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以及为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日益复杂多样的要求,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建筑物开裂主要由变形变化引起,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不均匀沉降。以上三个方面可通过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有害裂缝产生。因此,本文就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的处理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产生原因;裂缝处理
引言
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比较常见的建筑结构。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结构是由水泥、水和石灰和其它的添加剂结合而成的。而混凝土本身具有伸缩特性,再加上施工时处理不到位、振捣方式不合理、水灰比比例不可续、后期养护不到位,或者是内部钢筋出现锈蚀,那么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1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经常见到的裂缝种类
1.1化学型裂缝
化学型裂缝是因混凝土的组成成分间化学反应与成分间收缩差异引发。该类型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一段时间,包括因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造成水分大量减少进而引发的开裂和骨料与水泥石之间不均匀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而且,该类型裂缝较湿度型大,易出现在钢筋附近。从施工角度考虑,此类型裂缝引发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外加剂保水性差,振捣效果不合格,养护不合要求。
1.2温度型收缩裂缝
该种裂缝在施工过程中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物浇筑后温度变化过程中温度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温度型收缩裂缝为表面裂缝,严重的可发展产生有害的贯穿裂缝。水泥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过高(例如,某工程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可达50℃),内外温差导致内部膨胀较表面大。表面混凝土对内部起约束作用,表面受拉力作用,但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与抗拉强度均较小,故表面易产生温度型收缩裂缝。从施工方面考虑,可在混凝土养护初期采用分层埋管循环导热法,使混凝土温度差降低。
1.3深陷裂缝
在进行工民建混凝土施工时,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基进行勘察,确定地基的强度和性质,了解施工区域的土层结构。并对地基进行改良和处理,以期使其符合施工的需求。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本身的强度和力度都无法满足建筑施工的需求,因此,必须要通过灌浆法等方法来改变地基的强度。但是,在进行施工后,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基性质也有可能再次的出现变化,造成低级的凹陷,导致深陷裂缝的出现。而且,如果建筑设计不合理,底层结构和桩基工程的处理不到位,导致底部支撑质量缺陷,或者是模板不牢固,也会造成深陷裂缝的出现。而这一类型裂缝会直接导致建筑物的倾斜、塌陷等,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深陷裂缝的出现,必须要做好地基处理,做好基建工作。
2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2.1做好对混凝土的控制
2.1.1水灰比控制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核心材料便是混凝土,作为整个工程的核心,在混凝土的使用上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材料使用的合规性,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整个施工当中,混凝土对于整个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稍有偏差就会出现裂缝、塌陷、张力不足、强度不达标等问题,造成裂缝的出现。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一般会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施工场地的湿度、温度等情况,来对水灰比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相关资料,当水灰比>0.6,那么工程后期出现裂缝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因此,为了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处理,对水灰比进行严格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搅拌时间不能过长,防止出现硬结,也不能过短,避免出现不均匀现象,造成材料之间粒径不均匀,导致出现较大的缝隙,最终产生裂缝。最后,要提高混凝土的振捣工艺。密实度作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需要对振捣工具、振捣方式以及振捣水平进行综合控制。尤其是在工人的筛选上,需要工人对于振捣技术有着较高的掌握,提高振捣的质量。
2.1.2混凝土材料选择
为了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对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工程来说,一般需要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或者是清水混凝土。而骨料则需要选取粒径较小的材料,含泥数量则需要控制在1%以内,以此来减少后期裂缝的产生,减少后期收缩现象,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材料采购人员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对采购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由于材料采购的问题而导致后期出现质量缺陷。
2.1.3外加剂使用
外加剂主要是对低碱以及低水化热外加剂进行的选择,就要保证外加剂的掺量≤水泥质量的5%,保证外加剂有着高效减水性能,避免后期裂缝的出现。
2.1.4混凝土的运输和储存保护
作为整个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核心,要重视混凝土的运输和保护环节。在运输中,若进行运输的是已经经过处理和搅拌步骤的混凝土,则需要在时间上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出现硬结和质变,造成材料的损坏,导致后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储存上,需要有专门的的仓库,仓库中要保持干燥,并且要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储存场地的湿度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与水发生反应,出现质变,造成裂缝的出现。
2.2表面修补
该种方法主要针对整体结构承载力影响不大的裂缝,例如温度型裂缝,具体操作是对裂缝的表面进行重新涂抹并刷漆,涂抹防护材料。由于混凝土化学结构并不稳定,会产生二次开裂,为了防止此现象的发生,通常在裂缝的表面黏贴高强度、高柔韧性的玻璃丝布,进行保护。
2.3结构加固
出现裂缝会导致整体建筑的不美观,严重的会使得整体建筑不稳定,此时便要对结构进行加固,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主要做法是对裂缝可能出现的位置进行预防,提前加固,通过添加钢板等措施来加固。此种措施极大的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2.4做好设计工作
要想从根源上断绝裂缝的产生,则必须做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对土质进行充分的了解,因地制宜,做出符合地质的施工方案,避免因地质的受力问题出现结构型裂缝。同时,做好相应的审查工作,当设计方案做出以后,安排专人进行审查,主要对建筑物的承载力方面进行检查,做好模拟分析,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2.5严格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后期的养护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施工非常关键,其也是确保质量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重点进行控制。对于养护方面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很多质量问题,主要是裂缝。对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裂缝,需要不断加强养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后期养护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在建筑表面进行洒水,然后进行覆盖。只有做好后期的养护,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裂缝控制,从而提高整体质量,对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和控制。
结语
综上,产生裂缝的原因各式各样,裂缝危害轻则影响美观与住户体验,重则影响整个建筑的寿命与稳定性,对于裂缝,我们不能只处理,还应采取相应的方案防治,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确保各个环节准确运行,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玉东.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江西建材,2018(01):63+65.
[2]张公正.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22.
[3]何铧强,刘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227.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梁焰.对工民建施工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防控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184.
论文作者:呼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工民建论文; 后期论文; 水灰比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