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补中益气汤治疗术后发热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术后发热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4%,观察组总有效率9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术后发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术后发热;中医药疗法
发热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41%高于38℃。术后发热一般不一定表示伴发感染。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早(分别平均在术后1.4和2.7日)。近几年来我院采用西药联合补中益气汤汤剂治疗术后发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术后发热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2~67岁,平均(40.5±12.3)岁。观察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0~65岁,平均(43.2±10.6)岁;病程~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执行。体温以腋温〉37.5摄氏度为准,每间隔6小时测体温一次。伴有气虚证候。如气短,神疲,乏力,脉虚。或兼自汗,懒言,舌质淡。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不使用对体温有影响的对症治疗措施,当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下时可不予处理;在体温在38摄氏度时可使用物理降温。严密观察。多喝开水,在不肯喝水的情况下可以改喝果汁之类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趁在住院期间是以稀饭、汤水、面条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汤剂治疗。处方组成:(黄芪18 g,炙甘草9 g ,当归6 g、人参6 g、橘皮6 g、白术6 g、柴胡6 g、升麻6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2结果
治疗1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3讨论
术后发热包括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有:手术的时间长(2小时),广泛的组织损伤,术中的输血,药物的过敏,麻醉剂(氟烷或安氟醚)所引起的肝中毒等。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体弱、病人高龄、病人营养状况比较差、患者患有糖尿病、长期吸烟、肥胖、使用了免疫抑制的药物或者原来已经存在的感染病灶。手术方面的因素有止血不严密、残留有死腔、组织的创伤等。拟用的预防性抗生素被忽视也是常见因素之一。感染性的发热除了伤口和其他深部组织的感染以外,其他常见的发热病因还包括肺膨胀不全、肺炎、尿路感染、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的炎症等等。补中益气汤所治的术后发热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等。多属中医学气虚发热范畴。
术后伤及气血,脾气虚损,中气下陷,清阳不升,郁而发热,经曰:“气虚身热,此曰反也。”气虚卫阳不固,所以自汗恶风。肺主气,肺气虚,则气短神怯,气为血帅,气虚则血弱,故见面色㿠白,唇舌淡不华。肺气虚,则脾气亦随之虚,脾气虚则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故方中人参、白术、黄芪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配合当归以养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用陈皮以理气和胃,助气生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全方共有甘温除热之法规,健脾益气之准绳。[1]
气虚发热每与夜半至次日午前发生,多呈低热,伴有面色㿠白,倦怠无力,动则汗出,气短神怯,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大无力。治以益气退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其证较重,汗出较多则重用参芪,并加浮小麦、五味子、麻黄根、白芍、龙骨、牡蛎;若时寒时热,汗出恶风,则加桂枝、白芍;若脘腹痞闷,舌苔白腻,则加苍术、茯苓。[2-5]
补中益气汤是出自《脾胃论》的卷中方。原方为黄芪(热甚用1钱)、炙甘草各5分,人参、白术各3分,当归身2分,陈皮、升麻、柴胡各2~3分。为细末,水煎去渣,食远稍热服。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6]治脾胃气虚,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气虚下陷。若腹中痛,加白芍药5分、炙甘草3分;恶寒冷痛,加桂心1~3分;头痛,加蔓荆子2~3分;头痛甚者,加川芎2分。阴虚内热者忌服。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一是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脾胃和调,诸症自愈。[7-8]
参考文献:
[1]焦平 主编.马新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第99-101页.
[2]周景洪. 补中益气汤治疗骨科术后气虚发热20例小结[J]. 中医药导报,2010,05:69-71.
[3]丁娜,都广礼. 补中益气汤之气虚发热机理辨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03:94-95.
[4]曾宪辉,林宗汉,马骏,赵珏,熊吕江,邓国梁,熊杰,姚博,黄金标. 补中益气汤治疗骨折术后气虚发热63例[J]. 河南中医,2016,01:116-117.
[5]李姝娟. 补中益气汤治疗发热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5:122-123.
[6]吴大真,余传隆 总编;袁钟,图娅,彭泽邦等 主编.中医辞海·中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第276页.
[7]石佳钰.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病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4,22:122-123.
[8]汤涛,周章武. 补中益气汤治疗膝关节术后气虚发热临床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12:1329-1331.
论文作者:史守彤,王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益气论文; 术后论文; 感染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升麻论文; 疗效论文; 白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