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活动论文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活动论文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活动

张玲玲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我们开展过的一个主题课程《我们和枇杷树的故事》来进行阐述,分析如何更好地实施开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活动。在课程方案改革的大平台下,我们把提升教师自身的观察能力和环境改造、区域游戏、生活游戏等相结合,开展集体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 课程;游戏;集体活动

课程游戏化开展以来,便注入了一些新的观念,我们慢慢摒弃了一些原有的教学活动,开始追随孩子的目光,组织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

“高山汉族”是指广西西部山区讲西南官话的汉族,主要居住在百色、河池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部分石山区,因分布在高寒山区而得名[1],分布在广西的乐业、凌云和凤山,以及田林的浪平、平塘,隆林的隆或等地,东兰、巴马、南丹也有少量分布。“高山汉族”使用的方言我们习惯称为“高山汉话”。田林的高山汉族主要分布在浪平、平塘、高龙等几个乡,其语言、文化习俗等保持传承较好,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质。“高山汉话”词汇丰富,地域性强,惯用语、俗语、谚语在日常交际中被广泛使用。本文试就田林平塘高山汉话中丰富的谚语进行粗浅的探究。

以前的集体活动,我们一直倡导以游戏贯穿,或者插入活动环节。但是,这些游戏环节都是教师为集体活动的需要所设计的。课程游戏化全面实施到现在,我们的观念已经从教师的角度全部转化为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去主宰、自发进行游戏。当然,教师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自主游戏背景下的集体活动,我认为就是:以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给予经验上的支持,给幼儿创设更轻松的自主学习环境,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为出发点;让幼儿去观察、研究、游戏,从而延伸出来的集体活动。这一集体活动可以让游戏和课程自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摩天轮进行结构的抗震计算时,采用振型分解响应谱法[4]。响应谱分析计算结构各阶振型在给定载荷频谱下的最大响应,这一最大响应是响应系数和振型的乘积,这些振型最大响应组合在一起就给出了结构的总体响应。因此摩天轮地震响应谱分析需要先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首先进行模态分析。

一、案例:我们和枇杷树的故事

案例故事:在我们的果园里,有很多棵枇杷树,孩子们在果园里玩耍。有时候,他们会惊奇地喊道:“这里有一只瓢虫。”有时候,他们会关注到:“枇杷树开花了。”果园里有几棵枇杷树呢?怎样知道每棵枇杷树的距离是多少?哪棵枇杷树离得最远?要用什么工具测量呢?怎么测量呢?枇杷树浑身上下都是宝贝,枇杷叶、枇杷花、枇杷果都有哪些用处呢?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等等。于是,带着孩子们的疑惑和提出的问题,我们围绕果园的枇杷树,开始了观察之旅……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研究,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3个集体教学活动:科学领域的《给枇杷树做标记》《测量枇杷树之间的距离》,美术领域的《写生枇杷树》。活动后展开的问题讨论:1.数一数有几颗枇杷树;2.枇杷树开花了;3.找一找可以测量的东西;4.比一比,什么东西会这么长;5.讨论枇杷树与人们的关系。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很多。我们充分利用了幼儿园里每个角落的资源,让孩子自由自主地探索。

二、分析如何更好地实施开展集体活动

(一)课程方案的改革,提升教师自身的观察力

课程方案的改革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户外游戏、室内区域等,无处不在。这些都是资源,需要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在孩子的游戏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分析其有益经验,组织有价值的集体活动。教师的观察是很重要的。因此,每次游戏,教师可以带个小本本、笔、手机等,边观察边记录。教师通过撰写观察记录,与孩子一起分享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捕捉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要抓住其中有价值的游戏,孩子感兴趣的热点,让组织的集体活动更有意义。[1]

(二)游戏活动的延伸,丰富孩子的经验

游戏,成为了孩子在集体活动下的延伸,也丰富了孩子有益的生活经验。

游戏活动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我和枇杷树的故事》这个主题下,我把生活活动和室内区域活动,作为了这个主题下的延伸活动。枇杷树浑身上下都是宝。在生活区里,我和孩子一起分享它的作用,还着重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枇杷树的作用;在室内区域的科发区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一些可以测量的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继续测量活动,投放了一些数字和点数;在美工区里,孩子们继续制作各种标记,有安全标记,数字标记,物品标记……孩子们还用不同的材料,捏一捏枇杷,树叶贴画等一系列活动。

(三)环境的潜移默化

环境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施这个主题时,我们在班级门口也制作了相关的环境创设,把孩子们在研究中的一些活动剪影,布置到主题板上。这样,孩子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制作成果,增长孩子们的热情。

舒适的环境更加适合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我们幼儿园在2016年暑假,进行过一次大的改造,设置了不同的区域,投放了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都能成为集体活动开展时的资源。在开展《我们和枇杷树的故事》时,其中有一个科学活动:测量枇杷树之间的距离。我们生成了活动:找一找可以测量的工具。孩子们带着问题:“什么材料可以用来测量呢?”在园里搜寻可以测量的材料,最后通过筛选,孩子们最后选择了:纸管、绳子、积木和筷子。不同的测量方式带给了孩子不同的测量体验,更多的是提高了孩子对测量的兴趣。[2]

三、自我观念的碰撞和提升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我带着孩子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孩子们感兴趣的集体活动。我认为,在观念上最大的碰撞就是从原来的旧思维:我要怎么把知识教给孩子,到现在的:我要怎么带着观察的眼光去陪孩子游戏和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以上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地了解到当前湖南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展开英语自主学习的动机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进行数据总结,得出相应的调查结论,实现此次现状调查的目标。

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我陪着孩子,做一个观察者,发现有益活动,带着孩子一起游戏;做一个倾听者,在和孩子们分享的过程中,听孩子讲他们的发现和疑惑;做一个引导者,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和正确的引导;做一个支持者,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从如何教孩子到思考怎样陪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惊喜。每次活动,孩子们总能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孩子,陪着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我会继续带着观察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用专业的思考,去捕捉有益的活动,提出有益于集体活动的课程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梅.抓住课程游戏化的精髓,实现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6).

[2]曹秀娟.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 促进幼儿发展[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Z1).

标签:;  ;  ;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集体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