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并举”绘就美丽家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化论文,美丽论文,家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围绕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一体化、乡风道德系统化、文化惠民长效化、社会管理民本化,全力创建乡村文明家园。
一、推进生态文明一体化,全面改善乡村环境面貌。一是全力治脏。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搭建“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体系,实施“门前六包”责任管理,在全市811个村建立近3000人的村级保洁员队伍,投放垃圾箱2.3万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有3个镇办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镇,7个镇办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二是着力治污。突出燃煤、扬尘、尾气、废气、危化企业等治理重点。推进环保物联网总量控制及排污权交易云计算平台项目建设,实现物联网、云计算、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等高新技术整合应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是大力治水。重点推进大沽河综合治理,按照“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方针,着力打造生态中轴、幸福纽带、活力水岸。四是突出治绿。从2012年开始实施“植树、爱绿、美化家园”三年行动,着力推进绿廊、绿网、绿山、绿屏、绿肾、绿园、绿村“七绿”工程。
二、推进乡风道德系统化,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一是开展“尚德胶州”创建。在典型培育上,不断发现、培养、推树先进模范典型。截至目前,建立了456人的“最美胶州人”典型库,其中,4人被评为中国好人,8人被评为山东好人,16人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在氛围营造上,开设“最美胶州人”栏目、建立“最美胶州人”展厅、设立道德墙;面向全国征集“尚德胶州”标识,创作“尚德胶州”主题曲《人间大爱在身边》,荣获2013“美丽中国·唱响乐坛”大型音乐展演活动全国总评选词曲金奖,《人民日报》内参和新华社《山东参考》先后刊登了“尚德胶州”经验做法。在机制保障上,市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尚德胶州”建设,设立“尚德胶州”基金50万元,用于褒扬涌现出的“最美胶州人”。制定出台《胶州市道德模范关爱扶持办法》,建立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切实做到生活中关爱、健康上关怀和节日里温暖。二是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入手,运用政策推动、舆论引导、典型带动和群众自治组织等综合手段,改变陋习,弘扬新风,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中得到教育和提高。目前,全市130多个村(居)设立了生活互助基金,生活互助日渐走向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资1280万元,加快推进7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城乡居民全部纳入“10分钟文化圈”,为广大群众读书学习提供方便场所。深入开展“新农家、新思维、新生活”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技能培训班等方式,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素质,去年以来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610次,受训达7.5万人次,先后培养巾帼带头人、小老板1100多名。
三、推进文化惠民长效化,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活动。一是推进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12处镇级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山东省一级文化站标准,市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建成农家书屋81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7个,拥有“一院多厅并加入城市主流院线”的数字影院3个,镇级数字影院1个,村级数字影院1个;在全市12个镇(街道)和811个行政村开通了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二是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村村行”活动,每年设立“送文化”下乡专项资金190万元,公益电影放映专项资金100万元,万场电影下基层,千场大戏惠民生,实现了村村全覆盖,月月有节目。三是扶持壮大骨干演艺队伍。择优选调23名复合型文艺人才担任镇村文化辅导员,年培训业务骨干1500余人次;制定扶持文化活动带头人办法,每个村培养2—3名文化活动带头人。积极开展“一村一品”活动,目前,全市80%以上村庄建有锣鼓队、柔力球队、茂腔柳腔剧团等民间团体,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四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百姓舞台·欢乐万家”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广场文化周周演、秧歌大赛、群众文艺创作汇演、戏曲票友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了“村村有队伍、镇镇有特色、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活跃态势。
四、推进社会管理民本化,创建和谐美好幸福家园。一是夯实村级战斗堡垒。积极引导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乡村文明行动系列目标,充分发挥带头带动作用,通过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带领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文明行动建设,确保三年内实现7个80%;即“五个好”村党组织达到80%以上;能人村党组织书记达到80%以上;“一人兼”和“交叉任职”分别达到80%以上;自有固定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中有80%以上达到5万元以上;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农户家庭达到80%以上;村庄矛盾化解率达到80%以上。二是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着力构建民本化“下访”调处机制,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创建“N+1+1”村居调解新模式(各村居设立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等组成的N个工作小组和1个人文工作室、1名派驻律师),建立各级各类调解组织1231个,织密矛盾纠纷稳控网络。三是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开展“三问”活动,建立大联系、大调研、大报告、大征询制度,将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和最急需解决的10件事作为工作突破的切入点,摸清群众意愿,化解民生难题,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三联”活动,市级领导遍访811个行政村,254名市管干部和557名机关年轻干部回原籍所在村办实事、解难题,9476名党员干部联系全市10498户困难家庭,实现对低保家庭全覆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山东省率先实现村社区“第一书记”、镇办“第一书记”工作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