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本之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峡两岸论文,课本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都是一、二年级必修,三年级选修,学习的内容相同,都是中国通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体例都是按章节编写,教材内容的相同点有:A.都注意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B.都注意揭露近百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C.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性都在课本中体现出来。D.教材的时代感都很强。不同点:由于国共两党政治上的分歧,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的对立,价值观念的差异,反映在历史教科书中就有大量的立场观点的分歧和对立。其表现是:古代历史,差异较小,近现代史,差异较大。
总之,海峡两岸,同祖同根,四千年和四十年,一百比一的合分。同多异少是必然的。民族的统一性,历史的共享性,伦理道德的共有性必然反映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这就是结论
从1993年秋季开始,大陆高中历史课改为高中一年级必修《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中二年级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中三年级选修《中国古代史》。台湾高中历史课的开设情况是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必修本国史,高中二年级必修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中三年级选修《中国文化史》。现就大陆使用的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一套高中历史课本和台湾使用的国立编译馆编辑出版的一套高中课本作些粗浅的比较(以下简称大陆课本和台湾课本)。
一、相同点
1.都注意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①在编写的指导思想上体现出来。
1990年国家教委重新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我国各族人民是聪明、勤劳、勇敢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较大贡献。”大陆课本的编写较好地体现了这些内容。
台湾《中国文化史》课本在编辑说明中强调:“本书内容以揭示中国文化之真谛为主旨,举凡先圣先贤所创之思想,增辟之学术,发明之技艺,及其所表现之优美精神,理想生活,皆据实详言。”课本第一章第一节《导论》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绵延不断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胼手胝足,创造了璀灿丰富的文化。它是世界文化史上光辉的篇章”。海峡两岸都有此共识,因此,反映在高中历史课本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都得到了弘扬。
②章节所占比重,课文具体内容突出了这一特点。
大陆高三选修课本《中国古代史》共29章,85节,而专门讲文化的内容就有6章20节。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教育、宗教、哲学、史学、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中华民族的发源上溯到170万年前的云南谋人。距今4000年的夏朝,我国已进入奴隶社会,商朝已经有了奴隶制的高度文明。从此以后绵延几千年,古代有边地各族的无数次内犯,近代有帝国主义的屡次侵掠,都没能使中华民族亡国灭种、文明史中断。这种现象在世界众多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台湾历史课本吸收了新中国成立后大陆考古研究的新成果,把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1963年至1964年间发现的蓝田人等内容都编进了课本中,其上溯和大陆教材是一致的。台湾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必修的中国史已经融进了不少文化史的内容,还专门在高中三年级全年开设《中国文化史》(上、下册)选修课,可见其对文化史的重视程度,文化史所占教材内容的比重、文化史涉及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大陆教材之上。例如深度方面,台湾教材讲“思想领域的开拓与发展”共有七节,课题如下:
古代学术的转变
先秦诸子的流派
孔子与先秦儒家思想
汉代的政治与思想
魏晋思潮的激荡
隋唐以降儒学的新发展
清代思想与学术的动向
从这七节的题目来看,这无异于一部简明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性很强。广度方面,台湾教材专门有一章是讲:知识分子的兴起与发展”,共有五节,课题如下:
先秦时代士的兴起
秦汉知识分子
魏晋至唐代的知识分子
宋代至清代的知识分子
近代知识分子的兴起及救国途径
教材中在论述“知识分子的表现”一目中有这样的议论:“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保存者、阐述者与发扬者,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历代知识分子面对不同时代背景,固然各有其相异的表现,但是他们都凭借自身对学术思想的创造与对文化价值的传承,致力于修齐治平(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笔者注)的志业。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动,至少形成两种特殊的表现:第一、他们具有强烈的经世理念。从古代的周公、孔子、先秦诸子以至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知识分子,都具有炽烈的入世精神,以他们的学问来造福社会。第二,他们具有坚定的批判意识。自孔孟以下,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常以道德及知识为凭借来批导政治。春秋战国时代孔孟等思想家对当时国君的批评,东汉太学生对宦官的批判,宋明诸儒对政治的反省等史实,都是这种批判意识的表现。”高中三年级学生已日趋成人化,生理心理发育都基本成熟。从他们所掌握的学识来看,已算得上准知识分子了,在中国文化史内容中,专题讲“先圣先贤”,不仅扩展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广大高中生“见贤思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培养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的落实方面,台湾教材内容的安排很值得我们借鉴。
