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罗清顺论文_罗清顺

罗清顺

怒江州人民医院 云南怒江 673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17例,对全部抽取对象进行分组,参考组(n=56)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探讨组(n=61)患者应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结果:探讨组治疗有效患者占59例,治疗无效患者占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参考组治疗有效患者占47例,治疗无效患者占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3.93%,比较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28,P=0.0371)。探讨组7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8%,参考组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57%,用药后探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625,P=0.047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可取得确切疗效且能够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可靠性较高。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高发性重症慢性精神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不协调以及行为、情感、思维障碍等,具有复发率高以及治疗难度大的特点,不但会加重患者自身身心痛苦同时也会加大其家庭经济负担,因此,为患者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具有极大的必要性[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临床资料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17例,排除长期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存在药物依赖或者酒精依赖的患者、由于严重器质性疾病引发的精神障碍患者。对全部抽取对象进行分组,其中,探讨组(n=61)23例女性,38例男性,18至67周岁,平均(40.2±6.7)岁,病程3个月至14年,平均(5.7±2.1)年,参考组(n=56)20例女性,36例男性,18至69周岁,平均(40.7±6.4)岁,病程3个月至16年,平均(5.9±2.4)年。患者经分组后比较其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初始应用剂量为每日1毫克,每日用药2次,持续用药7日后增加用药剂量为每日2毫克,每日服用2次,依照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以及耐受情况对用药量进行适当调整,每日最大应用剂量不可超过6毫克,1个疗程持续8周[2]。探讨组患者应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初始应用剂量为每日10毫克,每日用药1次,持续用药7日后增加用药剂量为每日20毫克,依照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以及耐受情况对用药量进行适当调整,每日最大应用剂量不可超过30毫克,1个疗程持续8周[3]。

1.3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阴性以及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记录和对比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

1.4疗效判断

基本痊愈:PANSS减分率不低于治疗前的75%;有效:PANSS减分率为治疗前的25%至75%;无效:PANSS减分率低于治疗前的25%。

1.5统计学分析及应用

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x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探讨组治疗有效患者占59例,治疗无效患者占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参考组治疗有效患者占47例,治疗无效患者占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3.93%,比较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 探讨组1例患者嗜睡、2例患者口干、2例患者头痛、2例患者失眠,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8%,参考组3例患者嗜睡、3例患者口干、4例患者头痛、6例患者失眠,用药后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为28.57%,用药后探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5-羟色胺、组胺H1、多巴胺D2等,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用药会出现拮抗作用并引发各类不良反应[4]。利培酮能够取得一定的病情控制效果,但是在改善患者情感症状以及功能缺陷等方面效果不甚理想。阿立哌唑可对多巴胺功能产生调节作用,可防止发生多巴胺不足或者亢进现象,不但治疗效果理想而且疗效稳定,能够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显著提高,可显著提升患者机体素质以及生活品质[5]。

此次研究中,探讨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参考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93%,2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8%,参考组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可取得确切疗效且能够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馨,黄欢,易籽琴.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7):62-63.

[2]茅冬琴.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6):150-151.

[3]刘永义,李浩军,殷朝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1):32-33.

[4]田小元,向永红.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8-50.

[5]李卫军.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饮食保健,2017,4(6):82.

论文作者:罗清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罗清顺论文_罗清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