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健(贵州省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51700)
【摘要】自中国古代,就有中医之说,且形成的中医理论体系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医学科因其发展历史因素,致使其教育模式不同于近代科学基础的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培养模式和规律。中医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特征表现为成熟化和定型化,因而中医教育也需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目前,中医教育面临着教育界的课改形势,自身也相应地需要注重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制定出科学理想的改善措施。本文基于中医教育的现状,全面探讨改善中医教育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中医教育;思考;现状;改善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40-01
自1910 年Flexer 教授关于医学教育的报告发表后,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有了历史发展基础。当前,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浪潮再度兴起。例如,医学教育全球独立委员会在《面向新世纪的卫生人才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现代医学教育在以第一次 “以学科为基础的大学教育”和第二次“以问题为导向的整合教育”的两次医学改革为基础,第三次转化式医学教育改革得以大力推进。
在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形势下,中国医学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时机。例如,在2012 年,国家便提出并施行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意在以此为契机进行大众化医学教育向精英教育的转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医学发展输送更加优质的医学人才。作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医教育在医学教育改革中收获成效,深入开展以师承教育为核心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符合国家提倡的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中医教育的现状上世纪起始,中医学教育逐步形成院校教育模式,顺利完成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的转型,中医院校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从理论上而言,院校教育形式有利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播,可以优化中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完美契合,中医学不再是“高冷”专业。然而,就中医教育现状而言,中医改革效果并未达到理想,中医教育的发展诟病百出。
首先,中医教育的办学思路日趋西医化。作为中医教育的主体,中医院校由于在办学初始缺乏系统的中医教育理论体系而过多参照甚至是照搬西医院校办学,因此中医院校教育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不符合中医教育规律的现象。就办学培养效果而言,中医院校办学至今,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入学,却鲜少培养出真正名副其实的中医,因为西医教学模式下,中医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其次,中医院校学生临床能力不足。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相当高的具备社会文化属性的学科,自然更加注重中医学临床实践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当前中医院校教学中,太过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教学,经过长达几年的中医教育,学会掌握了大量中医学知识,但却无法学以致用,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临床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最后,中医教育对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技能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改革开发形势下,中医院校教育容易出现崇洋媚外现象,重视外语教育,却忽略了古汉语教育,致使多数学生难以理解中医古籍著作,就连中医四大经典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在多数中医院校竟然成为选修课。同时,就中医院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而言,多数中医学研究生研究领域不在中医学范畴,不在中医理论的深造和中医技能的强化,而在于根据西医教学要求进行中医理论的仪器实验。因此,当前的中医教育太过注重西方理论的吸收借鉴而忽略了中医传统理论和技能。
二、改善中医教育现状的措施一颗种子在播种肥沃的土地上,其生长运势较之其它种子自然更好。在我国,中医学就好比播种在肥沃土地上的种子,在后期的精心栽培中,自然会茁壮生长。换言之,作为具备国家传统特色的学科,中医教育的发展有其丰富的历史参考资源和临床实际案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临床实践的强化、课程教材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制度化四个方面采取恰当有效的改善措施,中医教育的现状必定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医学有着极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中医教育中有机整合文化教育和医学教育,使学生在文化意识上明确中医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在中医院校教育中,注重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开发和利用,强化中医学理论知识。
同时,在中医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关于品德、伦理的教育,中医院修必须突出中医教育的主体地位,培养具备中医精神的人才,进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二)临床实践的强化中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人才,社会需求的是可以根据中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在中医教育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相互融合,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是中医学生早临床、多实践。例如,在第二学期便可以开展学生的临床见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感受中医诊断氛围,促进学生进行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设置中医诊断模拟病房活动,让学生实际了解何为舌苔病变、脉象浮动等。
(三)课程教材的优化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好的教材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大批人才的塑造。同理,在中医教育中,需要进行课程教材的优化,编写或选用适宜的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体系结构和思想底蕴;同时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中医特色,可以适当添加现代医学或西方医学常识教育,但必须以中医教育为主。
(四)教学评价的制度化任何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采集教学结果的反馈,可以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字啊中医教育中,注重教学评价的合理制度化,可以采取资深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形式。在中医教育课堂教学中,名家评价可以提供恰当有效的学术性评价意见,学生评价可以提供教学调整的实践性依据。例如,名师评价可以采取听课的形式,而学生评价形式则多种多样,包括课堂互动、专题网络平台、网络课堂等形式。
结束语作为中华民族具备历史文化素养的文化瑰宝,中医人才的培养在高度上是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文化的主要开展途径,需要注重其教育现状的改善。
参考文献:[1]金阿宁. 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2]黄晓兰. 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名中医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3]李卫民.构建中医思维促进中医健康发展——对中医发展现状之反思[J].中医杂志,2011.
论文作者:王怀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8
标签:中医论文; 中医学论文; 院校论文; 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医学论文; 人才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