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表计量装置是供、用电双方的关键纽带,深入分析其误差产生原因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电能表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利益。
关键词:电能表;计量误差;产生原因;优化策略
一、前言
电力资源是我们最平常使用的能源,我们消耗电能,计算方式是通过电能表进行计量来实现的。电能计量的数据是供电企业和用户进行结算的基础,而在进行结算时,计量误差会严重损害到双方的经济效益。因此,深入分析电能表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电能表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利益。
二、电能表及电能表计量误差产生原因
电能表是计量某一时电能用量累计值的设备,电能表的种类很多,按照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最大需量表、标准电能表、复费率分时电能表、预付费电能表(分投币式、磁卡式、电卡式)、损耗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和智能电能表。按工作原理:感应式(机械式)、静止式(电子式)、机电一体式(混合式),并且有交流电能表和直流电能表。电能表的计量单位分别是有功电能表为kW•h和无功电能表的工kW•h,虽然电能性能越来越好,越来越精确,但是还是存在着电能表计量的误差现象。
首先,电能表计量过程中要想保持计量的精确,必须满足两个最基本的条件,首先电能表的摩擦力矩与其补偿力矩相等,其次电能表的圆盘转速与功率成相应的正比例,制动力矩与圆盘的转速成正比,但是这两个条件在电能表的实际使用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在工作过程中摩擦和圆盘的转速,由于电流大小等原因,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另一方面,制动力矩由于工作过程中,由于负载变化或者变化较大时也有较大变化,由于这两种原因电能表在实际工作过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才喊声计量误差,而且计量表在工作过程中还会由于其他外界因素而产生误差如,温度、电压等。
其次,在电能表计算时,计算公式是造成误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的电能表普遍是采用高精度的B/C进行相互之间的数字化的转变,接着电能表的电量计量公式计算,而依据高精度B/C以外的方式计算,造成的误差常常被忽略掉,不将其考虑在内。高精度的B/C计算一般是6位数字的计算,由于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导致其准确率偏低,因此在计算时考虑到计算式引起的计量误差。
最后,电能表安装位置的倾斜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外在因素。电能表在正常运行时,由于电力工作者的碰撞,容易导致电能表发生震动,使得仪器位置发生倾斜,最终使电能表在计量时产生错误。最主要的原因是电能表内部的器件是不牢靠的,没有连成一个整体,只要稍微的被碰撞一下。会使电能表内部的元件产生移位,转动滑轮的扭力矩发生变化。另一个原因是,电能表行业标准规定最大计量误差是当通过的电流为小于40%的标准电流时,电能表转动滑轮力矩处于最小,就可以忽略位置倾斜导致的计量误差,不将其计算在内。电能表位置倾斜误差在本质上和造成更大的倾斜角度转盘位移误差非常相似:倾角越大,横向压力和倾斜误差也就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能表计量误差的优化策略
首先,电能表在使用前需要工作人员对其工作性能进行检定和测试,其主要项目有:直观检查、启动实验、潜动实验、基本误差的测定、绝缘强度试验和走字试验等,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要求,检定员只需要按照规程检定判断电能表是否合格。在日常工作还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电能表的其他技术指标均能达到,就是基本误差超差,而该技术指标对电能表来说最为重要,如果这项指标不准,该表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对此电能表进行基本误差调整,使其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可为用户节约资金。简单来说,调差调整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表计走快走慢时对表的调整。从专业的角度说,调整误时,既要考虑电流负荷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电压、频率等相应情况,如果是三相表还要考虑平衡问题,才能把误差调整至规定的范围内。
其次,正确安装电能计量装置。首先合理计量装置配置准确度级别,根据用户使用电能量级大小和准确度级别需求,从I类至V类中合理选定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级别。然后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根据电能计量的电流大小,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确保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同时,安装时要先认准相线和中性线,并注意互感器的极性,三相电能表要注意按正相序接入;按照电能表、一次绕组接线、二次绕组接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顺序,依次对上述各电气单元接线,接线时要注意区分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或者注意区分正负极性;在接线结束用电笔和万能表检测一次,确保没有发生错误接线的现象;在接线结束检查电能表等装置的电气螺丝是否拧紧,按照电气施工图从头到尾彻查一遍,最后完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确保流变二次回路不能开路、压变二次回路不能短路。最后需要对电能表、接线盒和计量箱(柜)加装封印,以确保计量装置的安全和防止随意被人打开及拆卸。这样才能延长电能表的使用周期,减小电能表的计数误差。
另外,在电能表计量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参数,可以说,这些参数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着最终计量结果,使得计量结果出现差异。因此,在电能表的实际计量过程中,可以通过降低电能表负荷点以下出现概率的方式降低参数误差。譬如,最重要的互感器合成过程中引起的误差,以及二次回路减压引起的误差,这误差的相关因素即是二次回路的运行参数。而通过不断调整该参数,可以有效降低电能表的计量误差。
最后,电能表各元件之间能否达到协调直接关系着电能表整体效果的发挥。譬如,通过选择合理匹配的元件,可以达到补偿二次回路误差的目的,从而降低整体误差指数。另外,电能表互感器、电能表之间在性能、型号是否匹配,误差指数能否有效得到降低,都关系着电能表计量装置的优化配置。因此,只有保证每一个元件的质量和相互之间的匹配性,才可以保证电能表整体计量的准确性。
当对电能表进行计测量误差修正时,第一步应该是仔细查看电能表性能和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法来检查,例如,通过直接观察电能表可以看出,或者在测试时运行是否可以被执行,同时也可为旋转滑轮和功率测量表测试。以上几个方法在实施时会有很多的要求,对于电力员工最重要的责任是看电表的性能,并确保其能正常运行。此外,如果仪表中的一些其他指标不达标,很可能会造成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发生。这些指标中技术指标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达到指标,那么电能表很可能会瘫痪,无法运作。综上所述,进行电能表计量误差修正,使得其符合国家要求的验证程序,可以为用户节省资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能表计量误差原因分析主要可分为内因分析和外因分析,在具体的修正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合的措施进行修正。对电能表的计量误差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建议,有利于提高电能表的工作效率,保障供电企业和用户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徐有峰.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原因与调整[J].品牌与标准化,2012.
[2]宋荣.电能表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及调整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
[3]陈顺芹,徐文静.电能表计量误差影响因素的分析[J].硅谷,2012.
论文作者:黄汶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电能表论文; 误差论文; 电能论文; 原因论文; 接线论文; 装置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