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对建筑功能的延续——解读太原师范学院图书信息中心室内设计论文_陈天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高校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高潮。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的太原师范学院老校园逐渐饱和,办学空间不足,为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要,于2008年启动了晋中市北部新校区的建设。

太原师范学院图书信息中心位于新校区的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包含有图书馆、图档馆、网络中心三个部门,以及学术报告厅、会议室、教工工作室等功能,是整个校园中最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统领着校园的南北中轴线,具有鲜明的建筑形象,体现太原师范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新校区的中心公共建筑,图书信息中心尽可能创造丰富的交流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在传统图书馆形式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学习、交流、信息交汇的广阔平台,成为整个校区的焦点。

借鉴“城市综合体”的思路,设计提出“校园综合体”的概念,强调提供多样的、一站式的服务,提供一个舒适惬意、富有吸引力、让人流连忘返的综合体验。富于吸引力的氛围不一定使人们带有具体目的前往,但多样性的服务使人们能够随时随意产生不期然的活动。建筑除图书馆本身的功能外,还提供了容纳各种校园活动的空间,学术报告中心、展厅、学生自修室、休闲服务区等功能结合布置,使其功能可以共享,通过提供综合多样的服务,将藏书、图书阅览、特色展藏、科学研究、教学、休闲等融为一体,建立起以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化校园文化平台。摆脱常规布局方式,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布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创造开敞化、多样化的空间,展现现代、开放、灵活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设计中强化了“门”的标志性特征。整个建筑分为上下两个形体,下部采用灰色陶土板干挂外装饰墙,体现山西建筑的稳重大气,上部则运用白色百叶,体现现代建筑的轻盈飘逸。引入传统江南民居中的“天井式”建筑风格,屋顶形似打开的书籍,四周的阅览室均相互连通,中间围成一个“天井”,既保证了通风和采光,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根据规划设计,校园的标高从河道向北逐级抬高,图书信息中心坐落于最高的一个平台上,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强化了“山”的地形特征,将图书信息中心布置于一个向北逐级抬高的基座上,既承接了地形的“势”,又体现图书馆稳重大方、气势不凡。

图书信息中心主入口位于南面,通过大步级进入二层中央大厅,在四层通高的门厅中,正对大门设置岛式服务总台,总台后是逐级抬高的开放式休闲阅览空间,层叠错落的书架犹如“书山”,以“书山勤径”作为设计立意,营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图书馆公共空间,创造出即吻合区域环境,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建筑形象。图书信息中心是太原师范学院的学术中心,藏书量达136万多册,是目前大学城开放式图书馆中面积最大之一。依据最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来提供服务,形成一所现代化的服务型图书馆,以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开放、流动、自由的功能空间,从而提升图书信息中心的整体设计意义。

图文信息中心的整体外形如同一个门框,是整个学校的入口焦点,而中央大厅就不仅仅只是个入口空间了。灰色的陶土板干挂外装饰墙做法由室外延伸入中央大厅,解构后的现代斗拱式钢结构玻璃幕墙入口,木色铝合金通装饰的室内天花及斜面玻璃百叶天窗,阶梯式布置的暖色调大理石书架,中央借阅服务台上空巨大的环形吊灯,简约的元素构建出一个气势不凡的中央大厅。将室外的空间元素引入室内,空间没有局限,视觉体验向外延伸,各个体面材料的对比,更加强了透视的视觉感受。

设计采用统一的色彩与材质来体现空间的整体感,同时注重细部的设计和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关注细节方面的人性化与趣味化的处理:在采光设计上,充分利用建筑玻璃天棚的通透性能,尽可能利用自然光能,木色铝合金圆通遮阳百叶有序布置于玻璃天棚的钢结构间,即装饰了室内的空间,又有效的控制了太阳光的辐射及室内能源的消耗。在每级书架前都设有一排书桌,在书桌上放置了一盏盏造型典雅的台灯,用来补充自然光及整体空间照明不足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当日光降下,点点灯火散布于书山之上,灯光下的莘莘学子也成为太原师范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

