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凤霞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凤霞

(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小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儿病毒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儿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恶心、1例腹痛;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腹痛,2例恶心;和滴注速度有关,缓慢滴注后症状缓解,未出现严重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57-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增生性传染疾病,在患儿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取更昔洛韦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小儿患者3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均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16例,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7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3.1±1.2)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为(3.8±1.3)d;对照组患儿16例,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6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3.3±1.3)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为(4.1±1.5)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病毒唑治疗,病毒唑15mg/kg,缓慢静脉滴注,疗程为1周;观察组给予患儿更昔洛韦治疗,更昔洛韦10mg/kg,缓慢静脉滴注,疗程为1周;两组均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效:患儿用药24h内体温开始下降,用药3d内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缩小;有效:患儿用药3d内体温开始下降,用药5d内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缩小;无效:患儿用药5d后体温未下降,肝脾淋巴结未缩小;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16例患儿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16例患儿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16例患儿的发热时间为(2.8±1.5)d、肝肿大时间为(6.1±2.5)d、脾肿大时间为(7.1±2.6)d、淋巴结肿大时间为(4.9±2.6)d、咽峡炎时间为(9.3±3.8)d;对照组16例患儿的发热时间为(5.2±2.3)d、肝肿大时间为(10.2±5.6)d、脾肿大时间为(15.6±3.3)d、淋巴结肿大时间为(12.7±5.8)d、咽峡炎时间为(12.9±5.2)d;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恶心、1例腹痛;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腹痛,2例恶心;和滴注速度有关,缓慢滴注后症状缓解,未出现严重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属,具有嗜淋巴组织性;由于患者B淋巴细胞有EB受体,导致B淋巴细胞受到感染,使T淋巴细胞增殖[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潜伏期为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咽峡炎等,近年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病毒唑能够对病毒DNA聚合酶活性进行抑制,达到抗病毒效果,但病毒唑对病毒腺苷激酶的依赖性较强,易出现耐药性。更昔洛韦是一种抗DNA病毒药物,对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活性[2]。该药物注射后分布广泛,不易产生耐药性。利巴韦林能够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干扰肌苷磷酸脱氢酶活性,达到阻断DNA病毒复制,达到抗病毒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少且轻,充分表明了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美华,梁敏,王志坚,等.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3):198-201.

[2]黄维肖,夏焱,潘莉,等.更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1,42(4):250-253.

[3]陈红英,刘春艳,邹艳,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3(2):81-83.

论文作者:吴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