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震是非常恶劣的自然灾害,它的强力破坏性会对房屋、桥梁等建筑物进行毁灭性地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建筑抗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越来越广泛,建筑抗震技术的主要方式就是改变建筑物的结构,在建筑物上运用延性构件来吸收和传递地震的破坏作用,使用简单实用的结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建筑抗震危害、设计施工要求、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数次地震,虽然强度大小不一,但这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地震等级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这一次惨痛的教训也告诫我们,应该大大提升建筑行业的抗震水平。从多方面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对地震的破坏产生足够的抵抗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一、房屋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分析
(一)框架结构布置不合理产生的震害结构
布置不合理产生的震害主要是因为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不对称造成建筑物的边缘部位的扭转破坏;塑性变形产生薄弱层引起的破坏;建筑物之间的防震缝的宽度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宽度,导致框架结构在大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的水平位移太大,导致防震缝之间的结构碰撞产生的破坏作用。
(二)框架结构、框架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因为在水平地震作用的情况下,柱端的弯矩、剪力以及轴力都很大,在柱的箍筋配置不合理或者是锚固不好的情况下,在地震中的弯剪共同的作用下会使箍筋过早的实效,导致混凝土剥落,甚至压碎崩落,地震中的纵向力使纵筋压曲呈现出灯笼状。框架结构也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短柱:夹层、错层、半高的填充墙、不适当的设置连续梁时就会形成短柱。在地震的作用下建筑房屋不可避免的发生扭转的作用,导致角柱承受巨大的剪力,角柱还会在地震的作用下受到双向弯矩的作用,而角柱因为边缘原因受到的约束较其他柱较小,所以在震害的情况下发生的破坏比内柱要大。
(三)框架砖填充墙的震害
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很容易发生墙面斜裂缝,这些斜裂缝会沿着柱的周边开裂。地震作用下的端墙、窗间墙、门窗洞口的边角部位的破坏将会更加的严重。地震烈度较高情况下的地震会使墙体倒塌。还有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时剪切变形,这样框架结构的下部层间位移较大,填充墙的震害会出现“下重上轻”的现象。由于填充墙的受剪承载力低,变形能力较小,墙体和框架之间没有有效的拉结作用,在地震的往复变形中墙体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和散落。
二、房屋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抗震设计施工要求
(一)钢筋工程
(1)梁柱节点区柱箍筋的数量与间距大量的实践情况表明:地震区中框架节点遭受的地震破坏主要表现在节点区的钢筋的锚固破坏和剪切的破坏,这些地方的破坏引起整个框架主体的破坏等。因此梁柱节点区的箍筋的数量和间距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比较实用的做法就是将节点区箍筋全部按要求绑扎好在安装绑扎柱筋前,加一道较大直径的节点定位箍筋在梁的上面。连接方式优先选用电焊的连接方式和主筋连接。施工中可以把梁上的钢筋在节点区已经绑扎好的钢筋间隙中通过,在梁上的钢筋进行绑扎完成后要对个别的钢筋进行松动移位的检查,出现松动、移位的要及时进行固定。(2)框架柱纵筋接头的位置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施工人员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实际中的框架结构的柱的节点的位置大多不符合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的柱纵筋下料时,须充分考虑后一层钢筋接头的位置,如果钢筋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切断时必须进行原钢筋更换,同时要保证钢筋应该足够的长度。(3)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锚固长度柱顶的纵向的钢筋和边柱、角柱的柱顶的纵向钢筋的锚固构造并不相同,实际的工程中因为施工人员对标准理解的不到位导致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和中柱纵向钢筋的锚固相同的构造做法。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标准的理解和加强日常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顶层柱筋的下料不宜过早,确保柱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二)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处理:混凝土的配置要达到计量准确,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水灰比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施工中要搅拌均匀,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超过2m的浇筑高差,如果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高差大于3m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浇筑施工。浇筑施工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器的操作均匀,快插慢拔进行施工,振捣器布点要均匀。同时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振捣的布点要小于作用半径的1.5倍。浇筑施工时认真振捣。
(三)框架结构中构造柱质量控制
(1)构造柱的投放量在框架结构的设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布置,框架结构的构造柱应该设置在外墙转角、横墙和外墙的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砌体栏杆的转角处、大于2m的洞口都要设置构造柱,设置的构造柱要保证框架结构整体稳定性,达到不少设、不漏设,符合规范相关的规定。(2)钢筋设置构造柱中的钢筋要保证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前安装施工完毕,要保证构造柱的钢筋上下贯通,梁内梁面要保证有合理的钢筋,和梁钢筋进行合理的绑扎和固定。防止楼板混凝土浇筑时的钢筋跑位偏移。
三、房屋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梁柱节点箍筋
施工控制措施节点区的箍筋的同时施工做法是在模板支好进行沉梁时就把柱箍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放下,但实际由于摩擦的原因导致箍筋和柱纵筋下落的不平衡,使箍筋不能下落,而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这些施工行为导致箍筋的间距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导致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的绑扎并且杂乱变形。因此在钢筋的下料时考虑适当的添加几根和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其长度根据节点区的箍筋高度进行确认,箍筋的开口处应该先焊接牢固。然后把柱的箍筋按照设计的间距用短柱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的每边和两边进行相对焊接。加工成上下开口和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形式。
(二)节点混凝土浇筑问题
混凝士柱的强度等级往往要比混凝土梁等级高一个级别依据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在框架结构施工的一般方法是将梁板和节点处的混凝土同时进行施工,往往在梁柱的交接处预留施工缝,这样就达不到是施工的要求。导致存在安全的隐患。施工中为了避免节点处的质量隐患问题,节点区的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应该采用:先将与柱同级别的混凝上运送到位,采用小型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杜绝漏振死角;混凝土初凝前,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这样的浇筑方法确保了梁在柱内的锚固和保证了柱子混凝土强度不发生变化,同时也能避免高低混凝土邻接处形成冷缝问题,从而达到很好的抗震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以及防止钢筋锈蚀而进行混凝土厚度的规定。混凝土厚度小就不能满足上述的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容易开裂。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因为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的框架梁同时穿过主节点位置,会造成框架梁的面筋保护层的厚度偏大。施工质量的好坏很大的影响着工程的抗震效果。因此在设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管理人员和设计施工人员都要重视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施工技术。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保证措施提高构件的延性,从而达到行之有效的提高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人们现在考虑的已经不单单是居住环境的温暖与舒适,更多的是为了自身安全所考虑,人为的安全隐患我们还可以防范,但如果是自然灾害带来的危险,我们就无法预防了。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给我们民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相关的建筑从业工作人员,要着眼于未来,进行综合的考量,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论文作者:杨明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节点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锚固论文; 梁柱论文; 角柱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