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娅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根据临床分析来判断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之间前来就诊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共计100例,对其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胃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00例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后发现有69%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9/100)。患者在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有59%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59/100),脾静脉内径增宽共有63例,占总人数63%(63/100),脾脏增厚共有72例,占总人数72%(72/100)。对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脾脏增厚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宽的发生比率成正比。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越严重,出现以上症状的几率越大。100例患者中,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宽的几率显著低于患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患。差距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临床治疗发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有利于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有着显著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在临床上。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分析

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包含着肝硬化。对肝硬化进行诊断治疗的方法比较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成熟,近年来广泛使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为分析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诊断肝硬化门脉是否具有临床价值,我院选取了患肝硬化门脉高压的100例病患分别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胃镜检查,对其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患。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占59%(59/100);女性患者有41例,占41%(41/100)。10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1.2±11.0。年龄层次在41-80岁之间。其中有52例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硬化,占52%(52/100);患有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患者共有30例,占30%(30/100);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共有14例,占14%(14/100);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共有4例,占4%(4/100)。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于门静脉压升高,肝功能受损。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尿常规以及病毒学检查,除此以外还要分别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的姿势,测量其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的厚度以及脾静脉的内径。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之前要先查清楚患者是否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若患有该病则要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并做好相应的止血准备。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有数据处理方式皆选用软件SPSS13.0。计量资料则选用t检验的方式,统计学有意义(P<0.05)。

2.结果

2.1患者进行胃镜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

100例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后发现有69%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9/100)。患者在进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有59%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59/100),脾脏增厚共有72例,占总人数72%(72/100);脾静脉内径增宽共有63例,占总人数63%(63/100)。

2.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脾静脉内径增宽的关系

根据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脾脏增厚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宽的发生比率成正比。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越严重,出现以上症状的几率越大。在经胃镜检查后发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有34例,其中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共有33例,脾静脉内径增宽共有30例,脾脏厚度增厚的现象为100%,即34例。据比较得知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患者发生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宽的几率显著低于患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患。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脾静脉内径增宽的关系

3.结论

肝硬化是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所造成。在我国所患有的肝硬化类型多数是肝炎后肝硬化。这种病的治疗过程比较慢,难以快速得到效果,只能长期精心治疗、调养。在临床上将肝硬化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若病患处于肝功能失代偿期则表明其已经处于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晚期的患者表现在身体状况不良、营养状况差,防御能力低下,正因如此这些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脾脏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脾静脉内径增宽等。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据研究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能够通过电子胃镜检查发现是否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况。越早对肝硬化进行诊断越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延缓,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死亡率。

虽然电子胃镜检查可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存在情况,但在门静脉高压发生的早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没有发生,胃镜检查出的阴性结果在早期无法作为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标准。因此在临床中可以选用另一种方法,即为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该检查方法作为临床上重要的检查方法,能够诊断出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及实质情况,有无腹水及是否发生癌变等,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脾脏增厚以及脾静脉内径增宽的发生比率成正比,则表明可以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来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本次研究发现胃镜检查后发现有69%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9/100)。患者在进行腹部B超检查后发现有59%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门静脉主增宽(59/100),脾脏增厚共有72例,占总人数72%(72/100);脾静脉内径增宽共有63例,占总人数63%(63/100)。

通过胃镜检查能够发现是否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发现门静脉主干内径是否增宽,脾静脉内径是否增宽,脾脏厚度是否增厚等状况。经分析临床结果可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反映出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脾脏、脾静脉以及门静脉的变化状况,将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胃镜检查结合使用,能够使诊断率得到提高。这对临床有着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该方法。帮助更多的患者康复治疗,使得医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治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杰.腹部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02):151-152.

[2]宋月实,杨薇.腹部B超技术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方面的临床价值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06):50-51.

[3]李晓沛.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及NAT2基因多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单正兰.腹部B超联合胃镜检查在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41-42.

论文作者:刘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