空间开放、使用灵活的服务型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中心是一个为全校乃至全市服务的中心共享设施,其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强调提供开放的服务,而不是封闭的管理。设计定位将共享开放作为设计的首要目标,通过反思以往图书馆设计,提出“门禁范围最小化”的设计理念。以往的图书馆设计,由于对书籍封闭管理的要求,大部分区域难以对外部开放,只能作为内部空间服务于图书馆本身,为管理书籍而设的门禁系统,也不必要的挡住了使用者,使馆内外空间无法顺畅沟通。本设计将不受门禁系统约束的功能空间,休闲服务区、学术交流区、学生自修室、办公区等独立于门禁系统之外,即使图书馆闭馆后,这些区域仍然充满活力。大量开放的功能,不单为图书信息中心而是整个校园提供了一个容纳各种活动的多义性空间,使之成为太原师范学院全天候的交流与学习中心。

设计强调了开放流动的功能组织,以实现人性化的服务,以一个四层通高的中庭组织起中央大厅以及各层阅览室,每层可以通过中庭开放的叠级平台相互连通,拾级而上即可以到达各层阅览室空间,形成完整、流动的使用空间,提供自主、多样化学习与交流方式,符合现代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也呼应图书信息中心服务型、研究型的高起点定位。

各阅览室采用大面的颜色对比和材料搭配来达到视觉效果的营造,减少装饰性环节的投入,节约建设资金,营造安静的读书氛围。在阅览室的设计中,配合整体外观的设计,主要采用白色、浅灰色、深灰色的冷色调与枫木色的暖色调进行搭配:浅灰色清水混凝土装饰面层、开放式的深灰色铝合金方通金属吊顶、深灰黑色的金属书架、枫木色的座椅家具及服务台,形成金属质感与木材质感的对比,使阅览室整体通透、简约、素雅。每个阅览室内的各项设施配置齐全,有统一的借阅服务中心,配置有复印机、扫描仪等仪器设备,在室内相应位置还布置了自助查询、多媒体文献借阅、朗读吧等设施,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图书,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不仅有常规的阅读座椅,还设置了暖色调的舒适的沙发,穿插摆放于阅览室空间中,消除了大面积规则式排放书架给人带来的疲劳感,打造出引人注目但宁静祥和的小区域。在光线与气流的设计上,各层阅览室环绕一个通高的中庭布置,最大限度的引入自然光线的同时,通过中庭的烟囱效应,达到室内自然通风,减少照明与空调的能耗;而室内在每张书桌上方均相应布置有连续的光带,嵌入设置于深灰色铝合金通天花中,以保证阅读的照度需求;在书架区则采用满反射光线,在满足功能照明的基础上提高光线的柔和度,营造出温暖亲切的艺术效果。

报告厅及顶层的接待大厅,作为装饰的重点空间,相应其功能使用需求,分别进行了重点设计。报告厅作为图书信息中心多功能服务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要体现其服务功能的完善性,又要表达出庄重典雅的整体感。两侧墙体与天花延续的硬木格栅扩散线条、舞台处木丝吸音板的局部设置、深灰色满铺地毯、硬木高靠背座椅等装饰手法,共同营造出温暖、环绕的报告厅功能空间。

顶层接待大厅,通过管线综合设计,将所有暖通风管、消防水管、电缆桥架都安排在钢结构梁的预留孔洞内,使所有管道结合结构层布置,有效的争取了室内的空间高度。大厅对外俯瞰校园中轴线,对内正对中庭花园。室内的设计强调空间的通透性,采用淡雅明亮的米色作为主色调,适当的融入现代中式光膜发光天花元素,形成低调、柔和、大气的校园贵宾接待场所。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最醒目的地标之一,也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自图书信息中心历经10年的设计与建设,甫一开馆,即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在这座知识的宝库和殿堂学习,细细品味浓浓的文化内涵、弥漫的书香味。通过人性化的设计、舒适的环境,传递更多的知识。

论文作者:陈天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室内设计对建筑功能的延续——解读太原师范学院图书信息中心室内设计论文_陈天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