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让课堂精彩纷呈论文_黄胜林

体验式教学,让课堂精彩纷呈论文_黄胜林

黄胜林 浙江省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 322200

【摘要】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过于传统刻板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追求记忆训使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历史与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能学习人文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还能对历史和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思索和探讨。教师应敢于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社会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148-01

《历史与社会》的总体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历史和社会融入了感情与生活,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涵养和民族气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知比概括性知识更容易接受,那是人的思维活动是具备感悟的。体验式教学是获取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精髓的新型教学方式,它能带给学生无限的联想空间,在体验感悟中参与学习,获取知识陶冶性情。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就是运用直觉,调动感官,凭借感悟来认识事物。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指的是由教师创设带有感情色彩的场景,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激发学生了解事物的兴趣。学生观察事物的外在,通过思索、探讨和分组研究等步骤,使学生建立合作互信进行小组学习,在获取认知和领悟情感的过程中产生体验,逐渐完善认知过程,体验社会价值,这就是体验教学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过程,追求个性化发展和人格体验,学会反思,通过自身的体验,结合知识的应用,在情感上强化记忆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2.1创设具体情境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情感活动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熟记知识,就必须对知识有所感悟,在一个情境中去感受,获得某种情绪上的体验。创设情境是体验式教学的显著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课程知识,创建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历史文物图片展示、影像资料及历史诗歌文集等艺术创作形式来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体化和生动化,调动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的情感细胞,让其在情境中找到知识重点,透过情境提出问题。提问是学习的必要环节,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就是从提问开始的,然后经过解答得出学习的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设问题情境的重点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教案和教材中蕴含的深刻内涵,透过社会历史现象挖掘出真理,将隐性知识进行深刻剖析,联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设计场景让学生寻找问题,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拥有获得知识全过程的体验。除了提问,还有活动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游戏活动的竞争环境中,通过竞技和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实践,主动地去探究教材的知识。

2.2加强合作学习

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后,再让学生主动探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问自答。教师提出一个专题,学生之间开展互助探讨。在探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与协作逐渐深化对问题和观点的理解。自学能够带给自己直观的体验,但是互动性体验就会进行情感的交叉和移植,能够在别人的体验中,再次领悟到知识的丰富性和思维的多元化。教师要适当引导,逐渐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表达能力。当然,合作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建立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逐步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

2.3科学制定教案

教师要了解每个阶段的历史和社会现实,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制定教案并不是能够达到体验效果,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科学考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能了解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科学地应对不同的方案。比如,课本中的寓言故事,单纯让教师去朗读,难以唤醒学生的感官细胞,学生扮演角色,感受其中的人物性格,就能起到体验式教学的效果。

2.4回归现实生活

《历史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并积极改造社会的能力,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和兴趣培养。回归生活是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其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认识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一般规律。知识凝聚了情感,学生对知识投入情感因素,就会对生活有着真实的体悟,从而逐渐构建知识框架和学习思路,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学生饱含激情,昂扬斗志,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层面,全面客观认识事物,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结束语

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特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作用影响下事物的细微差别和深刻变化,把握事物的内在根本联系,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建立起学生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健全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1]孙若雪.体验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构建[J].科学技术创新,2010(17):137-137.

[2].陈日相.体验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23):312-312.

论文作者:黄胜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体验式教学,让课堂精彩纷呈论文_黄胜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