2.都注意揭露近百年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罪行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人教社新编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体现了以下四条主线。即: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觉醒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兴国史。台湾教材的鸦片战争以后的内容也同样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罪行给予揭露和声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等内容仍是台湾教材编写的一条主线。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一目中,教材总结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权利遭受损失,声望为之贬抑。”对《辛丑和约》的危害,台湾教材在详列了《辛丑和约》的内容后分析说:“以上各条款危害中国最大者,为赔款与驻兵。赔款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政经济与人民生活。使馆区驻兵,形成首都内之敌国;天津等各要地驻兵,不许设防,不惟京畿门户洞开,且贻下无穷的后患”。对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教材把袁世凯复文同意的1915年5月9日称为“五九”国耻等等。对另一条主线—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教材也态度鲜明地给予肯定与褒扬。对地主阶级中的抵抗派,像林则徐、左宗棠等是肯定的。对徐骧领导的台湾义军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的反割台斗争是讴歌赞颂的。教材讲:“综计义军与黑旗军,不过数万人,竟能与精锐之日本陆海军喋血战斗,达四月有余,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表现了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对义和团运动在诋毁的同时也肯定了其反对外来侵略的积极作用,教材评论义和团的作用说:“综观义和团运动,对国家招致如此重大的灾祸,自然遭受当时以至后人的谴责。外国人斥之为野蛮残忍,中国人评之为愚昧疯狂。但他们毕竟也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高度的爱国热诚,使贪得无厌的列强,感觉到中国人是不可能轻易被征服。”教材对康梁变法,肯定赞扬,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更是大书特书,推崇备至。称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族的历史开辟了民主时代的新纪元”。台湾教材编入的这些内容也是对台湾广大青少年一代说明,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始终没有停止过,无数仁人志士为抗击外来侵略,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这都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可辱的民族。他们的斗争激励后人振奋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再接再厉,自强不息。
3.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等功能都体现在海峡两岸的课本之中
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历史教学工作者把它归纳为基础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三大任务。其作用性、功能性,显而易见,并在教材内容中充分体现出来。笔者不曾研读台湾“部颁教材大纲”,但从其教材内容可以看出其历史教学的作用和功能不外乎以上几个方面。在基础知识教育方面,台湾课本体现了历史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特点。内容包括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包括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由于台湾当局40多年来偏安于东南一隅,为了使中国历史与台湾贴得更近,融为一体,教材对于台湾地方史较多地编入课本。仅据《马关条约》割台给日本之前的一段,就有“沈保桢的擘划经营”,“丁日昌的继续推进”,“刘铭传的积极建树”等栏目。评价说,以上三个相继来台,“积极策划经营,遂不仅得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宣布设为行省,各项近代化的建设,亦蒸蒸日上,到甲午之前,已成为全国模范之省”。这些内容的编排,不仅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也是为其统治服务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古代史和大陆教材尚有相通之处。如:赞颂诸葛亮“虽然赍志以殁,但他谋国的忠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后人无限尊敬”。赞颂文天祥“被囚近四年,宁死不屈,最后更以《正气歌》明志,从容就义,名垂千古”。除此之外,倡导“修齐治平,”“忠君爱国”思想观念的文字,每每皆是。对近现代史,当然是尽其能为国民党蒋介石溢美,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歪曲丑化。这在后面的不同点中还要举例说明。台湾教材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我们从其课后“研究与讨论”题中即可见一斑。例如:
研讨“分工合作”为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桀、纣为何被认为是国史上的暴君?古语说:“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从夏商二代的历史能否得到验证?
有关张骞和班超的事迹,主要记载于正史何书?试以课余时间加以阅读并在老师指导下报告读后心得。
东晋何以不能收复中原?试申述个人所见?
