R&D资源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吸引程度。从统计结果看(如表3):

第一,R&D供给方面的因素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R&D供给方面的四项指标平均得分都很高,认为其不重要的企业非常少。尤其是与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R&D项目合作、从国外对我国的技术转移中学习以及接近国外的R&D环境、吸收R&D成果溢出两项指标,绝大部分企业都认为重要和最重要(分别占90.4%,89.5%)。这说明,利用世界各国不同的科技和研发资源,进行技术搜索,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以达到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技术实力这一目的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主要动机。从我国R&D国际化的现状看,活动主要集中于欧美等世界科技中心,这也反映了R&D供给方面的因素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第二,与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R&D项目合作、从国外对我国的技术转移中学习是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

从表3可以看出,这项指标是所有驱动因素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一项,而且,企业认识比较一致,90.4%的企业都认为重要或最重要。这与我国大部分企业通过与国外建立R&D联盟这种形式进行R&D国际化是一致的。从调研情况看,我国企业的R&D联盟,绝大部分是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或技术先进企业建立的。这主要因为,技术先进企业有向外输出成熟技术或进军我国市场的需要,而我国企业以这种方式获取R&D资源,提高研发能力是一种比较简捷的途径。因此,我国企业都把与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R&D项目合作、从国外对我国的技术转移中学习作为重要的R&D国际化战略动机。

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输出,大部分以占领我国市场为目的。在R&D联盟中,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是合作的关键,因此,联盟伙伴和合作方式的选择是首要问题。

第三,接近国外的R&D环境,吸收R&D成果溢出是我国企业设立海外R&D机构的主要动机。

接近国外的R&D环境,吸收R&D成果溢出这一指标在R&D供给方面的指标中排第二位,且企业认识一致,89.5%的企业都认为重要或最重要。说明了我国企业设立海外R&D机构动机上具有一致性。对于利用国外良好的R&D硬件基础设施和招募国外的优秀R&D人员两项指标,企业评价不一,评分结果比较分散。这是因为我国企业在海外建立的R&D机构大部分规模小,主要进行技术跟踪和技术搜索,只有少数海外R&D机构是利用东道国的R&D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所以,对利用国外良好的R&D硬件基础设施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同时,外国研发人员的人力成本昂贵,且文化背景不同,相互沟通困难,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或不愿聘用外国的R&D人员。

R&D国际化的能力创造方面,从活动的复杂程度看,经历了技术搜索、技术能力学习、技术能力创新的演化过程。我国企业的技术搜索和技术能力学习型R&D国际化还远远不能支撑我国企业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需要。在全球日趋统一的市场上竞争,企业的获胜条件无疑是最终发展为全球化生产经营型。发展针对市场差异性以及资源利用型的能力创新型的海外R&D中心,形成功能强大的一体化创新体系,是未来我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的方向。

4.2 R&D国际化的抑制因素

从统计结果看(如表4):

表4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抑制因素评价

第一,总体上,R&D国际化的抑制因素对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不高。

五项指标的平均得分都不高,说明总体上R&D国际化的抑制因素对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程度不高。但企业在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需要做具体的分析。

第二,从R&D层面上讲,各指标对R&D国际化的影响不同。

大部分企业认为对R&D监督和协调的需要这一指标不重要。主要因为我国企业在国外的研发机构较少,规模小,活动形式有限,R&D体系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所以R&D总部与分支机构间的监督和协调要求较低。

尽管出于对公司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的考虑这一指标的影响因子不高,但仍有33.3%的企业认为它重要,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IT业以及对国外市场有特色技术的企业。大部分企业认为R&D国际化导致的技术泄密的风险不大。

出于对R&D的规模经济的考虑这一指标影响因子相对较高,反映在有50%的企业认为重要,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如软件开发,复杂产品开发等,其R&D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R&D活动主要集中于公司总部。行业特征是决定R&D活动集中还是分散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企业R&D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由目前主要集中于总部这种形式,会发展成为由于海外技术创新中心的出现,形成国内国外协同创新的新格局。R&D组织结构也会由目前的R&D总部——海外分支机构型演变为多中心多机构的网络协调体系。机构的增多,功能的复杂化,加上地理上的分散性,对R&D监督和协调是R&D管理上的一个难题。监督和协调的困难,不但会导致R&D效率的降低,还会使技术泄密的风险增大。监督和协调海外R&D活动以及对公司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的考虑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加。R&D国际化组织管理与战略的匹配将会成为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问题。

第二,从公司层面上讲,R&D国际化成本过高相对来说是抑制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53.9%的企业认为这一指标重要或最重要。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相对于国外企业总体上R&D投入不足,而在国外设立R&D机构的成本较高。所以R&D国际化的成本问题相对来说是抑制我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建立多渠道的资源投入体制是我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尽管我国企业大部分市场主要集中于国内,但R&D和国内市场紧密结合的需要不是抑制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这和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以技术搜索、技术学习为主要动机是一致的。企业的国内市场经营需要与R&D国际化的相关性不高。

4.3 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如表5):

表5 环境因素对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评价

第一,东道国的知识产权政策是我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因素。

这项指标的平均得分4.29,有92.8%的企业认为最重要或重要。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活动类型有关。如前所述,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主要是进行技术搜索和技术学习,技术创新过程中,模仿创新的比重较大,这就回避不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按国际规则行事,是我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对我国的R&D国际化进程,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空间和文化障碍也是影响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相对重要因素。

40%的企业认为这一指标重要,这部分企业主要集中于IT产业。而IT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R&D活动需要密切的协作和沟通,且这一产业的海外R&D活动主要属于由海外R&D供给因素拉动型的,是“主动”的R&D国际化。空间距离以及文化语言障碍对R&D活动的协调和人员的沟通必将产生较大影响;30%的企业认为不重要,这部分企业主要是进行支持型R&D国际化的企业,其海外R&D活动主要属于由海外市场因素推动型的,是“被动”的R&D国际化。企业在国外有自己的市场,与当地的市场供需利益关系以及国际市场开拓的经验积累是企业克服空间和文化障碍的原因。

第三,当地的优惠政策和当地的限制性政策不是重要影响因素。

这两项指标的平均得分都很低,企业普遍认为这两项指标不重要,说明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活动与此相关性很小。

5 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R&D国际化的促进因素中,R&D需求方面的因素不是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程度普遍偏低,对支持型的R&D需求不多,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上的不足,即R&D不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这也是我国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R&D供给方面的因素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与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R&D项目合作、从国外对我国的技术转移中学习是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

R&D国际化的抑制因素中,成本过高是抑制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中,东道国的知识产权政策是我国企业进行R&D国际化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因素。

我国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与跨国公司有很大差别,这决定了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模式与跨国公司是截然不同的。跨国公司是沿着国际化生产经营——市场支持R&D国际化——全球R&D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其R&D国际化活动的。而从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情况和影响因素看,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是先于企业的国际生产经营而开展,沿着技术搜索——技术学习——向国外技术转移——国际技术创新的方向发展的。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企业R&D国际化战略的不同。我国企业的R&D国际化一方面要与企业的国际竞争战略匹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创新组织管理的协同。

标签:;  ;  ;  ;  ;  ;  ;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_因素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