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养殖乖小孩?怪小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孩论文,鹧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下,特种养殖界热闹非凡,小小的珍禽鹧鸪正把整个特种养殖界搅得天翻地覆,而和鹧鸪养殖业的如火如荼相比,在新闻界一场关于鹧鸪能不能养的大讨论也硝烟正浓,特养界的一些专家也纷纷把目光投向鹧鸪,说能养者有理有据,说不能养者也有章可寻,而于6月27号在《中国食品报》二版头题大篇幅刊发的一篇《鹧鸪种还能炒多久》的文章,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高潮。
鹧鸪能养吗?
鹧鸪,又名石鸡,其形体如鸽子相似。1986年由美国引入我国,因肉味鲜美,食有野味,正好迎合了当前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市场一直火爆。目前,商品鸪价格维持在每只15元左右,在许多地方尚属扩种阶段,远未形成商品规模,加之一些加工龙头企业如山东省曹县野味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豪义实业有限公司等都下大力气开发出了鹧鸪深加工食品,更加剧了鹧鸪市场的紧俏,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州等一带年需商品鸪就达3000万只以上,全国市场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应该说鹧鸪市场前景一片光明,那为什么鹧鸪市场仍然众说纷纭呢?
在日前北京顺义召开的全国特禽工作会议上,笔者和全国著名的特禽专家曾宪儒作了一番长谈,曾老告诉笔者:鹧鸪以其个体小、繁殖快、野味浓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厚爱,可以断言,就目前而言,养殖是可以获得高效益的,当前鹧鸪养殖业之所以存在争论,就是因为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如技术含量低、良种匮乏、高价“炒种”等,这些都
严重阻碍了鹧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鹧鸪能不能养的话题,广大养殖户最有发言权,在众多的鹧鸪养殖户当中,夹杂着两种不同的声音,成功者提起鹧鸪笑逐颜开、夸不绝口,失败者说起鹧鸪咬牙切齿、恨声不绝。在成功者当中,山东省曹县王泽铺青年农民刘天龙可谓是佼佼者,他从1997年开始养鹧鸪,短短3年时间,就把鹧鸪养殖业开发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一大产业,把鹧鸪生意作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全国有名的鹧鸪大王,其他像河南新野的郭正杰等都靠鹧鸪走上了致富之路。那么好的一个养殖项目,为什么失败者也不乏其人呢?据败走麦城的养殖户介绍,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技术不过关,鹧鸪虽然抗病能力、适应能力均很强,但养殖技术并不是如一些广告所说的那样简单,尤其是育雏阶段,更需要相对严格的温湿度及管理技术;二是当前劣质种源充斥市场,有的养殖户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但因引进了劣质鸪种,有的甚至是带病鸪种,这些劣质鸪种抗病能力、适应能力均大打折扣,养殖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大批死亡,以致养殖失败。
都是炒种惹的祸?
最近一些媒体把“炒种”说成是阻碍特种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笔者觉得似乎欠妥,任何新生事物要想被大众认识接受,都需要有个炒作的过程,通过适当的宣传炒作来让广大养殖户认识接受,鹧鸪养殖业亦是如此。鹧鸪养殖1986年就引入我国,由于其发
展形不成规模,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直到1997年,山东省曹县野味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百万元,下大力气开发鹧鸪养殖业,并生产出了鹧鸪深加工产品,从而使鹧鸪养殖业开始火爆全国,试想,如果当初不是该公司的大力宣传炒作开发,使鹧鸪养殖家喻户晓,鹧鸪养殖业能有今天这般辉煌吗?笔者并不是赞同当前的鹧鸪炒种行为,但谁都不能否认合理的炒作不但不会影响鹧鸪养殖业的发展,反而会促进鹧鸪养殖业加快走向市场,关键是鹧鸪市场炒热了以后如何去理性对待。
鹧鸪养殖何去何从?
虽然,当前的鹧鸪养殖业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要是因此而全盘否定鹧鸪养殖业那就大错特错了,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鹧鸪养殖业都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只是目前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比较混乱而已,鹧鸪养殖业目前迫切应做的是摒弃“盲目炒种”行为,上下齐心协力在鹧鸪综合深层次加工上下功夫。实践证明,任何加工销售系统不完善的特养项目都注定逃不过夭折的命运,有关养殖场家应该全力在鹧鸪深加工上下功夫,而不应把精力都放在炒种上,应把目光放远一点,不要被眼前的利润所诱惑而做出有损鹧鸪业大局的事情,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参与进来,严厉打击那些没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炒种贩子,以净化鹧鸪养殖市场。广大养殖户引种尽可能到大型正规场家去,以增加保险系数。可以预见,随着鹧鸪养殖、加工、销售以及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鹧鸪养殖业仍是新世纪初几年乃至以后更长的时间里活力四射的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