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论文_顾晓斌

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论文_顾晓斌

兴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关系到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安全,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本文探讨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旨在寻找更加有效地监督方式,从而达到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建设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多,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也频繁发生,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建设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管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及使用性能。但是,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如何有效做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当前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面临的问题

1)监督机构的定位问题。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专门实施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的专业机构,笔者认为这种定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仅被委托行使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并不包括行政处罚权,行政职能的不完善,导致发现问题时只有采取提出警告停工整改等措施,执法威慑力大打折扣,进而影响监督管理效果。②目前绝大部分质量监督站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再加上现在已停止收取质量监督费,从业人员是公务编制,还是事业编制,各地并不一致,对优秀人才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为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队伍增加了难度。

2)监督机制和形势发展的适应问题。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要求。质量监督机构还不能与之很好适应。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高、大、深、难四大特征的工程项目迅猛增加,工程建设量与监督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现有的监督人员,在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地区,已不可能再延续以前的对单个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验收“三到位”的监督模式;有关抽查项目和内容的规定也流于形式,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难以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二是质量监督机构的现场检查结果与企业资质等级、招投标管理之间相互脱节,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阶段的不良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对企业的惩戒作用不足。

3)经费不足,影响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质量监督停止收费改为政府财政拨款以后,监督机构普遍面临着工作经费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缺口更大。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三个原因:一是超编导致人头费存在缺口。监督机构的正规编制名额有限,财政只根据规定编制数核拨工资,无法保证超编人员的工资,如不能增加编制,势将导致大量无正规编制人员被辞退,面对着持续增加的监督工作量,原本就显得单薄的监督力量就更加捉襟见肘。二是基本办公经费不足。质量监督机构有着和其他机构明显不同的工作特点,经常需要深入到一线工地,需要的车辆数目较多且运行成本较高;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导致购置费用较高,按照一般标准拨付办公经费不能满足正常的工作需要。三是专项经费缺乏保障。质量监督的主要工作如质量大检查、工程质量抽样检测等所需要费用较大,一般在专项经费中列支,需要提出专项申请,但此类专项资金的申请比较困难,缺乏保障。

4)工程质量监督手段落后,仪器设备简陋。质量检查的方法基本上还在采用传统的“敲、摸、看、问”,虽然各地质量监督机构都采用现代科技检测仪器设备对影响结构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重点部位进行检测,但由于购置费用较高导致数量有限,进而导致应用范围有限,不能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全面的进行科学检测。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仍然表现为对工程实物的监督多,对质量过程和行为监督少,监督工作仍然限于微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秩序仍然混乱。一是建设单位:部分业主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抢工期,受监管怕麻烦,从而规避市场监管,不愿办理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二是施工单位:非法转包、非法分包、非法挂靠的现象仍然存在,中标企业借大企业的资质,扛大企业的招牌,打一级建造师的旗号,参加投标而中标,实际干活的是挂靠企业,造成“一级队伍投标、二级队伍进场、民工队伍施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得不得保证。三是监理单位:监理市场恶性竞争,部分单位不顾成本恶意压低监理价格,签订监理合同后不按要求配备有资格的监理人员,聘用不熟悉建筑工程人员进行监理,造成监理形同虚设,未起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的作用。四是勘察、设计、检测单位:从勘察、设计单位来讲,主要是转包、违法分包和无证、越级承揽工程业务包括挂靠、卖图签,提供的地质、测量等勘察成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等,以及不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为满足建设、施工单位不合理要求,随意修改和变更设计文件。从检测单位来讲,主要是不执行标准规范、不执行检测规程,出具虚假报告。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工程建设管理的混乱,直接危及工程质量。

2)工程质量问题投诉数量居高不下。因受到施工工艺、施工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房屋裂缝、渗漏等常见质量通病还没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抢工期急销售未验收先交房乱装修的问题,引起法律纠纷、集聚上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造成投诉不断增多。

3)企业监管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企业尚未建立完善以质量终身制为落脚点的职责明确、责任到位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没有将监管的质量责任分解到个人的质量责任。依据住建部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制定的质量责任监管主体的可追溯、可追究的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落实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质量终身责任制的企业法人授权制度、项目负责人承诺制度、信息档案制度三项制度层级管理的配套体系。

二、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对策

1)尽快定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地位。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着监督工程质量这一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然而却不属于行政机关,未经法律、法规授权而仅仅是委托关系,质量监督机构作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使质量监督机构更好地担当起“质量卫士”的重任,就应当通过法律法规授权,使之成为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机构,使其不但具有执法检查权,还具有行政处罚权,使之能够“两条腿走路”,同时与之匹配的是把监督机构纳入行政序列、从业人员纳入公务员队伍,才能使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权和行政处罚权做到公正、公平、合法,更加具有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执法力度,才能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2)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备和加强队伍建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工程建设量也在迅速增加,与之相适应,就需要更多的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从业人员,在质量监督收费改为政府财政拨款以后,就需要增加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购置数量适中、性能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吸引和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好的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3)创新监督方式,提高工作效能。面对工程建设量迅速增加与从业人员不足、监督力量薄弱的新情况,一必须改变以往多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实体质量为对象,以定点、分工把守为主的监督方式,以加大巡查、抽查、抽测的方法进行监督。二是采取分类监督和差别化监督,突出对重点工程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工程的监督,突出对社会信誉度较差和质量行为不规范的参建各方的监督,将有限的监管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队伍的作用。

4)建立网上监督信息平台。采用摄像监控系统,覆盖整个施工现场,监控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等工作,发现问题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及时要求整改,提高工作效率。将工程质量现场检查结果在建设信息平台上及时公示以便建设单位和公众查阅,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将工程质量现场检查结果与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结合起来,对屡教不改的单位限制其招投标,严重的甚至可以降低甚至取消其资质,加大威慑力,确保工程质量。

5)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三项基本制度。一是现场准入制度。由市场准入拓展到现场准入,建立项目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设备、制度、技术管理力量),推行项目质量“目标管理法”,实行关键点控制和工作三检制的工作流程。二是关键岗位到岗履职考核制度。建立施工方(项目经理、质量、安全、技术负责人)、监理方(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业主方(项目负责人,项目质量、安全、技术负责人)的关键岗位到岗履职考核制度。三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施工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内容的培训教育制度。

6)关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一是关注预控、预防、预警。监控重心从事后验收转变为事先预控;以关键节点条件验收为手段,防范事故风险。二是关注监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监理月报、监理专报、监理紧急报告的作用,分层次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三是关注设计质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审查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符合情况。

7)推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模式包括了组织机构标准化、人员职责管理标准化、技术管理标准化、教育培训标准化、分包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事故处理标准化、检测管理标准化、资料管理标准化、质量验收标准化、质量行为标准化等内容。同时,以工程创优推动质量监督管理。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强化监督预控,开展工程全面、立体化监管。将创优目标层级分解,强化质量特色管理、强化质量细部处理,推进质量监督多层次、有序化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会出现不同于以往的问题,影响到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探索其原因,逐步建立和实践新的监督模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放心工程、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马超,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深化改革[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10;

[2]付光辉等.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策略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3]周黎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层建设》2016,34.

论文作者:顾晓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论文_顾晓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