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及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分析论文_沈如云

安徽和县人民医院 238200

【摘 要】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3 年5 月至2015年5 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2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n=46)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8.9±5.2 分,对照组为13.4±6.6 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为68.91±15.23分,对照组为56.48±18.16 分,P<0.05。结论 康复护理即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患者虽然可以摆脱生命危险,但是通常情况下患者均需要做长时间的康复护理,才能逐步的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1]。由于脑卒中造成患者的大脑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和生理功能的缺陷,进而造成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康复效果不理想 [2]。基于此,本次研究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 年5 月至2015年5 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2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作为对照组,46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5.4±4.9 岁,病程1~8 h,平均病程5.4±1.4 h,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 18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56.1±4.2 岁,病程1~8 h,平均病程5.1±1.6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② 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10 h;③ 患者神志清晰,无严重认知障碍,可主动配合护理;④ 患者及患者家属资源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即患者在入院后或治疗期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对自己身体的康复持悲观态度,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说,并鼓励、支持患者,强调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坚定患者坚持康复护理的信心,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选取一个良好的体位,以避免患者肢体出现关节脱位或挛缩,患者取仰卧位时,应提前为患者布置舒适的床垫,将患者的双肩稍稍上抬,并将上臂稍稍外展,是患者的腕关节和肘关节舒展,手掌心向上,五指分开,将患者的上肢放在舒适的枕头上,患者可以离床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在床边进行挺直腰板训练,然后适当进行躯干旋转训练,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舌头伸缩、简单发声训练[3]。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即 ① 第1~2周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先进行简单的肢体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如练习洗脸动作、腕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训练等,逐步让患者自己主动训练,15min/次,3~4次/d,语音训练:通过“示教-模仿”方式逐渐开展单音训练,护理人员先做好发音、口型的示范,再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型来纠正错误发音;② 第2~4周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起坐训练、扶床训练、伸手够物训练,待患者可以完成坐立后,指导患者进行投掷训练,可投掷沙包等较轻的物品,同时每天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和肌肉牵拉,以恢复患者肌肉力量,通过两名护理人员扶患者,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站立训练,依据患者恢复的实际情况,鼓励患者逐步走动,可利用墙壁、护栏走动,口音训练:采用“单词-词组-短句”方式进行发音训练,同时遵医嘱按摩患者的哑门、承浆、通里、廉泉等穴位,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③ 第5周~出院 指导患者按照护理计划继续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出院前2d,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强调出院后继续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家属的督促力度。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自理能力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神经功能使用NIHSS评分进行评价,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 评分进行评价[4]。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结果

2.1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且该病该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失语、肢体瘫痪、心理障碍等[5],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给患者的家人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6]。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式对于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7],康复护理和早起肢体功能锻炼其目的在于矫正、预防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出现运动、认知、语言障碍,最大程度的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8],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计划,“由易至难、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锻炼模式既不会让患者感到负担,同时也可针对性的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锻炼,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效果[9-10]。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了采用康复护理即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对于提高患者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珩,员珊.早期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36-38.

[2]年卫红.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 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8121-123,136.

[3]梁华玉.68例脑卒中瘫痪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4,11(10):2701-2702.

[4]胡丹露,叶雪珍,张小培.脑卒中病人肢体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670-672.

[5]陈志英,柳运贤.36例脑卒中患者肢体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7(24):3360-3362.

[6]李迎光,李小军,李勇军.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继发障碍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1):103-105.

[7]郭静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5(1):71-76.

[8]郭静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5-76.

[9]龙长青.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111-113.

[10]侯爱玲,刘秀珍.早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23-124.

论文作者:沈如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92例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及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分析论文_沈如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