比较戊戌变法与慈禧新政的背景、内容与得失。
试研讨巴尔干半岛所以成为“欧洲火药库”的原因和背景?等等。
这些问题都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对于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的方法和能力。这比大陆教材课后的思考题多是限于本章节内容的直问直答,能力培养的任务(特别是对一些大跨度、高概括和小跨度、深分析的问答题的训练)多由高三毕业班的任课老师去完成的做法显得略高一筹。可喜的是,大陆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课后练习在能力培养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
4.教材的时代感都很强。
①都注意吸收考古和学术研究新成果
历史虽然是讲人类过去的活动和活动的规律,照样存在着知识的更新。一是知识科学性的更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不断提高。二是新史料的发现,历史研究的新成就,考古发掘的新成果,都能导致历史知识的更新。譬如大陆高三选修教材《中国古代史》把北京人生活在40至50万年前改为70至20万年以前,这就是由于科学的发展,对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测算得更准确了。造纸术发明的时间已上溯了几百年。原因在于198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一张比灞桥纸还早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还画着清晰的地图(《中国古代史》66页有插图)。令人信服地说明至少远在公元前3世纪末2世纪初,我国的确已经有了能供书写的纸张。除此之外,在陕西扶凤、甘肃武威的古浪、甘肃金塔、内蒙古居延的金关,也都发现了汉朝的纸。汉纸的发现有了这众多的考古佐证,故教材中用了结论性的文字表述:“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台湾受地域所限,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可以带走文物、古籍,但带不走历史上埋在地下的考古资源。因此,台湾的考古研究大受制约。但台湾史学工作者、教材编撰者注意吸收1949年以后大陆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成果,并及时地充实于历史课本之中。像1952年发现的半坡文化;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文革”期间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及其研究成果等等。有的用文字叙述,有的采用图片。这些内容都见诸台湾历史课本之中。
②下限都写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
近几年,国际国内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历史课是应该有时代感的,它总是要这样或那样地引导着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所以,海峡两岸的历史课本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下限都延伸到了90年代初。大陆教材,世界史提到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冷战和美苏争霸局面结束。中国史提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台湾教材,世界史提到太空时代来临。中国史提到大陆的1989年“六四”运动。
5.编写的体例也基本相同,都是按章节体例编写。另外,图文并茂、直观性强、文字编写生动可读也是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本的共同特征。
二、不同点
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由于国共两党是各自代表本阶级利益的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思想信仰有原则上的分歧。海峡两岸分别实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价值取向又有重大差异。反映在历史教科书中就有大量的立场观点的分歧和对立。但其表现是,古代历史差异较小,近现代史差异较大。由于我们对自己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较熟悉,不再列举大陆教材的史观,下面举几个台湾教材的例子。
1.对“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评论。
“太平天国起事后曾盛极一时,但卒归于失败,原因虽多,但主要为其愚妄残暴,措施荒谬,违背历史文化与人性情理,引起一般知识分子与社会大众极大的反感。曾国藩辈奋斗的动机在此,其致胜的关键亦在此。至其影响,则主要为汉人政治地位提高,满人势力减弱,汉民族意识的再度兴起。”
2.对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看法。
“门户开放”政策正式形成,中国以此得暂免被瓜分之祸。”
3.对西安事变的描述与态度。
“残共窜至陕北,覆灭在即。蒋委员长调集大军,作最后之剿灭。其中有张学良之东北军及杨虎城西北军,亦参加剿共作战。中共承认共产国际的指示,实行统战,向东北军宣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官兵意向动摇,张学良亦受其惑,决与杨虎城联合,停止剿共。蒋委员长为稳定军心,不使剿共功亏一箦,亲临西安。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竟遭张杨劫持,是为西安事变。
事变之日,张杨领衔发出通电,要求改组政府,停止剿共。此一叛逆行动,震惊中外,举国愤慨,一致谴责张、杨叛逆行为。南京中央紧急应变,讨抚并用,一面维护国家纲纪,一面予叛逆以自新之路。张亦深悟中央抗日确有准备,乃亲送蒋委员长回京,愿受国法制裁。
蒋委员长数年来准备抗日,秘密进行,不为国人所谅。今因西安事变而举国精神趋于一致,使日本有所警觉,乃加速其侵略行动,致对日抗战提前爆发”。
4.对“沈崇事件”的歪曲。
“北京大学先修班之中共职业女学生沈崇,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间引诱美军伍长皮尔逊,由事先埋伏之共谍将皮捉拿,指为‘美国人强奸中国人’,掀起各地学生反美运动,罢课游行,要求美国撤离中国,此为轰动一时之‘沈崇案’。”
5.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与诅咒。
“中共占据大陆后,大陆同胞完全失去自由,食、衣、住、行、思想、言论无不受其控制。除中共干部享有特权外,一般人民与外界隔绝,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
中共迷信暴力,故有不断的‘斗争’和‘运动’,每一次‘斗争’或‘运动’,都有百万甚至千万人丧失性命。例如中共的‘土改’、‘劳改’、‘镇反’、‘人民公社’、‘红卫兵造反’,以及所谓‘文化大革命’等暴行,都是加紧对大陆同胞的控制与压榨。人类的天性,是爱自由,反奴役;中共对待大陆同胞正是反其道而行。”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国民党当局的统治立场是亲美卖国的,对农民起义是贬低仇视的,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漫骂攻击的,对其自身的反动却是隐恶扬善、歌功颂德、树碑立传。除此之外,台湾历史教材对历史上的边地各少数民族也是贬多褒少。对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也是从唯我所用的立场观点去颠倒黑白、混淆事非,蒙骗台湾青少年,为其统治阶级服务。
总之,海峡两岸,同祖同根,共尊炎黄,4000年和40年,100:1的合分,同多异少是必然的。民族的统一性,历史文化的共享性,伦理道德的共有性等必然反映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这就是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本之比较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
标签:炎黄文化论文; 历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文化侵略论文; 大陆文化论文; 东周论文; 春秋战国论文; 东汉论文; 甲骨文论文; 周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