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何友文

试论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何友文

(西昌月城学校 何友文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由于探究式教学立足于活动、发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而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初中数学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启发;兴趣

前言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在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科学、活跃、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学习、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要多肯定、多鼓励、多引导,用一种平和的口气,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自我辨析。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冲动之中。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要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教师要尊重、相信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例如:在进行初二乘法公式的平方差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学生提问,看看谁计算得快:59×61=?,1001×999=?结果我给出答案的速度远远超过学生。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平方差公式,接下来引出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作用?这样学生急于想弄清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所以说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二、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参与质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就、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的相互依靠,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合适。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知识教学分层次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划,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水中学游泳”,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以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休,又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就是学生认识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而就初中数学来说,其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时,在讲台转盘上摆放学生熟悉的各种物品(乒乓球、热水瓶、茶杯、飞机模型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六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生活用品)引发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结果”这一问题的讨论,进而得“三视图法”,教师在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围绕六种几何体分组进行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心脏病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算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说明算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悠闲的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辨,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主动性,发挥其主体地位的目的。

四、小结

总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史颖.浅谈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2]黄忠平.浅析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32)

[3]]陈国兵.关于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

论文作者:何友文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试论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何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